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弟子规》就能将德育落到实处?宕子(1)10月22日《新京报》载,近日京城多所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儒家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热潮,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学习将德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当传统国学——《弟子规》又重新走进人们视野中时,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开展《弟子规》学习之初,我们确立了五字方针:学、诵、画、演、做。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形成内化?如何让《弟子规》的学习不仅有意义,而且乐于被学生接受?我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说服性传播论"。本文以"《弟子规》与当代大学生德育"的问卷调查为例,尝试借此理论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初步探讨。并在一定意义上验证了"说服性传播论"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同时揭示了《弟子规》及国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弟子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示出了《弟子规》的优越性。本文先是对小学德育视角下《弟子规》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又详细分析阐述了《弟子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传统德育经典之作,《弟子规》寓道德说教于民谣歌赋中、寓行为规范于生活细节中、寓价值导引于道德情感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并独具东方特色的德育方法。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借鉴《弟子规》德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在价值灌输、言行规范、价值引领中分别突出"趣"、"用"、"情"三字,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视域下,新媒体技术已成为青少年一代信息获取、资料共享及信息交互的主要途径,其为青少年德育中《弟子规》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文章以新媒体视域下的青少年德育现状为入手点,阐述了新媒体视域下青少年德育中《弟子规》的实践价值,并对新媒体视域下青少年德育中《弟子规》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余力学文"的思想符合高校德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所倡导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德目规范符合高校德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所细述的行为规范符合高校德育成就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此,将《弟子规》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炎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528-528
《弟子规》是国学中的经典,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具有丰富的德育思想。本文重点探讨将《弟子规》德育观点搬上政治课堂,对五年制高职生这一群体的道德素质提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伦理道德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弟子规》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良好模本,让《弟子规》走进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灵深处,将会极大提升伦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家叶圣陶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借助《弟子规》博大精妙的千古良训,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开发实施《弟子规》德育校本课程,发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学者翻出了《弟子规》的前世今生。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弟子规》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被人们注意到。所以现代宣传中说‘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是因为古人从小读《弟子规》’这是不合适的。"人文学者孙虹刚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确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这位老先生当年自己办私塾,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情系父母恩     
正7月21日晴在我的小书架上,有这样一本书,它既没有高大的身躯,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却被摆放在触手可及的重要位置,从它微微泛黄的纸张和略显陈旧的书皮足以看出主人是多么喜欢它,它的名字叫——《弟子规》。从小妈妈就给我讲《弟子规》,我深深地被书中孝敬父母的故事所吸引,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一句话、一声问候、一个亲吻、一次拥抱都会让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其形成原因,学生最清楚,所以通过调查材料,让学生自己反映出来的才是最真实的。经过多年实践,我探讨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和策略。1.学《弟子规》促习惯养成"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习《弟子规》我和孩子们都是受益者,德育时刻伴随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及健康成长产生巨大作用。我首先从自身做起,保持身心健康,工作努力,因为"身有  相似文献   

13.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德育内容、思想和主要方法对当前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和成书依据三个方面对《弟子规》的成书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弟子规》的思想体系,从中挖掘《弟子规》对当代教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教我们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学习《弟子规》是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抓手,它能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冷落了、批判了半个世纪的国学,率先在中小学升温(准确地说,中小学里的"国学"充其量不过是在国学这张数千年的大"皮子"上,薅下的一小缕绒毛),最火的当属《弟子规》。为什么和"三、百、千"同样是"私塾老教材",偏红了《弟子规》呢?我想原因大概有四:一是《弟子规》内容少,就360句、1080个字,不会耗费师生太多精力,不影响"正课"。二是文字浅,半文半白,相对《三字经》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的功能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完成识字、阅读,进而能考试会考试吗?我想不尽然。在古代,初学儿童不仅要学习《三字经》,而且要学习《弟子规》等规范儿童如何做人的篇章。如今,语文课堂对道德教育是非常缺乏的,语文德育功能的弱化,着实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切入道德教育的功能。一、语文课程中有德育资源吗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面临着诸多挑战,遇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简单灌输而忽视疏导、知行难统一等诸多问题。而《弟子规》是我国蒙学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弟子规》在德育方法运用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当今的青年德育实践从中吸取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追寻传统教育中写作教学的轨迹近年来,在城乡各学校师生的读书声中,往往传出《弟子规》的语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被激发了,好奇心也被激发了:传统教育是怎样"学文",特别是怎样进行写作教学的?在师生的印象中,《论语》记载有许多生动深刻的问答,但是否教学生各种文体写作,似乎没有提及。如政治理想方面,有"樊迟问仁""颜渊问为邦"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国学热”慢慢兴起,如对《弟子规》一书的推崇,很多学校重新把它作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良好的首选德育教材。《弟子规》是对《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无尽的文化宝藏,而《弟子规》就是其中既具备德育价值,又具有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经典佳作。让《弟子规》走入小学语文教学,使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融合,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