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对母语思维的再认识入手,分析了母语思维的产生机理,指出发挥母语思维的正面效应必须始终把握客观、理性的学习态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认清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异同点,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除了固有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外,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受制于彼此文化的差异。深入研究英汉语言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归类其共通性与差异性,结合适当的翻译技巧将尽可能地减小译语与源语的失真度从而达到再现源语语言表达的实际涵义。本文侧重对英汉各自语言文化的对比分析研究,结合彼此语言间的联系,探讨了鉴于文化差异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言民族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使用各自语言的方式手段上,包括语音使用手段、词汇使用手段、语法使用手段等。从词汇层面的措辞风格和语法层面的句式风格入手,辅以例证,探讨汉、英语言民族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琪 《海外英语》2016,(4):165-166
对97名高中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语言运用调查发现,高中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同时存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其中,语言语用失误分为三种:惯用语误用,套用母语结构,将汉、英表达方式等同;社交语用失误表现为混淆免费品与非免费品和对权力距离认识不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汉式英语的症结及其产生原因,主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英汉文化与语言的特征及思维差异,通过对比的方式熟练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及习惯表达方式,从而杜绝汉式英语。  相似文献   

6.
不同语言的感叹句都有自己的感叹标记,感叹句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以英语为代表的wh-词移位语言的感叹句由疑问代词引领,而以汉语为代表的wh-词原位语言则主要通过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等语法手段来实现句子的感叹义,还有的语言是利用语义和语调来标记感叹。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多种语言感叹标记的差异进行分析。首先,疑问代词的感叹功能具有明显的显赫度差异,疑问代词在充当感叹标记时,在两种语言中的位置也不相同;其次,在各种其他语法手段的标记上,wh-词原位语言词类标记明显多于wh-词移位语言。对感叹句中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汉外感叹句及多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英汉夸张修辞法异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夸张这种修辞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在相关的阅读理解和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翻译症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过分受制于原语表达方式而使其译语表达不自然、不顺畅,甚至怪异可笑。注意制约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哲学背景(即汉英语言心理)上的差异,有助于人们在英汉翻译实践中避开翻译症,写出地道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是语气在词汇层面上的一种典型的表达方式,它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能粘着于句中的某个句法成分后面,赋予句子某种语气.疑问语气词是在现代汉语、韩语和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又很有特色的一类词.本文从是非问、揣测问、特指问、选择问和反问等五个方面考察了汉韩日三种语言的基本疑问语气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英语与汉语的特指疑问句的语序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强调疑问的语法手段两个方面时比了英汉语的特指疑问句,这是传统的英汉语法对比较少涉及的方面。通过比较发现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产生差异的根源,为语言教学与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英、汉直、间接引语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引语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法语、英语、汉语中在引语的类别、表现形式及直、间接引语的转换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基于语言间的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对法、英、汉这三种语言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转换过程中的时态、人称代词等的变化展开对比研究。以期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引语在三语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王道发 《职教论坛》2004,(20):62-63
本文以汉、英语言作为比较,举例谈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英语言差异这一问题,中国和英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反应在语言表达上存在有许多差异,尤以传统的习俗用语、语汇运用、修辞手段及思维方式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礼貌策略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往往因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语言角度出发,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上对《傲慢与偏见》及其中译本中的英、汉礼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首先,语言本身会对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它们的母语使用者在社会交往中会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其次,在出现相同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策略的采用上相同点要多于不同点。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不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波、汉疑问表达的表层组织形式不同,但深层的语义编码具有跨语言的类型学的一致性。波、汉在疑问表达的差异选择上,主要体现为疑问词词类属性的不同、有无词形变格以及有无疑问词移位。波、汉疑问表达在句子表层对疑问结构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是"形合"语言和"意合"语言的不同造句思维的体现,同时,波兰语疑问表达的wh-移位的不彻底状态,也为跨类语言的存在和语言边界的模糊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存在着差异,在理解和翻译上都有一定难度。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的特点及英语被动句汉译技能进行了探讨,这对完整理解英、汉被动句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丘晓娟 《双语学习》2007,(6M):123-125
间接引语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法语、英语、汉语中在引语的类别、表现形式及直、间接引语的转换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基于语言间的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对法、英、汉这三种语言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转换过程中的时态、人称代词等的变化展开对比研究。以期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引语在三语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民族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本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对英汉隐喻的比较,发现虽然隐喻的深层认知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些英、汉完全相同,有些则完全不同,阐述了语言的共性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心理相同,而不在于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有所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也有所不同。文章以奥巴马2013年总统就职演讲稿与其中译本为语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揭示出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不同的运用和侧重,并分析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隐喻的相通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民族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本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对英汉隐喻的比较,发现虽然隐喻的深层认知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些英、汉完全相同,有些则完全不同,阐述了语言的共性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心理相同,而不在于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双关语是一种能有效吸引、保留受众注意力的语言手段,是英、汉广告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作为最常见的食品广告,当然也离不开双关修辞的宣传促销作用。运用语用学理论来分析英、汉食品广告双关语如何通过注意力吸引策略作用于广告受众,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同时又指出跨文化广告中语言、文化因素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