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工作需要,翻阅了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五年十月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它使我肃然起敬,感慨良多。这个时期的《自由谈》,是经过改革,先后由黎烈文先生和张梓生先生主编的。黎张二位先生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而只是一般的进步文化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在蒋介石政权把中国社会“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条件下,竟能利用《自由谈》这个舆论阵  相似文献   

2.
程芸  陶许娟 《新闻世界》2012,(6):170-171
本文试以《申报·自由谈》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将“公共领域”理论引入,探讨《申报·自由谈》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的实践。文章以1932年黎烈丈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上的独立和文字的独立,所形成的开放、自由和平等的言论讨论氛围;并且还能时刻保持着对权力机关的批评与批判。可以说,《申报·自由谈》成功构建起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公共领域。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自由谈》被迫停刊,但这也体现出了副刊在构建公共领域上的局限性,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事业也是有所启示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最辉煌的杂文创作主要集中于《申报·自由谈》,鲁迅杂文与《自由谈》相得益彰,代表着我国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强强联合。鲁迅杂文借助《申报·自由谈》的商业运作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里程碑,《申报·自由谈》则借助鲁迅杂文达到其传媒事业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5):212-213
鲁迅杂文与新闻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为上海《申报·自由谈》所写的杂文,无论外在构成还是内在精神,都与新闻报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鲁迅全集》收录情况看,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大约从1933年1月24日写作《"逃"的合理化》开始,到1934年8月22日写作《看书琐记(三)》。这些杂文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的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辞犀利的评论,成功引导并构建当时新闻舆论。本文从《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视角,对《自由谈》和鲁迅杂文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申报》副刊《自由谈》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副刊之一。1932年12月,史量才借《申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对《申报》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大胆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编辑黎烈文任《自由谈》的编辑。黎烈文新生的《自由谈》一改先前为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颓废风格,使之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于鸿斌 《新闻传播》2010,(6):109-109
《自由谈》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著名大报《申报》的著名副刊。前后历经11任编辑。在不同编辑主持下《自由谈》的面目就不同,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1915年主持的吴觉迷注重激发民众的尚武精神.对时势的关注走的是激进的路线。1916年短暂上任的姚宛雏因以诗词为主的编辑风格与《自由谈》原来的编辑风格不符,也很快辞去。  相似文献   

7.
截至目前,人们对1932—1935年革新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中特别着重谈到它在推动杂文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茅盾曾评价说:“我以为,延续两年的《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当大书一笔。这不仅因为《自由谈》的改革是从敌人那里夺过一块有很大影响的阵地,也不只是因为《自由谈》的改革意味着左联作家们进一步突破了自设的禁锢,更大胆地运用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学术界关于它的各种研究成果已不胜枚举,而在这其中,对于《申报·自由谈》的研究又因为其副刊地位的特殊性而显得尤为特别。本文搜集了近十年来有关于《申报》副刊"自由谈"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时,也对当前《自由谈》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些许个人看法,以期今后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30年代的《春秋》是《申报》的一 个重要的文艺副刊,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仅次于 《自由谈》。它是一个面向普通市民阶层的、进步 的,融通俗性、知识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 文艺副刊。它的创办主要是从文化环境和市场需 求的角度考虑的,在30年代,其风格经历了 "思想新颖、趣味浓厚"、"注重时效性、时代意 义"、"写实性、新闻性"的演变。它"以受众为 本位",具有通俗性、普及性,在政治上、在雅 文学上的成就上稍逊于《自由谈》,但在联系普 通市民受众方面、在普及通俗文学方面,其成就 大于《自由谈》。  相似文献   

10.
陈凌云 《出版科学》2016,24(6):107-111
《申报·自由谈》因黎烈文而在新文学运动中大放异彩,黎烈文也因《自由谈》跻身于编辑家行列。通过研究黎烈文主编的《自由谈》,可以窥见他的编辑思想与特色:立足于“文艺进步和近代化”的编辑方针,以文取文、兼容并包的选稿原则,网罗优秀作家与培养文学新人并举的作者战略,以及重视策划、编读互动的市场策略,从中习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梅洛一庞蒂的《辩证法的历险》(杨大春、张尧均译,上海译文I叶J版社,2008)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但它与罗尔斯、诺齐克等人的作品迥然不同。为了真正读懂它,不仅需要了解作者一贯的哲学思想,而且需要熟悉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必须重温列维所说的“自由的冒险历程”(《自由的冒险历程:法国知识分子历史之我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相似文献   

12.
储安平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秉承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理想,于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办了<观察>周刊,<观察>奉行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和独立超然放言论事的基本立场.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地进行畅所欲言的自由评说,体现了知识分子在事业之外对社会的关心,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领域和自由的意见市场.  相似文献   

13.
庞海音 《出版科学》2013,21(4):13-16
《读书》杂志尽力展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满足其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并以宽容理性的文化品格、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独特自由的审美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建构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文化论坛和宝贵的知识分子言论空间。其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的特征,形成了既不乏对学术文化界的前沿思考,又坚持大众化的轻松活泼的独特风格,并获得知识界的认同和赞赏。  相似文献   

14.
李凤成 《传媒观察》2020,(5):100-104
《独立评论》的开办是上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办刊的一个成功范例。它在社会急剧动荡、民族危难加速之际,以爱国为底色,坚守独立立场,创办主谈政治经济外交的意见杂志,取得了很大成功。考察成功的原因,编辑部当年在克服出版困难和业务手段创新方面的举措无疑发挥了基本保障作用,杂志在媒介风险克服、制造论说由头、提升传播效果等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亮 《新闻世界》2011,(8):191-192
《申报》的光辉曾闪亮中国的东南地区,《自由谈》作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主编手中演绎着不同风格,尤其是黎烈文主持期间的《自由谈》,一扫之前的文风,大胆创新。本文旨在对黎烈文主持期间的办刊思想加以探析,以期能有指导现实社会之功用。  相似文献   

18.
《申报人名索引》是由《申报》的文章著者(不包括《自由谈》著者)和新闻资料中的人名组合编纂的,其主体是新闻资料中的人名。《申报人名索引》在查找近现代历史人物时非常方便,同时从相关人物查找近现史料也颇容易,甚至有些多主题的资料在分类索引中未能反映的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一些普通百姓对国事与民情常常乐于发表议论。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有4万多篇纵说方针大计或身边琐细的言论文章投向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漫谈》。如果把这些来稿当作是一种由群众自选题目的民意测验,从中能把握各阶层的舆论热点和社会期望。有感而发的小文章,有谈及党风或抨击某种社会风尚与个人道德修养,有盛赞经济改革或乡风民俗及时代新貌。政治话题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评述;作者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为多,而海南、广东、上  相似文献   

20.
周华 《传媒》2015,(2):32-35
为落实刘奇葆同志2014年6月13日在光明日报社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根据《光明日报》编委会要求,新闻研究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奇葆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把《光明日报》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我希望你们加倍努力,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奇葆同志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光明日报》的定位和特色,一方面对《光明日报》建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提出了希望和高要求.要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就需要研究: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什么?精神需求是什么?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构建要素是什么?目标任务是什么?《光明日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