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通过《圣经》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在《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2.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从《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通过比较,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3.
鲁迅和本雅明是生活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著名学者。他们在最理想的翻译问题上所持的观点非常相似:借助外国语言来深化本国语言;主张透明的翻译,反对过度归化。他们持有相似观点并非偶然,然而表面的相似也隐藏着各自理论思想的差异。鲁迅和本雅明生活的历史背景、所持的语言观、翻译观存在差异和相似形,同时也折射出各自眼中理想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所提出的“动态对等”的理论,经翻译的标准确立了一种新的衡量方法,它和我国诸家所提倡的翻译标准,在实质上有着相似相通之处。作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探讨了在实践中贯彻“动态对等”的原则时必须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给与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框架,从关联的视角对外宣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外宣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何遵循关联原则,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内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功当中不可忽视的是译者葛浩文的翻译。前景化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思潮,与图形背景理论中的突显性原则相似。Leech提出了语言常规中的偏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生死疲劳》是葛浩文的翻译代表作之一,前景化现象表现在译者以"异化"为主的翻译手法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翻译理论与翻译评价的关系。翻译理论的目的是针对翻译的现象或是过程,提出具有诠释力的解释,或是解决翻译的问题。然而基于翻译理论的着眼点与方法论与翻译评价的目的并不一致,因此对于援引翻译理论的方式与原则有必要加以梳理,并进而提出了以翻译评价为目的的实施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9.
广告用语的翻译对进出口商品的宣传效果和营销结果意义重大,本文根据广告用语的目的及其主要功能,提出了"功能相似"的翻译原则,并分析了广告用语常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视角下新闻英语标题汉译能与原文标题保持最佳的阐释性相似,实现新闻英语标题的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关联原则制约和支配译者的翻译交际行为,译者不仅应了解受众的接受心理,而且应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概念对新闻英语标题的汉译指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