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草根文化     
《新上海档案》2006,(7):31-31
严莉燕在2006年第3期《上海文化》撰文介绍:“草根”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源》里面都找不到。它是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据说19世纪的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是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现在很多人都赞同,草根,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都被看作“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和主流的或者是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活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马玲 《新闻爱好者》2011,(17):119-120
传统的电视新闻画面,多凸显政要、专家等的形象,对属于社会生活底层的"草根阶层"关注较少。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以及改革带来的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电视新闻彰显"草根阶层"话语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的生活、文化和诉求都是新闻所要关注的内容,而增加出镜率、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被资本强势逻辑捆绑的时代主流话语中,文化被残忍地肢解成为了一个与资本、权力、地位等社会精英符号相同质的概念,在传统公共领域中曾被作为底层民众自发培育的草根生存型文化在由资本暴力控制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消费型文化链辐射下,也注定走向了产业化的草根消费。由此,草根文化的关注主题不再是底层疾苦,而是更符合流行趋势和市场口味的庸俗文化(美其名曰"时尚文化"),草根文化本来意义上对底层民众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杨娟 《传媒》2014,(12)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出现并得到发展。自此,"草根"的声音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舆论,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自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媒体作为一种面向全体民众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体话语权正在不断从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转移,媒体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个人属性。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是草根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新闻媒体中往往不被关注.但他们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顽强地面对生活,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陆舟 《今传媒》2016,(7):25-26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过往将传者和受众定义为“表演者和观众”、“生产者和消费者”、“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的二分法已经失效了.本文以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代表——社交媒体为例,研究受众概念是怎样被改变的.首先,文章以电视为例,回顾传统的受众概念;然后简单阐述社交媒体在科技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崛起;接着从社会科技、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三个维度详细论述本文的主要论点;最后对全文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7.
"草根"一词来自于英语词汇"grass roots",李北达编译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解释为:群众的,基层的;根本的.①杜骏飞认为"草根"在广义上具有两层含义,一种含义为是以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为代表的"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与主流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民间习俗、市民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8.
真人秀在最近几年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异军突起,受到观众的喜爱.真人秀节目捧红了不少草根阶层,其中包括一些儿童选秀者.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草根"一词大多指的就是基层民众。草根人物是与主流的或者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的平民群体,他们朴素平凡,顽强无畏,拥有纯净的心地,身上充满执着的力量,传递给我们的往往是"正能量",展示给大家的是真、善、美的"最美"形象。近几年来,笔者拍摄创作了20多部电视纪录片,其中有6部是草根人物纪录片,如《世博老太》、《珍珠情缘》、《四季太极》和《退休警察》等。  相似文献   

10.
仲志远 《青年记者》2008,(15):15-17
草根新闻来自于民间.一般来说,多半都是来自于媒体机构专业记者之外的社会各个阶层,牵涉面相当广阔,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排除记者群体,因为记者的社会接触面毕竟要比一般人更为深广.谁都知道,记者的稿件会因为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禁忌而被删改或"枪毙",官方渠道不能发表的稿件换之以另一种面目--草根新闻--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4):44-49
从受众心理分析的维度,草根明星在广大受众中迅速走红的原因分为受众的主动心理选择和媒体对受众心理的迎合两个层面。对于受众来说,对草根明星的追捧是一种逃避性的代偿行为,为其提供了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途径;草根文化来源于阶层区隔,草根明星和普通受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性;草根明星扮演着这个时代重要的意识形态幻想,是广大受众乐于接受的自我满足的意识形态神话。同时,广大受众对于草根明星的关注和持续喜爱与草根明星在成名前媒体的推手作用和成名后媒体的后续包装和制造的新噱头是分不开的。同时,草根文化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是来源于阶层区隔,却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阶层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为草根阶层提供了成为草根意见领袖的机会,同时累积了网络社会资本。本文根据"下厨房"网络爬虫数据,将社区内的影响因素分为自致和先赋两类——自致因素体现了草根用户获取网络社会资本的公平性,其中用户内容生产的影响最大;官方认证是网络社区赋予草根用户的先赋因素,是他们成为意见领袖的必经之路与加速通道。网络社区的连通使得草根意见领袖的网络社会资本呈现了协同效应,进而实现了从独立的网络社区资本到网络社区资本之和——网络社会资本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陈岐岳 《青年记者》2016,(5):108-109
“回超”联赛:社区体育的崛起 回龙观位于北京市北部,是一个有着85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社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30万人.这里聚集着北京市最早一批经济适用房的业主们,一批热爱足球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发成立了影响全中国的草根足球联赛群体. 1.强大的草根阵容.“草根”这个词在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一般指平民阶层或底层人民.十年来,回龙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回超”)始终坚持着“以球会友、全民健身、文化足球”的宗旨,庞大的社区和强大的草根阵容表明我国新型社区的自组织能力逐步的提高.参赛球员近5000人,队员中还有外国人和驻地官兵,累计观众超过20万人,可见其草根性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媒介失语现象的经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阶层加大了对资源特别是权力资源的追求。以大众媒介为主的文化产业也成为各个阶层争相追逐的资源。文化资源拥有的多少决定了一个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声音的强弱,这种声音即是话语权,媒介表达的权利。农民工由于本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在事实上的低下,文化素质不高,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格局,使他们和城市市民形成较大差距,并被孤立在城市中,没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NGO作为草根阶层的形象代言人,却大多数都是声势浩大的成立,以失败告终。媒体是社会公器,既是一个公共信息传播的载体,又是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农民工NGO需构建传播策略,借助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媒体为纽带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黄清 《东南传播》2011,(4):12-14
伊尼斯(Harold A.Innis)认为,媒介的物理特性决定其偏向时间或空间,特定的偏向催生新的文化;偏向及其局限性使得这种文化形成特定群体的权力垄断;理想的传播格局是时间偏向与空间偏向相互制衡,从而为帝国的稳定打下基础。基于伊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网络的技术特性容易使草根阶层掌控话语权,形成草根偏向并催生草根文化;而传统媒体的技术特点则有利于精英阶层掌控话语权,导致精英偏向并产生精英文化。当一种偏向演变到极端时,就会破坏文化生态,从而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的应对措施是促进网络的草根偏向和传统媒体的精英偏向相互制衡,并在和谐共存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2,(5):171
虽然,微电影这种形态最初从草根阶层萌发,主要凭借精彩的内容达成广泛传播的目的。但是,随着短小精悍的内容越来越受到习惯了"快消费"的受众的欢迎,具备专业水准的团队和公司纷纷介入,大牌企业也纷纷斥资开展微电影营销。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微电影优质内容资源实现批量化增长,单个微电影越来越难以冲出重围获得大量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朱婧雯 《今传媒》2011,(4):50-51
Web2.0时代的到来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所构建的传授模式,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浮现昭示Web2.0媒介与传统媒体迥异的角色定位,实现媒介话语权在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移位、在媒介本位意识的回归中给予草根阶层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消费主义的盛行下趋向市场化转型。正是两大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场域的话语博弈中架构了Web2.0媒介身份、其不同立场的话语交锋与认同寻求使Web2.0媒介"观点的自由市场"的价值生成,成为了当代最优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之前,英国社会阶层主要是土地责族阶层和农民阶层,又被称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两个阶层之间界限森严,而且这种等级制被认为合乎自然之理。不过,18世纪之后,随着工商业的兴起,英国开始出现垂直的或者说阶层性的社会流动,一个以工商业为获利手段的阶层开始渐渐形成,它像楔子一样插在传统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被讥为"中间阶层"(middle class,常被译为"中产阶级")。它主要分布于城市。法语和德语分别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加速了中国大陆的社会转型与剧烈的社会分化,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信息传播资源与公共信息在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分配和流动,并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在媒介上的话语表达、形象呈现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中国媒介话语结构一直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逐渐下降的视线,进入媒介话语圈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多,话语范围也越来越宽.但另一方面却存在着阶层固化,层级拉大等新问题,结构偏斜、话语单调等问题一直存在.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使得下层市井、草根阶层和弱势群体进入话语圈,冲击着新兴上升阶级和以往权贵阶级希望稳定的权力新结构,造成了激烈的话语冲撞,并扩展到媒介空间之外造成社会生态波动.本文试图分析在新社会形势下和新媒体冲击下的不同社会阶层为主体的重大突发事件及其政府或企业公关应对,可以看出媒介话语呈现与现实话语的差异与历史变化,透视出媒介及社会对当今各阶层迥异的观看视角和传播偏倚,呈现出中国媒介空间中的社会各阶层话语结构失衡问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呈现出镜像的两极化;经理人阶层的崛起与窘迫;私营企业主话语权力幻象;专业人士的边缘化和媒介知识分子的崛起;“霸道”的城管:办事人员乱象;钉子户:市民阶层借助新媒介维权;悄无声息的个体工商户;最贵理发费:服务业者的负面声息;被关注的农民工与被遗忘的蓝领工人;税负与贫困:农民的灰色群像;等等.媒介话语结构变构的背后是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分化.舆众组成结构——精英阶层为核心的意见领袖、中产阶级作为话语主流和弱势阶层的边缘带形成的同心圆结构.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出于对社会生态和话语结构的责任,文章还试图对以精英阶层为主体的事件公关的过往得失深入反思,并探索媒介话语结构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