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贴近”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今天,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广播新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坚持“三贴近”原则,无论是对新闻采访、记者队伍建设,还是新闻工作创新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杰 《青年记者》2010,(18):46-47
现如今,"说新闻"这种时新的新闻播报方式正风行于地方各大电视台,堪称电视媒体上演的一出"活报剧"。"说新闻"凭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受众的平民姿态,一时间跃居为全国各电视台新闻板块的主打节目。与此同时,各电视台互相模仿,  相似文献   

3.
八月中旬以来,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牧区、边疆哨卡,与群众交朋友,到基层"挖"新闻,采写了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各媒体新闻报道呈现出一派清新之风。本报也相继在头版开辟了"聚焦法治第一线"、  相似文献   

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5.
任伟 《记者摇篮》2010,(6):63-63
近年来,我们在新闻实践中看到,在广播传媒中录音报道在不断增多。录音报道的增多,是广播传媒与时俱进,提高新闻质量的需要。也是广播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有现场效果、有被采访主体谈话式的消息、通讯、言论等新闻。那么我们作为广播媒体新闻工作从业者,应该如何发挥好广播新闻工作优势,做好录音报道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时政新闻中的涉农经济报道,要做好贴近、服务,要科学、前瞻,要通俗、易懂,树立起时政新闻中的"农"场经营意识。  相似文献   

7.
黄烨 《新闻窗》2013,(6):6-7
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落实新闻"三贴近"原则,更好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纽带作用、增强新闻工作者使命感、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武爱忠 《中国广播》2010,(10):73-74
新闻综合广播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应该在"快""灵""巧"上下工夫,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听众的需求出发,重视频率的包装和品牌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台在时下众多的媒体竞争中,如何彰显自己的优势,怎样更好地贴近听众,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做的口播新闻以形式新颖,现场感强,传递迅速及时,贴近听众,成为带有鲜明广播新闻特色的新闻样式,从而突出了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0.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硕 《新闻传播》2010,(3):62-62,64
好新闻在选材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传播者的态度、语气是亲切易沟通的;而且新闻不只是用事实说话,还要让述评成为人民的"喉舌"。BTV-5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首都经济报道》注重编播本地新闻,讨论话题贴近大众生活,且多关乎受众切身利益,同时重视与受众互动,主持人的短评代表百姓心声,堪称好新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是党中央提出的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是整个新闻工作的指导原则。但笔者以为,这“三贴近”更是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的昨日辉煌已经不再,不可能指望人们主动追捧、重视,或用红头文件来要求人们收听,广播只有在低廉、方便、快捷的基础优势条件下.真正做到“三贴近”.及时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才能生存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詹旭 《新闻世界》2004,(12):49-49
广播新闻要做到“三贴近”首先要在内容上“三贴近”,其关键是要做到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在增强广播新闻寅传的针对性、实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下功夫。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有许多社会矛盾显现,各方面利益需要重新调整,新闻宣传要及时把各方面的信息、发出的讯号进行交流.引起人们、尤其是决策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徐学春  巩杰  巩亚晴  徐婉 《新闻世界》2010,(11):106-107
本文从萧县电视台的一档新闻专题节目《萧城观察》说起,浅谈县级电视民生新闻的"三贴近"艺术。  相似文献   

15.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最富广播特色的一种报道形式。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这种形式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笔者多年来从事广播新闻报道工作.我认为要做好现场报道,就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坚持“三贴近”.使用好现场音响,捕捉把握好现场新闻细节。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倪孔法 《新闻窗》2014,(6):76-76
一、采用连线报道时政新闻的优越性 (一)连线报道凸显广播的快捷优势 时政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党和政府的会议以及县领导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时政新闻庄重、规范,特点是求"稳"而不求"快"。当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流动疾速,平面、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媒体争芳斗妍,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广播时政新闻也要在"快"上下工夫,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听众,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黄道弘  李晖  束维 《新闻前哨》2011,(11):71-71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然而,我们有些媒体有些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识不深刻,仓促上阵凑热闹;二是准备不充分,  相似文献   

19.
薛建国 《中国广播》2006,(11):49-50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这里,我认为广播新闻的创新尤为重要。广播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观念创新开始,这是广播新闻改革、发展的先导。目前,广播新闻不时  相似文献   

20.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9):137-137,145
广播新闻是有音响的新闻,快捷、贴近、活泼,现场报道作为广播新闻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快速抢发新闻;以清晰的结构和情感描写,体现人文关怀内涵;利用文学表现手法和"说"新闻形式播发新闻,带给听众"听"的享受。正确采集音效资料,为"带响"的新闻报道增色添辉。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广播新闻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目创优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