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观2005年德育理论研究,反思德育学学科自身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反省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域,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及其遭遇、冲突、细节等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挖掘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2.
综观2005年德育理论研究,反思德育学学科自身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反省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域,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及其遭遇、冲突、细节等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挖掘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德育理论发展变化的这种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理论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济良  马迎 《教育研究》2006,27(5):93-94
2005年11月4日-7日,由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问题以及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有学者认为,从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正式设立德育研究课题至今,德育研究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1)德育课题研究经历了从宏大主题式研究向微观化、个性化方向的转变,并不断挖掘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2)关注德育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理论研究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相结合;(3)德育研究日趋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德育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品德修养者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德育方法研究经历了初探、平稳和相对繁荣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德育方法的含义、分类、新方法的创生、国外德育方法的引借、对传统德育方法的批判、创新与改革德育方法的策略和如何选择与运用德育方法等问题。研究中存在着分类混乱、具体方法研究多,整体建构研究少;理论描述方法多,实践验证方法少;方法改革创新思路泛化,缺乏操作性和否定灌输,倡导对话、主体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了解中国近代德育理论是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实际存在形态与发展主题是把握它的二条有益线索,从前者看,它有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等多种形态;而从后者看,它则先后经历了清末公德与私德理论、民初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及民中期后的训育理论三个内容相对各异的阶段。近一、二十年来,对中国近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也为人们反思与构建新时期学校德育理论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相较近代德育理论本身实际状况而言,已有研究还与之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有必要在认真回顾与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共经历6次修订。参照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吴慧珠女士的划分,本文具体说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目标确立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一、教学大纲阶段(1981~1997)在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正式开设于1981年,并于1982年正式颁发第一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  相似文献   

8.
论文题目: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论文作者:杨炎轩指导教师:杜时忠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德育理论发展变化的这种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理论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外德育的比较研究也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发展,本文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德育比较研究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发现,关于我国中外德育比较的研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即探索认识阶段,第二阶段即深入总结和启示反思阶段。学术界的研究,一方面推动了德育比较研究的深化,为我国德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推动了德育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0.
生活德育概念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成为当下德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了解生活德育研究的发展阶段划分及其研究重心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是掌握生活德育研究发展概况和发展走向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思其中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德育超越论奠定了将“超越”作为德育之本职的理论基础,但它在逻辑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它在回答超越的内涵、超越的对象、如何实现超越这三个根本性问题时存在不足之处。究其根源,在于研究者对社会转型期层出不穷的“假丑恶”现象和软弱无力的德育现状极度失望,由此导致了否定现实世界的极端思想。德育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而是对德育自身的否定;超越的对象不是整个现实世界,而是现实之恶;实现超越的途径不是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联系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制度德育是指通过道德的制度来培养道德的个人.制度德育与德育理论体系的关系类似音乐学中多声部音乐的声部与主调的关系.制度德育与德育制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重视参与、制度正义、程序正当和凸现德育批判功能是制度德育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钢琴教育的普遍优势以及广东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理论把握和实证聚焦,从理论层面研究德育的内容、原则以及教化机制,探讨将钢琴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将德育渗透到钢琴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的必要性。从广东“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探讨钢琴教学中德育“何以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孟子在三种人性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他从人类性善的本源、后天的扩充及其途径方面阐述了性善论思想.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明确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新时期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德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新时期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应该倡导通过建立现代德育制度来教育人 ,鼓舞人。文章在论述制度德育内涵的基础上 ,探索了通过建立道德的德育制度、营造制度环境来构建高校制度德育体系的问题 ,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首部《德育原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胡守棻教授主编,是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德育学界的理论水平。如果说它奠定了此后数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这个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刘佛年先生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思想教育论,还可追溯到1957年胡守棻先生基于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和新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构建的道德教育论。可以说,新中国德育理论走过了一条从"道德教育论"到"思想教育论"再到"德育原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等院校必须加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站,加强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当前社会转型期德育面临的困境为背景,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所依托的理论依据——生活德育模式,并以"社会公德教学"为例,论述了在互动式教学中贯彻生活德育的路径方法,尝试探讨互动式教学在提高德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育生态是近年来德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德育生态的研究还不多,成果还不够丰富。本文对国内德育生态理论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从基本内涵、内容结构、理论依据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