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当孩子出现一个不良行为的时候,立刻表现出明确的否定态度。孩子的玩具找不到了,就哭、闹、大声喊叫,那些不善于训练孩子行为的家长,此时往往跟着孩子着急,翻箱倒柜地帮孩子找玩具。他们以为,只要玩具找到了,孩子就不闹了。家长此时的行为,实际上强化了孩子在找玩具时的哭、闹、大声喊叫行为。孩子会认为,只要我哭、闹、大声喊叫,爸爸妈妈就会帮助我找。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他就会以同样方式对父母“下命令”,而且变本加  相似文献   

2.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3.
小班幼儿周一特别爱哭 ,老师常常哄他们 :“别哭 ,别哭 ,你爸妈会早点来接你……”有的老师哄烦了 ,于脆来硬的 ,但他们依然哭个不停 ,甚至哭声越来越大。回忆我们小时候 ,有时离开父母 ,环境又不熟悉 ,也掉过眼泪或大叫两声 ,这是一种必要的缓解。既然哭是一种缓解 ,我们为什么却要求孩子们强忍住不哭呢?所以我值班时 ,孩子想哭 ,我总是抱一抱他们 ,说 :“老师抱抱 ,想哭你就哭吧……”随着孩子情绪的发泄及注意力的转移 ,哭声就会渐渐停止 ,有的孩子还会因奇怪你让他哭而马上中止哭声。大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不要让孩子强忍眼泪@赵俊玲…  相似文献   

4.
别小看两三岁的幼儿,他们知道“哭一下”就等于“可以买东西”,而孩子从小观察父母的消费行为,便会知道父母爱不爱花钱、花钱有没有计划。家庭生活中,父母让孩子衣食无忧,却容易忽略教育他对钱的态度。那么,孩子怎知钱为何物?怎知钱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细辨哭声     
凡是孩子都会哭,但原因不同,哭相也各不相同: 干嚎 这种哭往往只有声音,没有眼泪,哭哭停停,较为勉强。这种哭是孩子“战术性”的哭。孩子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并会从父母及旁人的口气中很快判断大人的态度。一旦大人屈服,自己的目的达到,他以后会变本加厉地不断用哭来缠人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对待孩子这种哭最好的方法就是别理他。  相似文献   

6.
1岁到1岁半的孩子常常容易发脾气。又哭又闹,甚至打人,乱扔东西。年轻的父母感到困惑,常为此感到束手无策。有的父母采用“贿赂”的方法,给孩子吃糖、吃饼干。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但这样多搞了会造成孩子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有的父母见了孩子发脾气就心烦,劝之不听,打之无效,就恐吓孩子说:“你还哭,叫警察叔叔把你抱走。”此法可能立时能生效,但会使孩子易于屈服,而形成胆小、懦弱等不良的  相似文献   

7.
小孩常常会利用父母的弱点来攻击,从心里学的观点看来,还运用得非常巧妙呢!其中有一项叫做“哭的战略”尤其令人头痛。有的父母的似乎特别怕孩子哭,而孩子也特别运用这个技巧,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哭以后,很多事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据我的观察,这些父母之所以会怕孩子哭闹,是因为心疼孩子受苦。但是事实上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就算孩子受到什么痛苦或折磨,他们也未必会用哭泣来表示他们的情绪。譬如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在路上跌倒的情景吧!小孩因为身体的行动不太灵活,在平地上也会跌倒,但是这种连  相似文献   

8.
许多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但做起来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说好一天只能吃一包零食,可是不给孩子就哭,—哭我就拿他“没辙”“孩子看电视太痴迷,不让他看就对我拳打脚踢,然后场面就失控了”“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吼他,现在他都‘免疫’了”……家长们经常发些规矩立了却不管用的抱怨,可能是以下这三个方面出现了纰漏。  相似文献   

9.
闲情从小就被灌输“好孩子不哭”的理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闲情一直认为:“哭”是必须改正的错误行为。当闲情拥有一个爱在妈妈面前哭泣的宝贝儿子时,就怀疑自己在教育上出了什么问题。为此,闲情颇为苦恼。有一天,有个妈妈说看过一本名叫《倾听孩子》的书,书上介绍说:“能得到父母倾听的孩子会常常哭泣和发脾气,这些都属于消除紧张与困惑情绪的自然过程。”闲情对于这个说法颇为迷惑,于是就在网上向各位妈妈请教。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哭     
呀,哭得多伤心啊! 哭,对幼儿来说,往往是一种不满情绪的渲泄。痛痛快快地哭出来,释放压郁,调适心情,有利于身心发育。做父母的万不可孩子哭了哄不好就心烦,大喝一声:“不许哭,憋回去!再哭拿你去喂狼!”这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有心父母当孩子哭闹时,首先要查清原因,是达不到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11,(9):38-39
吕皎是个地道的ABC孩子。刚出生不久,父母就感到她有些异样,"女儿听力好像有问题,唤她总不见有反应,该不会是个聋哑女吧?" 总之,吕皎不是那种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闹就闹的孩子。别的孩子三四岁时已识字,会做一些简单算术,可吕皎不会。  相似文献   

12.
父母有事外出,把玛丽亚和奶奶留在家里,或者父母没有按时下班,玛丽亚总是不高兴。“我们去买一点面包、黄油和砂糖,马上就会回来的。”父母为了能轻易脱身,看着玛丽亚的眼睛,对天真无邪的孩子说着谎话。“不,我也要去商场!”三岁的小姑娘撒着娇。“唉,小玛丽亚,商场里要排队的。你还是和奶奶在家玩好。我们很快就回来,顶多一分钟!”玛丽亚相信了父母的话,不哭不吵地放他们走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可以在一点一滴的养育中,给予他安全感了!Step1:我哭,是因为我有需要!时间标签:0~4个月安全标签:生存需要宝妈:我家宝宝哭的时候,我就会抱抱他,看看他是饿了、困了还是其他原因。可总有人告诉我,不要经常抱他,孩子哭哭就好了。解读:很多父母在养育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能多抱,一旦养成了抱的习惯,孩子就时刻不能离开父母了。实际上,温柔的拥抱和抚摸给了宝宝很强的安全感,让他对父母、对  相似文献   

14.
我父母答应要来的,两个撒谎的家伙。 在光明节假期里,我父母把我送去参加为期一周的野营。从我到那儿的第一刻起我就讨厌那个地方,而且还总是想哭。其他的孩子总是陕快乐乐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开心,想到这我就更想哭了。  相似文献   

15.
胡嫣 《家庭教育》2002,(6):16-17
主持:武汉读者翁国明问:“我儿子7岁,只喜欢听好话,不能说他一点不好。在学校调皮,老师批评几句,他马上不高兴,有时回家还会哭一场。真不知该怎么办,不知其他父母有无此烦恼?”现在的孩子都习惯听好话、被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说不得”的毛病。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说不得”现象呢?本期有6位父母朋友座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6.
爱心门诊     
问:我家倩倩6岁,经常在睡梦里哭,还说梦话,这是怎么回事? 答:孩子经常在睡梦里哭,还说梦话,说明孩子的睡眠出现了问题。五六岁的孩子每天要睡12个小时,有睡眠问题的孩子即使睡的时间再长,也收不到好的睡眠效果。问题在哪儿?其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压力超出了他的承受力,就容易产生睡眠问题。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就会使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时,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固然好,可是,跌倒了,孩子会疼的,疼了,难道不可以哭吗?”我反问他。朋友闻听,一下子怔住了。朋友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爱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在人们心目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父母亲教养态度的不当。管教孩子时,必须维持一贯的作风,贯彻原则不能动摇。如果孩子重复犯错,就应受批评,假如父母再次原谅了他,那如何使孩子学到教训、成龙成凤呢?当孩子有求于父母时,父母勉为其难地答应:“只允许这一次,下不为例。”或“好吧,好吧,但下次不准。”这种对孩子让步的情形,特别会使孩子变得任性。虽然父母说“只这一次”,但可能不久他们又会像这次一样,或者明天也会像今天这样,如此,想使孩子确实遵守规定的事,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绝不能轻易让步于孩子。一般来说,父母所规定的事,孩子们很少…  相似文献   

20.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有教养。孩子刚满半岁,父母就开始用礼貌用语训练他;孩子会说话后,父母便当上了教练员,见了熟人,不管孩子情绪好坏,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一个劲地督促:“叫××,叫啊!叫!”孩子甜甜地叫声“××好”,被叫的人高兴,父母满意;反之,父母就觉得丢了面子,孩子受两句责备是在所难免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