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炒”     
时下,“炒风”甚烈。打开电视机看吧,各式各样真真假假的广告沸沸扬扬扑面而来,就连黄金时段想安安稳稳看个电视剧也不行:演得精彩处,画面忽地转换改成卷地毯式的“广告轰炸”,仔细一想,这些无非是脸蛋子(美女)、药丸子、浴身子、酒瓶子、洋衫子之类的东西。前些时,特别是那个“秦池古酒”的宣传声势,大有让你牢记在心坎里,溶化在血液中的味道。观众称这种广告是“强迫受训”,其后果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高俊芳 《今传媒》2006,(2X):60-61
2004年有几个国外品牌的广告在媒体上颇为引入注目。这就是:丰田公司的“霸道”汽车上市的广告“石狮篇”;立邦漆广告中的“盘龙下滑篇”,以及遭到停播的耐克公司的“恐惧斗室篇”。在这几则广告中都有令中国人颇为熟悉、颇为喜爱的中国元素出现。然而恰恰也是这些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元素在上述几则广告中的应用,被认为是对中国化的歧视。  相似文献   

3.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4.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15):108-108
“被动注意”,就是让你“不得不注意”,让你没法忽略。比如,乘坐商场的电动扶梯,正前方一个悬挂在半空的巨幅广告,迎面而来;除非你闭上眼或者故意扭过头去,否则你不“注意”这个广告,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这种广告和“主动广告”相反,后者是你主动去精准寻找的,不是广告来找你进而把你引导到商品本身,是你主动去找商品。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06,(11):37-37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品牌建设的认识.也为中国广告业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面对盛行的“不和谐广告”现象,一方面,如何制定业内的操作规范,统一业内的行为标准就成了保持该行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和谐广告”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地震中的受灾者,志愿者们这样说:“现实之于他们如此坚硬,我们可能没什么办法帮他们什么,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世界还有人性的,柔软的另一面。”于是,志愿者们可能会经历“四个境界”:第一,不计回报地付出;第二,接受可能被误解;第三,接受你的付出无济于事;第四,接受你的付出让世界变得“更糟糕”。但以罗永浩为代表的志愿者,仍在坚持着。  相似文献   

8.
常听基层通讯员议论“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二者皆有道理,且有一定联系。“多写多发”是强化你的采写实践,只有多采多写,才能使你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多写多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少写多想”则是提倡一种思考钻研精神,不要盲目蛮干.而要善于思索。很简单,如果你一年写了百余篇稿件,件件如泥牛入海,那么你就该“少写多想”了,也就是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你的稿件命中率低的原因.对照报纸找差距,这样对提高稿件质量大有好处。“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既然都有道理,作为基层通讯员就…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各种“年度十大新闻”纷纷评出;“十大公安新闻”也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隆重登场了,清一色的正面新闻让我充满了疑问。也许这些新闻比那些负面新闻都来得“重大、显”,采写得也比其它的好;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月的某报接连登载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监制的所谓“中华腾龙宝刀”的出售广告,且有名人摄影题字,并谓其1991号制品已入藏某大博物馆云云。但广告中的什么“财运亨通”,“宝刀不老”,“金龙宝刀祈平安”之类的词句,总是与“文物”、“博物馆”联系不起来。当然,用不用这类词句尚无关紧要,我只是疑惑此刀是否会如广告所说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显珍贵”。刀,早在远古就出现了。到三国时,应用已极为广泛。曹操令作百辟刀五枚;蒲元为诸葛亮铸刀,淬以蜀水,因曰神刀;吴大帝的宝刀三枚,曰:百练、青犊、漏景(…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12.
“红河”、“大红鹰”之类,不是卷烟的牌子吗?是的,一点也不错,正像“芒果”、“黄金叶”。卷烟不是不准在媒体做广告吗?是的,更是一点也不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播放、刊登烟草制品广告。”《广告管理条例》也有明文:“禁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为卷烟做广告。”但不知别人注意到没有,“红河”、“大红鹰”之类竟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里。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出现烟盒商标,那一连推出三遍的“红河”字样大特写以及“大红鹰”弄几架战斗机超速掠过的画面,因其醒目会给观众留下深…  相似文献   

13.
不知你注意没有,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的播出受到“挑战”。在~些中小城市的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不再是中央台的广告了。事情的缘由当然决非是中央电视台的失信和违约,而是不少地方电视台在这黄金时段杀出“程咬金”,播转了自己的广告。1995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1996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大会,国内195家企业竞争31个标牌,创下了总金额10.6亿元的新纪录。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不少地方电视台也效仿中央台的做法,自己也组织招标一类活动,每晚等中央台“新闻联播”一完,不失时机地播转成自己的广告,到时一秒不差地转回…  相似文献   

14.
浅谈书籍艺术的“书卷气”和“广告味”刘苏斌随着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的文化和商品属性也就体现得更为突出,书籍的形象特征和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为此,关于书籍艺术的“书卷气”和“广告味”就成了学术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书籍艺术...  相似文献   

15.
有谁能把记者和司机联系在一起?樊敬忠,你一个老实巴交的“山里娃”,凭什么手握方向盘做着“记者梦”,凭什么两手沾满油污跻身于人才济济的“拍摄阵营”。然而,当你一不小心一次捧回三项摄影“大奖”,你的名字一连几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屏幕时,惊得好多人直咬嘴,就连一些专业记者也自叹不如。有人说,你得益于自己是一名司机,因为你的车上不知坐过多少颇有才干的新闻摄影、摄像干事,他们的灵气和经验全颠簸到了你的身上;也有人说,你的优势在那架方向盘上,那是最好的聚焦镜头,它不仅摄入了真善美,也调出了最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嘴硬     
杭州的大街小巷,有段时间到处都可以看到听到某保健品的一个广告,其著名的开场白是一男问另一男:“你累不累?”那瘦小男子略略沉吟之后快速作答:“嗯……不累!”接着便见他一个踉跄跌向前去。这广告铺开盖地,于是那问句也就成了公众话题,我们几个男人之间见面便问“你累不累”,然后便是一阵哄笑。自然,男人帮里,有累的,也有不累的,但谁也不会说出来。更不会像古代那个腿上长疮的人,在墙上打个洞,把腿伸到别人屋里,想着让别人去疼。  相似文献   

17.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中国网络广告业发展迅速,广告模式也不断创新。日前,一种与内容匹配且“按效果收费”的网络广告模式在北京推出,受到业界和用户的广泛欢迎。推出这一模式的是在北京IT界异军突起的“窄告网”。营运方称,窄告就是网络定向广告,窄告使广告从“广而告之”转化为“窄而告之”。目前,“窄告网”已网聚了在中国深具影响力的网络资源,得到新浪、TOM两大门户网站的支持和加盟,  相似文献   

18.
别再吼了     
现在看电视,新花样令你赏心悦目,但也有让人提心吊胆的。比如,当你把音量调得大小合适,正静静地欣赏某个节目时,冷不丁就有几个“惊天动地”、令人掩耳不及的广告插进来。什么“喝全兴,万事兴”啦,什么“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啦,还有“四海同春──四海春”等等,那音量,绝对比其它节目高出几倍,真正是如雷贯耳,声震“华厦”。要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准保要吓一大跳的。电视广告作为节目的一种,自有它自身的配音特点,音量略大一些,既示区别,也可提起所有看客的注意,进而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这原在情理之中。再说广告是…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平面广告中,“视觉语言”非常重要。它是广告创意的载体,是渲染主题的表现形式,是赢得受众的重要手段。是广告成功的台柱子。 一则“视觉语言”非常精彩的广告,可以不用广告语,不用任何注释和说明就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让受众“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请勿“非法扩张”!杨思迅在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广告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无疑是“有功之臣”。广告的昂首阔步,反映了经济、文化的长足进步,映现了社会发展的侧影。然而,伴随着广告的良性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亟需纠正的不良倾向。广告的“非法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