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群体事件类型的复杂。网络群体事件往往有着同一种精神内核,即抗争。根据抗争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网络群体事件具有四种不同的社会表征。对其各种标本的类型分析表明,它们大多可以被解析为性质迥然不同的法律或社会行为。因此,在定性网络群体事件时,不宜用行为失控、行为失当来标签,而应该用社会失范为其作阐释,并藉此形成科学的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李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4-115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网络群体事件中。面对这样一个新问题我们应如何面对?应该看到在网络事件中所蕴涵的是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复杂性高等特点。在网络传播的情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多元化,参与到事件当中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受众的心理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以近几年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受众心理的影响因素,并从受众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认知的角度出发,为引导受众正确合理地面对网络群体事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媒体把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称为“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把公众对某一些事件大体一致的看法汇集起来的一种话语生成现象,从而形成某种层面的舆论。我个人认为,如果控制得当,网络群体事件是一个好现象。从这一点来说,我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伴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逐步普及,群体事件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引发社会各方关注。探讨群体性事件发展进程中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作用对于管理部门利用新媒体做好公共管理工作,达到“善治”并化解负面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舆论生成的角度,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在舆论客体、舆论本体以及舆论表达上的各自特点,并据此提出了正确引导突发性群体事件典论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络群体事件也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面对这些新型的群体事件时,应该思考:它为什么会发生和是怎样发生的;网络在这些事件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若干公共事件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透视当下网上一种常见现象——群体极化,通过一系列现实个案分析其原因、生成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同时,探讨在两个舆论场并存的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媒体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应对群体极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事件多数具有这样的特征:目标上较为一致,程序上缺乏法定依据,管理秩序上打破常规,时间上亟待解决,情绪上饱含愤慨。与现实世界的秩序与时间来说,网络群体事件具有某种后现代性,它超越既定的秩序,往往又不易控制,搞不好很容易造成某些糟糕的局面,不利于舆论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进行解读的提前下,基于5W传播模式并结合传播的主客体关系,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特性有更加合理、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微笑局长"事件既是一件网络反腐事件,同时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其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前后延续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文章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舆论表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优劣,并就政府治理网络群体事件提出建立政府响应机制、信息公开原则及行政问责机制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言论和网络舆论逐渐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视野,网络群体行动取得了很多积极性成果.网络群体既有与现实群体相似的部分特性,又具有自己复杂而独特的一面.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成因和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安宁  安璐 《情报学报》2022,41(1):96-106
本研究提出一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信息中提取群体智慧的方法,揭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群体智慧涌现的模式与规律。以群体免疫相关话题为例,利用依存分析的关系抽取(relation extraction with dependency parsing,REDP)方法提取微博、评论含有的三元组,以结构化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公众的知识条目,基于舆情知识三元组、网络拓扑结构挖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的群体智慧涌现模式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中提取群体智慧,同时发现,随着突发事件的演变,舆情的热度和群体智慧并不是线性平稳增加的,涌现存在临界现象和跳跃式前进的特征。舆情知识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结构,群体智慧主要集中于微博信息中,具有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14.
杨斌成 《今传媒》2013,(7):24-25,30
网络群体事件是我国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差异,国外没有出现如我国的研究聚集现象。我国研究基本表现为研究面广,研究逐步深入,研究逐年增长的特征,并且研究触及诸如概念界定、分类即生成机制等不同领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综合研究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基本趋势表现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网民群体心理与一般群体心理既相似又不同。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群体心理突出表现为从众、掌握话语权和满足道德批判优势等7种心理,并具有特定的运行机制。依据网络群体心理基本特征和机制,构建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引导,需要用事实说话,设置报道议程,培养网络舆论盟友等引导技巧,通过社会、新闻业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王也林 《视听》2016,(6):111-112
本文从2015年发生在新媒体的若干新闻事件入手,剖析当下网上一种常见的群体极化现象,并通过一系列现实个案分析"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生成机制及其负面效应。同时,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如何积极应对群体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蓓 《新闻世界》2009,(4):112-114
本文从“华南虎事件”入手,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网络舆论传播的特性相结合,分析网络舆论事件中的民间舆论群体的形成及其对现实社会各种问题的情绪表现或意见表达的特点,这一群体的话语实践对政府、公众舆论、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对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与调控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群体性事件新闻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就应当正确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角色定位,深入研究和分析受众心理需求及社会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4年到2012年发生在国内的16件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谣言,在此基础上展开谣言的人物关系分析.首先,谣言中所涉及的人物主要有干部、警察、学生和农民工等,谣言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了很多子虚乌有的人物.其次,从人物所属群体看,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一个是以警察、干部和富商为代表的强势群体;一个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群体之间存在竞争和对立,具有社会心理机制的“替罪羊”效应.再次,根据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谣言中人物的对立体现为角色差异、身份对抗和伦理上的善恶对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发生的若干热门事件引起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进行浅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及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