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建宗法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痛苦 ,特别是对于中国妇女。《白鹿原》从众多女性命运出发展现这一角度 ,揭露了在白鹿原这一典型环境中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迫害 ,进而揭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辨证关系。通过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不同厄运 ,让作者从笔下流出了辛酸的眼泪。  相似文献   

2.
封建宗法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痛苦,特别是对于中国妇女.<白鹿原>从众多女性命运出发展现这一角度,揭露了在白鹿原这一典型环境中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迫害,进而揭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辨证关系.通过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不同厄运,让作者从笔下流出了辛酸的眼泪.  相似文献   

3.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是用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它可以凭借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施展它对整个社会的统治。通过对作者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描述的20世纪初中国民间法制社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白鹿原这一典型的宗法制度社会,准确的展现了白鹿原上宗法制度的存在与变迁,阐释了宗法制度两面性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被强大的男权控制着,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人生悲剧。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是封建宗法制下的受害者典型。然而,在她拥有了男权社会中的权利后,则由一个宗法制下的受害者变成一位共谋者与施害者。于是,《金锁记》中又演绎出一段又一段其他女性的悲剧,这一出又一出令人触目心惊的女性悲剧,在它的背后有着共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以性为枪,像飞蛾投火,只身扑向狰狞的封建家族专制文化堡垒,死不屈服,这是田小娥的形象!把人物放到具体的生活环境──白鹿原这一中国封建北方农村视野中,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础,大胆补充以超现实主义的新颖技巧,这是作家塑造田小娥形象独具审美魅力重要原因所在。本文试图从创作文化视野与创作方法角度出发,把握作家塑造田小娥这一不屈的女性形象的过程、奥秘。  相似文献   

7.
要从殷朝到周朝,中国妇女地位由高到低,经历了一场剧变。母权制遗风的逐渐消失和宗法制度的确立是这一剧变的根本原因。这一剧变,对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体制、性别文化及人的恶魔性因素对曹七巧这一让人可怖又深感可怜的“变态人格”的悲剧内涵进行探析,进而揭示传统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唤取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鹿原》中传统的女性,如白嘉轩的母亲、妻子、姐姐,所谓不守妇道的女性,如田小娥、小笨,以及女性革命者白灵等形象,她们身上包蕴女性不幸的根源,承受着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碰撞,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诗史,里面描述的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地主明争暗斗的历史,更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在这半个世纪里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如何在新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地走向衰亡,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画卷。《白鹿原》的结构特征,可用叶脉形网状结构来定义。具体来讲,它的结构的主线是以白嘉轩为中心,以白鹿两家的矛盾为传送带,展示宗法制度与儒家文化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分支主要是集中在新一代人的身上,代表人物有兆鹏、黑娃、小娥、白灵等,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是随着时代变迁了的宗法制度与儒家文化的变异,和他们之间相互的三角关系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自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礼法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广,构建了封建社会基本的人伦生态,约束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从世袭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分析了封建礼法在《红楼梦》中的丰富体现。  相似文献   

14.
同属农村题材的<白鹿原>与<创业史>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并以大量的笔墨对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探索,但在表现妇女解放方面却各有侧重.<创业史>中的女性虽然有一些新的精神气质,却始终未能突破封建男权话语的框架,未能突破封建旧伦理、旧道德,大都融入了社会的洪流之中;而<白鹿原>中的女性大都被封建礼教束缚着,但其形象却让人真切地看到争得妇女解放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制度社会 ,依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族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 ,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大小小的宗族组织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基石。在宗法制度下 ,每个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个宗族 ,为自己的家庭和宗族尽义务 ,以“光宗耀祖”和“显亲扬名”。而宗族则尽力保护和救助宗族成员 ,使之幼有所学、壮有所娶、老有所养。二千多年来 ,中国的宗法制度在长期的递嬗过程中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变动。第一次是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度变成士族门阀制度 ,第二次是隋唐以后门阀制度再为宗族制度所取代。在战国到秦时期 ,西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化心态是矛盾重重的。从对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传统儒家道德的景仰和膜拜。但在塑造悲剧女性形象田小娥时,又显示出作家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质疑与批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心态,《白鹿原》作为传统伦理规范的一曲挽歌才显得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7.
避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避讳与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的关系,分析避讳对中国古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女诗人,她们的诗歌创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其中伎女诗与女冠诗最具特色,艺术上最成熟.这两类群体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封建宗法制度的蔑视、对人事百态冷峻的领悟,体现了她们精神上的独立性.独特的诗歌创作艺术使这一阶层的女性成为了唐代妇女文学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祥林嫂为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述说了一个关于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如何悲哀地生且悲惨的死的一生。本文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剖析,力图揭示在旧中国封建的男权社会的环境下,女性所受的压迫和残害及其深层根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