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志钧 《武当》2000,(10):36-39
颜紫元先生在《武当》2000年7期发表题为《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之二)》一文,极力贬低武术老前辈,尤以对我的老师吴图南先生多有诽议。吴图南先生早已辞世,作为弟子,有义务澄清颜文的诽议。  相似文献   

2.
李师融  吴铁荣 《武当》2001,(5):38-39
前不久,阅《精武)2000年12期的《武林掌故的真实性》一文,文中说:“武术自古多神化……若主人公是自己所喜欢或所亲近的,便将其夸张到神乎其神的程度,而后面,又不免有一己之私——跟着沾点神光,改善生活境况。于是武林中以讹传讹的事,历来极多。”笔者对此颇有同感,由此联想到《武当》2000年第6、7、8等期连载的《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作者:颜紫元),所宣扬吴式历代宗师的掌故,在某些地方也不够真实。《武当》在后几期发表的于志钧先生之澄清,及万籁声遗著中指出的某些出入,已可看出。至于该文之(二)所述吴公仪力败王芗斋的传说,更是闻所未闻。其真实性如何,也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3.
龚政  吴翩 《武当》2001,(6):61-62
颜紫元寻战于志钧之后,很快用传真向《武当》发来了上述交手“纪实”的稿子(后部分还有寻战王继振的),又在电话里向谭大江先生作了一番叙述,要求《武当》尽快刊发。谭先生当即答复说,盖因该文出自一人之口,不能证实其客观真实性,故需待当事各方共同认可才为公正。如果该文让于志钧签个“情况属实”的字样,《武当》会立即刊发,不然又会引起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万籁声 《武当》2000,(11):37-39
本刊自今年第6期开始连续刊登新西兰颜紫元先生的《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以来,陆续接到一些来电来函,认为颜文在陈述史事之中对有些人和事不但介绍失实,甚至有诬谤之嫌。其中有关对吴图南和万籁声的人事涉及。北京于志钧、香港马有清、武汉万士震来函来稿,一方面表示愤慨,一方面要求澄清事实。其实,类似的争论还发生在田克延和黄鑫等人有关田氏八卦掌的源流问题上。这里需要申明的是,《武当》这块园地。是为每一位武当武术传人、武当武术爱好者与读者和专家学者及一切关心她的人们均等提供的。某些文章引起争议,是很正常的事,争议的正反观点均不代表本刊的观点和立场。凡某文发表后引起争论,我们欢迎在本刊畅所欲言。我们反对利用文章歪曲事实从而干出有损他人名誉甚至诬蔑他人的事情,坚持。文责自负’的原则。如某些文章陈述的历史人事内容,由于本刊无法查证又看不出明显问题而引发的争论,只能由争论双方通过商榷和选择他种正当渠道对话解决,而不必对本刊产生误解。本按语也算作对香港马有清先生的公开答复。  相似文献   

5.
李承祥 《健身科学》2011,(12):37-38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  相似文献   

6.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  相似文献   

7.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  相似文献   

8.
杨丽 《武当》2013,(6):I0001-I0001
4月26日,武当太极功夫团参演的"跨界——画舞形意大型音舞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武当太极再次在首都舞台精彩亮相。此次演出首次融入"武当太极"元素,演出1个小时,共有3个篇章13个节目。第二篇章第3个节目由武当太极功夫团倾情演绎《太极》,节目长达10分钟。《太极》用舞蹈的方式和理念进行编排,武当太极拳、八卦掌、推手、  相似文献   

9.
李承祥 《健身科学》2010,(11):38-38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侏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  相似文献   

10.
吴式太极扇     
[简介] 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关于扇的武术套路。如:陈式太极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等。根据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吴式太极扇的套路形成,应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们创编了《吴式太极扇》这一新套路。经过几年来的习练和表演,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初步肯定,为使这一新套路更加完善成熟,现将其整理成文。吴式太极扇的特点仍然是以吴式太极拳的身法步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整套动作表现出优美潇洒、轻灵  相似文献   

12.
胡顺江  陈瑛 《武当》2006,(9):I0004-I0005
7月28日,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在北京拜会中国当代著名导演陈维亚和著名作曲家赵季平,邀请他们帮助编导创作舞台剧《太极武当》,今年还将邀请张艺谋导演等专程到武当山,全力打造《太极武当》剧目,极力推荐武当武术走进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发扬光大民族国粹。  相似文献   

13.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整套动作表现出优美潇洒、轻灵多变、舒展大方、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技术特点。它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欣赏双重价值的武术套路之一。注:李承祥先生是吴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人,国际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林百杰,武术八段。  相似文献   

14.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整套动作表现出优美潇洒、轻灵多变、舒展大方、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技术特点。它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欣赏双重价值的武术套路之一。注:李承祥先生是吴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人,国际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林百杰,武术八段。  相似文献   

15.
锤嘉波 《武当》2006,(8):19-19
世人只知道满族人吴全佑(1834—1902)从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习练杨式太极拳,后以太极拳小架传给其子吴鉴泉(1870—1942)和得意门徒王茂斋(1862—1940),而创“吴式太极拳”,而极少人知道吴式太极拳来源于宋氏太极拳。于志钧撰写《宋氏太极拳源流述真》一文刊发于《武当》2002年第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34年出生,吴式太极拳大家吴鉴泉先生的外孙,吴英华、马岳梁先生之子。7岁开始跟随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继承了吴式太极拳精髓。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现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出版有《太极本义》等专著。  相似文献   

17.
本栏由哈尔滨市呈样武术俱乐部协办咨询热线:0451-89837389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  相似文献   

18.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整套动作表现出优美潇洒、轻灵多变、舒展大方、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技术特点。它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欣赏双重价值的武术套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整套动作表现出优美潇洒、轻灵多变、舒展大方、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技术特点。它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欣赏双重价值的武术套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承祥 《健身科学》2010,(12):38-38
吴式太极拂尘剑,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李承祥先生根据本人五十多年的从武经历,结合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传统吴式太极剑的风格特点而创编的。它采用剑和道家法器拂尘作为器械,以传统武当拂尘的技法与吴式剑法相融合,编排精巧,简明易学。整套动作表现出优美潇洒、轻灵多变、舒展大方、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技术特点。它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欣赏双重价值的武术套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