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对非文学的艺术教育比较忽略,学生的综合文艺素质薄弱,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学的带头作用,多利用社会文艺资源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多开展课外文艺活动,培养兴趣;主动学习,感受课堂文艺氛围,增强语文学习的效果,进而推动宣传和学习其他的艺术类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2.
文艺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文艺人才是开展文艺工作的基础,是建构文艺大厦的栋和梁。一个时期文艺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文艺人才政治素质和艺术素质的高低。繁荣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而培养文艺人才是多出优秀作品的前提和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文艺人才,是青海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 2 0 0 1年底加入了世贸组织。这就意味着 ,企业的行为将更加市场化 ,竞争会越来越公平、公正。而我国目前的文化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顺 ,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性垄断较严重 ,政企职责不清 ,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不够 ,管理部门重审批、轻监督 ,办事程序规则繁琐 ,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制体系。根据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市场的经验 ,在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改善法治环境的同时 ,必须健全文艺中介组织、经纪人制度 ,充分发挥其协调、沟通、公正、服务等功能。对文艺中介组织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应从目前文艺中介组织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研究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中介的发现使得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逐渐采纳以中介论认识论为知识前提的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产生了从单因、平面到结构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而中介在文艺与社会参照视阈中所始终保持的内在张力结构,为走向从社会—文艺和文艺—社会两个向度全面建构中介论文艺社会学体系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以素质为根本 ,构筑特色教学体系1.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开发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发人才培养计划时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宗旨 ,将教育教学的一切课内外活动都纳入培养计划 ,明确将人才素质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理论素质、能力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 ,每个方面再分解为 2 0~ 10 0个具体的培养目标单元。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其培养途径、组织者、考核者以及素质权重等要素来构建新的人才素质结构表。2 .教材编写体现素质教育内容。教材是实现…  相似文献   

7.
宋元时期通俗文艺十分繁荣,传播广泛.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固然有多种原因,而统治者的文艺政策也起了相当大的催化作用.其中,南宋初年的蠲罢教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蠲罢教坊使宫廷文艺人才走向民间,这就在客观上使得本已十分繁荣的市井文艺,得到了艺术的提升.同时,宫廷活动临时点集市井艺人训练后充任,又将市井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上层社会的文化生活中.这种宫廷与市井文艺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南宋文艺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以花鼓戏、湘剧、祁剧为典型代表的湖南戏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湘军的崛起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湖南戏曲对音乐表演、舞台美术、舞蹈表演等专业都形成了影响,是湖南艺术教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群众文艺是群众文化开展的重要手段。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培养从事群众文化的人才是大学审时度势进行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社会文化注入新活力的重要方面。着力思考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问题,带动和建设好群众文艺专业,才能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和人的整个文艺活动息息相关,人的艺术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中介。这个中介环节并非是个体性存在,而是以“群”形式存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所构成的整个“中介体”引导和指挥着文艺价值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接受中得以生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艺评论是一种主客体在文化艺术方面进行交流的实践活动。它通过对文艺现象的评与论,最直接地外化了评论家的思想艺术观点以及才能、知识、品性等多方面素质。众所周知,每一项具体的文艺评论活动都是途经评论家而完成的,因而评论家的素质对于文艺评论的成败得失势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就评论家的素质之一——智能结构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史上每一次艺术的黄金时代,都有一个城市作为背景与支撑,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活动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并且对于艺术的繁荣来说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是因为城市的功能内在地包含着对艺术活动的需要,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而城市的文化特性为艺术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对艺术的需要和投入,城市庇护着艺术活动,艺术的象征性、表现性与膜拜价值使得它成为了城市政治与宗教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城市人的生活只有在艺术活动中才得以维系下去并不断发展,艺术活动是城市这种特殊的生活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繁荣是文艺繁荣的基础,文艺繁荣是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馆如何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在地方文化视野下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提高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文化艺术活动素养,是文化馆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从施甸县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现状入手,分析查找目前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充分肯定业余文艺团队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建设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办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多层次文艺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各层次文艺人才交流转化的重要平台,还是文艺人才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的上述独特功能使其在文艺人才培养的体系中举足轻重。当前,"十三五规划"对文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应顺势而为,对传统文艺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凸显实践导向,从而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培养与输送大批文化创作、传承与普及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想象作为一种审美心理要素,存在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尝试着把想象放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欣赏的活动中,探析想象作为文学和社会中介的可能性、结构及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艺不是审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伦家沃罗夫斯基首先提出审美意识形态。上世纪 5 0年代 ,布罗夫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他说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现象 ,其特殊实质就在于这种审美方面[1] 。”上世纪 80年代 ,中国的几位学者提出了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那么 ,文艺是审美意识形态吗 ?一、文艺不是意识形态若弄明白文艺是不是审美意识形态 ,首先就要弄明白文艺是不是意识形态。什么是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文艺接受角度论中介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介概念和中介思维在文艺学中的广泛运用,展示“中介论”方法的可行性。从文艺接受的角度入手,以“期待视野”为中介,分析文艺接受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期由点到面阐释中介论方法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在许多地方批判地继承了克罗齐美学的一些观点,并在理论上作了“补苴罅漏”的工作。在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上,他们都主张文艺可以没有道德的目的,但在艺术的评判标准上,克罗齐坚持纯粹艺术的标准而反对道德的标准,朱光潜却主张两种标准的糅合;克罗齐虽不否认文艺能暗含某种道德倾向,但却轻视甚至否定文艺的道德影响,朱光潜则极为重视它。这种观点上的巨大差异,取决于他们对艺术活动范围的理解、探讨问题的方法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中介"是辨证思维的一个哲学概念,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中介论"文艺观认为,文艺审美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文化心理结构这一重要中介,成为它们沟通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此中介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与两者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其以创作动机、心理定势、想象和情感四种心理因素为主。"中介论"的引入,为文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理论构架模式,克服了传统直观反映论的理论缺陷,增强了理论的科学性、现代辨证思维色彩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已有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德育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志愿服务活动迅速成为高校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大量实践表明,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相契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活动形式,更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以Koh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道德结构问卷作为研究工具,以定期定向的文艺志愿服务为手段,尝试探讨文艺志愿服务在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发展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