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特别爱孩子,她撰写的《我为孩子们读书讲故事》一文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好建议,值得家长们和教育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窍门,窍门的关键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给她读书。布什夫人芭芭拉说:“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儿童重要的学前一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她将自已的育儿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宜早不宜晚。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段是童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单纯得像一张白纸。家长在这样的白纸上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布什夫人芭芭拉认为,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应该选择给孩子读…  相似文献   

3.
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秘诀”,其中之一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她也给她自己未上学的儿女、孙儿孙女们进行家庭朗读。布什夫人将家庭朗读的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宜早不宜迟;第二养成朗读的习惯;第三让书籍伸手可及;第四选择好书;第五念得生动有趣;第六孩子自己会念书之后,仍然念书给他们听。大部分孩子在12岁之前聆听能力比阅读能力高,所以他们“听”书的收益会更大。高文美国家庭朗读教育@高文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家庭朗读教育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布什夫人将家庭朗读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六点:第一,宜早不宜迟;第二,养成朗读的习惯;第三,让书籍伸手可及;第四,选择好书;第五,念得生动有趣;第六,孩子自己念书之后,仍然念书给他们听。德国孩子的“混合”教育在德国的幼儿园里,不同年龄的孩子混编在一个班里,班里既有二、三岁大的孩子,也有十岁的少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样可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整体观念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英国的“绅士”教育在英国的家庭里,绝对看不到孩子没有理由的娇…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美国每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据全美阅读评量结果显示,美国内陆地区几乎有70%的四年级学童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布什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出50亿美元的经费,希望在5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布什夫人也推出“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提醒天下父母,必须在孩子童年时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她促成德克萨斯州率先以州预算赞助学前幼儿阅…  相似文献   

6.
夏季来临,为配合新任总统乔治·布什提出并实施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教育行动计划,英国联邦教育部新任部长罗德·佩奇与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陈尼夫人一起联合倡导一项名为“阅读没有假期”的暑期学生学习计划,并以访问马里兰州惠顿图书馆拉开了“阅读没有  相似文献   

7.
崔峦 《人民教育》2012,(Z3):60-61
阅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美国研究阅读的专家吉姆·崔利斯说过: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送给孩子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  相似文献   

8.
成功于坚韧     
在打麦场,农场主布什丢了与夫人的爱情信物——一块怀表。布什很着急,就对大家说:“谁给我找到怀表,我就奖励他100英镑”。  相似文献   

9.
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在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杜卡基斯攻击布什不过是里根的影子,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并嘲弄式地发问:“布什在哪里?”布什轻松地反击说:“噢,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  相似文献   

10.
MBA寓言     
(一)在打麦场,农场主布什丢了与夫人的爱情信物--块怀表。布什很着急,就对大家说:"谁给我找到怀表,我就奖励他100英镑。""啊,100英镑……!"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人把阅读看作是生活的需要。克林顿掀起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提出“阅读优先”方案,就连布什夫人也帮助丈夫推行“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而美国的孩子10岁就可以打印出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五、六年级就可以解答关于“二次大战”的作业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作为一名中国的语文教师,读到这则消息,内心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任总统布什(GeorgeWBush)公开演说时也犯过文法错误。有一回,美国传媒就这个问题追问第一夫人罗拉(Laura),她为维护丈夫,轻描淡写说:“Hedidn’tmakethatmuch.”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说他上小学的孩子口角干裂,他夫人说是因"秋燥"缺维生素造成的,于是强迫孩子一日3次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A、维生素C等,弄得孩子见了药就反胃,连吃饭也少了.他向我请教他夫人的这种"维生素"补充法是否妥当.  相似文献   

14.
《八小时以外》2008,(7):36-37
芭芭拉·布什嫁得好生得好有这样一个女人,丈夫称她"直率小姐",美国人说她运气超好;她嫁给一位总统,又生下一位总统,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就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母亲、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布什签署2003年收养提倡法时,在讲话中提到了在场的孩子特伦斯,说他今年6岁。特伦斯在耀眼的电视灯光下打断了布什的讲话,说他不是6岁。布什问他,“你几岁?”特伦斯回答,“7岁。”布什说,“噢,7岁。我弄错了,马上纠正。”  相似文献   

16.
劳拉不喜欢"第一夫人"这一称号,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劳拉面前不要使用它,他们在提到她时都称她为"布什夫人"或者"劳拉·布什".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宫:必须坚决贯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夫人劳拉、教育部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等一行来到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北格伦小学,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实施四周年举行庆典。《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进入新世纪后,美国为提高国内教育水平,在全国由总统引导开展的一个名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活动。该活动重点在于提高国内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能力。活动在以公立学校为主体、以初、高中为基础的中等教育中展开,对美国人的科教水平,以及文化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美国政府为支持本次活动,四年来共计投入15亿美元专款用于提高各个州的学业成绩,活…  相似文献   

18.
小布什的总统就职仪式刚刚结束,布什夫人劳拉成为美国新的“First Lady”(第一夫人)。那么,“First Lady”的称呼是从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出现了。它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如贫困学生)和非劣势群体学生间学业成绩差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相似文献   

20.
First Lady     
布什总统的就职仪式刚刚结束,布什夫人劳拉就成为美国新的“FirstLady”(第一夫人)。那么,“FirstLady”的称呼是从何而来的呢?最早的“FirstLady”的称谓是由“firstladyofhonor”,“firstladyoftheAdmiralty”演变而来,用这些称呼指那些有影响力的杰出女性。1834年便出现了“firstladyintheland”的称呼。美国总统爱德华·布尔沃·里顿在1851年引用了这一说法,“Shewassobeautifulandsogood,andnotproudshe!Thoughshelookedlikethefirstladyintheland.”“FirstLady”第一次被用来指总统夫人是1849年,托卡里·泰勒总统称赞多利·麦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