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一般人都认为作者是马建忠,因为各种版本的《文通》上的署名都是他。可是,也有不同看法,如未星在《关于语法学的若干问题》中说:“当初马相伯参考了欧洲拉丁文法,所以编出了科学的汉文法。”他这里讲的汉文法,就是《文通》。李新、孙思自主编的《民国人物传》在谈到马建忠的哥哥马相伯时说:“与其弟合著《马氏文通》,后以其弟之名出版。”这是认为《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和马相伯两个人。我们同意第三种说法。详尽的论证以及对作者政治思想、生卒年月等问题,我们另有专文探讨,此处不赘。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我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马氏文通》出版百年之际,人们自然想到马建忠在建立与发展汉语语法理论方面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作为继马氏之后的世纪老人,语法学界的一代宗师的吕叔湘先生对《马氏文通》,(后简称(文通》)的评价,应该说是最具科学性与权威性的。本文就吕先生对《文通》介字理论的认同与创新作些阐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氏文通》的“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是《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的一个重要的语法术语,是马氏语法体系的重要内容。《文通》是一部草创之书,存在着理论不周的问题,也存在着模仿与创造的矛盾。马氏对“次”的解说以及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词类理论是《文通》的重要内容。详细分析马氏在词类研究上的总体特点和具体特点 ,对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词类问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开辟了中国的语法学,它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与西方语法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础。《马氏文通》对之后的汉语语法著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都深受《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影响,后来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也受其影响,可以说是贡献深远。但是很多语言学家指出,《马氏文通》在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在对"动字"的分类上,书中就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对动字的论述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文通》中词分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梳理,以便使研究者们对《文通》的意义、价值以及矛盾、缺陷的认识更加系统深刻。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是受西洋语法学影响而写成的我国第一部语法书.90年以来,人们在肯定其开创之功时,对它批评最多的是它模仿西洋语法学.但《文通》跟我国古代语言学的关系如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究竟哪些是模仿西方的,哪些是继承我国古代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文通》的内容,然后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文通》研究古代汉语,是十分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无论对某个语法问题的探讨,还是对某种语言现象的解释,它常常引用古人的有关论述加以讨论,或肯定,或补充,或批评.《文通》对古代语言学的引用,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理解的奠基之作,其词类理论是《文通》的重要内容。详细分析马氏在词类研究上的总体特点和具体特点,对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词类问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对静字定语的处理,语法学界普遍认为马建忠是完全模仿了拉丁语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一方面,马氏明确地将静字定语与偏次关联了起来;另一方面,《文通》中无迹象表明马氏将静字定语与其中心语视为同次。由此可见,马氏在处理静字定语的问题上注意到并有意识地顾及了汉语的实际。《文通》中的“顿”是因语气停顿而表现出的语音节奏单位,不是语法结构单位。另外《文通》中接读代字“其”与指名代字“其”的区分是不必要的,但马建忠能从修辞的角度阐析两者的细微差别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与西方语法体系和它与中国语文传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着手点之一。《马氏文通》和中国语文研究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从《文通》与中国古代语文理论、《文通》中的文章学思想、《文通》中的辞气论、《文通》中的古典文化气息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了《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文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八年,马建忠在传统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洋的语法思想,“因西文已有之规矩”,“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撰成了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此后,语法研究突破了训诂的窠臼,成了语言研究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在《文通》的影响下,语法著作接踵而至,如:《中等国文典》、《中国文法通论》、《国文法草创》、《国文法之研究》、《新著国语文法》、《高等国文法》等等.由于《文通》体大思精,材料详赡,在语法研究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直至今日,《文通》仍是语法研究者必读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一 从《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问世到今年的九十年里,虽然先后出版了不少汉语语法专著,但是就古代汉语的语法专著来说,无论是从提出问题的广度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度来说,还是从著作的规模和收例的丰富来说,至今还没有哪一部著作能完全取代《马氏文通》。这是多数语言学家所共同持有的看法。这个历史事实已足以说明《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  相似文献   

12.
重视句法分析是《马氏文通》的特点之一。本文从语序分析、层次分析、变换分析三个方面对《文通》句法分析的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对句法结构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研究 ,体现了马氏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深入探求。《文通》句法分析的方法 ,对其后的汉语语法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从1898年发表以来,至今九十年了。在纪念《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发表九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九十年来《文通》在汉语语法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当前的语法研究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氏文通》的版本,何容在1937年6月24日天津《益世报》的《马氏文通的版本》中介绍了四种。但版本收集不齐,且出版日期、版面情况缺乏介绍。现根据上海市图书馆和部分高校藏书,系统补充介绍如下:(1)最早的版本是竹纸铅排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书面题《文通》,前六卷题“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后四卷题“光绪二十五年季冬”,即公历1898—1899年出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2)绍兴府学堂教科书,光绪壬寅年(1902年)正月依马氏原书排印本锓木印刷。扉页题《文通》,封面写《马氏文通》,竹纸木印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3)第三种甲辰年(1904年)十二月初版(后来再版的本子有写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来研究《马氏文通》的著作有4本,论文有70余篇,研究的角度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作者马建忠及《文通》总述性的评论、《文通》的语法研究、《文通》语法观及语法哲学研究、对研究《文通》的著作和著者的评论.另外有些文章还从新的角度研究《文通》,为《文通》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学的语法学的一部分,汉语词类的研究是从《马氏文通》(下称《文通》)开始的。《文通》把传统的词类学说加以根本改造,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谈论为科学,是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启了词类研究的新局面。它的词类研究有极强的生命力,历经百年考验而沿用至今。后人在词法学研究方面始终都无法逾越马氏的高度,未能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但其字类学说却常为后代语法学家所诟病。人们认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和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他在讲字类假借时,常常说某字本何类,例如“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它既然有其‘本为’之类,还不就是字有定类吗?既说是字无定类,又按有定类来讲,这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认为,能运用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与汉文无异”的马建忠,绝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所以这样论述,定有其愿意之所在。本文企图据《文通》各方面的论述,探讨一下马氏字类学说的本来思路,以期雪此文字冤案。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作者马建忠从实用的原则出发,全面地描写了汉语的文言语法,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氏文通》建立汉语语法学的功绩,已有语法学界的定论,本文不加讨论。但是,《文通》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此,综观《文通》全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经常超出语法的框架,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把语法学同修辞学、文章学乃至文化学结合了起来研究。因此,读者通过阅读《文通》,能得到多方面的收获,我们对《文通》的研究也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马建忠先生出版《马氏文通》以前,汉语没有名、代、形、动等词类名称。马氏之代字者,代词也。《马氏文通》代字章之“发语者”、“与语者”,“所为语者”,即分别指今天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本文试就马氏“与语者”(第二人称代词)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 ,对汉语句法学有其重大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文通》中的各个“次” ,重点分析了《文通》论“次”时出现的错误 ,并指出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