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底是“弱化”还是“强化”、“行政化”还是“自治化”的基本判断存在着严重分歧。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认识范式不足以说明“国家,皇权一地方精英,士绅一乡村社会,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虽然注意到了“国家——社会”非均质性的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仍然成为其致命的缺陷。因此,只有主体通过“他者视角”反观自身的“视阈剩余”时,才有可能把握主体的“超在性”,而一切“外来语”和主观推断终究不能站稳脚跟走好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政治格局。现实中,由于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压力型体制,巨大的财政压力等原因,乡镇行政权要控制和干预村委会,而这种干预必然遇到村庄的抵制,造成乡村不和,外在表现为乡村关系的紧张。乡村关系紧张的实质是乡镇行政权对村民自治权的干扰。乡村关系矛盾的调适要从改变国家发展战略、乡镇自治、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解决乡镇财政危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乡镇政权建构,必须结合国情、民情和历史传统,采取全新的治理模式——“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即把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合二为一,成为由各级县政府指导下的基层联合自治组织,这既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乡镇政府成为自治组织,又使农民群体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基层联合自治组织,实现中国政府体制上的双重优化,即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和基层自治组织健康的发展、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乡镇政权建构,必须结合国情、民情和历史传统,采取全新的治理模式——“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即把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合二为一,成为由各级县政府指导下的基层联合自治组织,这既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乡镇政府成为自治组织,又使农民群体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基层联合自治组织,实现中国政府体制上的双重优化,即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和基层自治组织健康的发展、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术界所倡导的“乡镇撤销说”、“乡镇自治说”、“乡政自治说”、“乡派说”等均为乡镇政府的改革提供了不同的理论依据。综合学术界的各种学说,文章提出了“新乡派说”,即对乡镇党委及政府作全面彻底的改革,将乡镇政府改设为县级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这一学说融入柔性建制的理念。但不同的地区可以有不同的规模和建制,更适合中国国情,也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6.
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面临着职能困惑。文章从制度、体制、财政、干部素质以及村民自治方面理性分析了乡镇职能迷失的根源,针对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现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对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市场监管的职能定位,以及“村民自治”后的乡村政治统治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格局,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村级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农村治理结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应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原则,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制的基础,它处于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底层,是党和政府同基层群众联系的纽带。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乡镇地区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乡镇发展经济与社会治理不同步,乡镇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嵌入性降低,乡镇政府政策空间狭小与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乡镇政府治理手段与民众期望不符。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关系到提升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发扬人民民主,加强民主监督;转移乡镇工作重心,调整乡镇地区软硬实力失衡的结构;优化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考核;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各级政府相互联动共治乡镇。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中几层重要关系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离不开国家立法。目前农村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冲突表明,农村基层民主缺乏法治的底蕴。本尝试从法律的视角对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所要涉及的三层重要关系-乡镇政府管理、乡镇人大权力的行使、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更离不开农村社会主体——农民这个主体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性,某种程度上,正是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农民产生了强烈的民主诉求,才使村民自治在农村得以蓬勃发展。当然在某些地方,村民自治仍然是作为国家发起的一项“强制性变迁”的运动,即它基本上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进入乡村社会的。在这个进入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