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对1979-2012年关于《骆驼祥子》英译研究的期刊和学位论文的统计,限于篇幅,从5个方面论述了其研究现状:总括性介绍、译文研究和译文对比、北京方言和文化研究、语言学/哲学视角研究、助词"了/着"英译研究,并对重点论文进行了述评。最后还对《骆驼祥子》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从语篇体裁语境的角度,对《西游记》英译文的语篇体裁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解读《西游记》和章回体小说的英译及英汉对比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国内《史记》英译研究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统计,从《史记》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词汇英译研究、译本个案研究、译本比较研究、译者研究、译本的文学性研究等七个方面对国内《史记》英译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以展望,以期推进《史记》英译研究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论语》英译研究的适用性,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以威利、理雅各以及刘殿爵的英译《论语》中的个别翻译范例开展功能语篇分析。通过给予三个版本客观的评价,来对比原文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具有浓厚的道家文化色彩,其中的道教思想内涵极其深厚。《西游记》里面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通常有别名,尤其是唐僧师徒五人的别名众多。他们的别名暗含着玄妙的道家思想。本文将以詹纳尔和余国潘的英译本为例,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两者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别名的英译,探究其英译别名是否符合原著的隐含意义以及是否准确传达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内涵,为后来的译者提供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论文基于《天府的记忆》英译项目,以Baker的"译者风格"研究方法论为依据,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对译文初稿及交叉审阅后的译文进行了风格考察与对比。结果表明:译者本身下意识的语言选择和使用习惯对翻译风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源文本对译者风格的影响更大。论文提出对译者风格的考察应结合源文本,并考虑译者所偏好的句法结构以及语篇衔接方式。同时,也指出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考察方法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对詹纳尔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游记人物称呼归类,以说明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特殊性和给翻译带来的难题。其次就詹纳尔翻译的西游记中人物称呼英译过程中翻译手段的运用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最后提出自己的拙见:增加必要注释可更好的传达源语言中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程慧 《海外英语》2015,(2):44-45,50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章回小说由于受传统说书形式的影响,使用了大量具有拟书场特征的叙事标记语,来增强语篇的连贯。文章借助语料库,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评价手段,对《西游记》中的叙事标记语及其在译本中的体现进行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旨在发现译本与原著在体现叙事特征方面的异同,从而对解读《西游记》和章回体小说的英译及英汉对比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收集《骆驼祥子》英文翻译的研究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分类综述,总结了《骆驼祥子》英译研究的特点、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对《骆驼祥子》翻译及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荀子》英译本有限,对其英译的研究也远远滞后于荀子思想研究。文章对国内外《荀子》英译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国外研究聚焦译文优劣评析,国内研究则既有微观的语言层面分析,也有宏观的典籍对外传播路径探索,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入研究,以推动《荀子》英译及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译《浮生六记》林语堂版本、白伦和江素惠版本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选择、译文的优劣及其读者接受程度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适应理论视角,分析《楚辞》中自然与人物文化意象的英译策略,阐述其体现的文化适应倾向。许译《楚辞·离骚》中文化意象的英译策略,体现了文化适应中的同化与整合倾向,二者分别对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产生了不同影响,给新时代的典籍英译研究带来了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研究《醉翁亭记》的英译,引入语料库范式,对语料库翻译学进行了概述,包括国外和国内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醉翁亭记》的英译研究——对文化因素和翻译标准等的研究、对单个译本的评析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译文的对比和评析研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研究随意性大、理论研究落后、研究视角狭窄;提出了《醉翁亭记》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的具体举措:语料的搜集及电子化、双语文本的预编辑、双语语料的对齐、双语语料的标注、语料的检索。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精髓,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选取了70篇《道德经》英译研究的论文成果为语料,对《道德经》的英译研究进行了概括综述。从《道德经》中英译本对比、重点字词、章节翻译研究和风格的探索、译者视角、文化意象的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国内《道德经》英译研究存在4点不足:广度方面,研究的范围过分集中,过于狭窄;深度方面,研究的层面过于局限;在资料占有方面,研究得不够全面;对《道德经》译本的评价过于主观。  相似文献   

17.
研究收集了我国国内对诗圣杜甫著名诗歌《春望》的英译学术论文,主要从英译本字义层面,修辞格层面,格律层面,综合全诗分析等角度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重点评述,为日后《春望》英译译本和杜甫诗歌英译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璀璨的古诗文化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8.
刘璐 《海外英语》2015,(9):124-126
研究收集了我国国内对诗圣杜甫著名诗歌《春望》的英译学术论文,主要从英译本字义层面,修辞格层面,格律层面,综合全诗分析等角度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重点评述,为日后《春望》英译译本和杜甫诗歌英译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璀璨的古诗文化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9.
颜奇 《英语学习》2023,(1):65-72
本文通过分析白之(Cyril Birch)所译《牡丹亭》的可表演性因素,旨在探寻可表演性在中国古典戏剧英译中所具有的新内涵。研究发现,在语言因素方面,白之的译文主要采用自由体诗的形式,对文化负载词采取直译译名加释义的方法。白之结合中国古典戏剧的曲韵,使得译文具有可演唱、易演说的特点。在动作因素方面,白之对其中的舞台动作提示进行了充分挖掘,具有动作的视觉化和协调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白之译文的分析,阐释了可表演性原则在中国古典戏剧英译中的内涵,试图为中国古典戏剧英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杜雪辉 《海外英语》2016,(15):98-100
运用及物性理论对诗歌及其译文进行分析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英译版本,分别是林建民、卓振英和许渊冲的译文。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原诗及其三个英译版本的异同点并由此分析不同译本的得失,可以较为客观地评析译文质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许译在及物性特征方面与原文最为接近,且最能传递原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