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9-52
为进一步推进对晚清名臣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研究,概述了翁同龢生平及艺术成就,继而提出问题,运用文献法、图版法对翁同龢书法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梳理:通过科举需要及文人思想对翁同龢前期书法风格的影响,剖析了翁同龢前期以"馆阁体"为主的书法风格;通过取法、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翁同龢后期表现的尊碑崇古、用笔朴拙、结构跌宕、章法灵活的书风特点;最后,在梳理翁同龢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探寻其书风形成原因,得出了晚清"尊碑重颜"的书坛发展导向及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翁同龢书法风格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为翁同龢书法艺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从书体的角度看,南方楷法得力于行、草颇多。楷法既成,反过来再促进新体行书、草书、今草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各种书体都能风流潇洒。魏碑体以蜕化的八分铭石书为基础,倾斜其体势,加上有“刻风”的渲染,遂成稚拙开张。倔强刻厉的面目。北朝碑版中工美而古质、与魏碑体有所差距的风格,融合南方流美书风后来演化成隋与初唐楷书的主流。楷法弃质而就文,的确是艺术规律和人心所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丰碑,他开创了一派新书风,被称为"颜体书风".颜氏的书法成就固然与其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但其自身的家庭背景、家学环境、文化氛围等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喜欢具有雄强骨力的书风。他以王羲之书法为载体,通过书法理论的建构,介入初唐书坛,促进了书法的繁荣,提携了初唐一百余年的书风,还促使楷书进一步法度化.对初唐书风的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烦起元代书坛的伟大旗手,其复古主义书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元代书家,与鹰下群贤共同营铸了元代书法的整体风貌;(2)在赵孟颊的积极倡领之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帖派书风得以复兴和发展,与以张雨和杨维桢为代表的新潮书风交相辉映;(3)不仅楷行书成就斐然,篆隶书法也蔚然成风,成为“托古改制”的复古书风的重要支脉;(4)书画印三者相依相映、相辅相成,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流行书风是近年来书坛出现的一种书法艺术新动向,目前已逐渐形成一种群体意识,并在全国中青年书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流行书风提出的口号是:“根植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本文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出发点,对流行书风进行讨论分析,阐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试图为建立适应町代发展的书法风貌做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历史进程的角度来阐释书体、书风的发展、演变,将书体发展史分为甲骨文金文篆籀时代、秦篆、汉隶、章草和草书时代、行、草、真的创新时代、真、行、草复兴竞秀时代、各种书体复兴巩固的时代五个时期,为书法学习、研究提供新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0.
尚法     
唐代是建立书法法则与规范的时代,也是南北书风融合的时代,南北书法传统都有了相应的方法总结,而书法传统恰恰是书法立法的依据。传为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八诀》与虞世南的《笔髓论》分别代表了北方传统之法和南方书圣之法的总结,唐代书法的南北融合就是建立在这两种传统之上的,以褚遂良为代表的南北书法传统的融合贯通了楷、行、草三体的技法,为后世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12.
颜真卿,字清臣(709—785年),自署琅琊郡(今山东省东临沂)人。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艺术、精通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曾做平原太守,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继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他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创造了彪炳千古的“颜体”书风。作为书法家,颜真卿为后世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书法文化遗产。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  相似文献   

13.
温州书法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传承有序,抱团发展。其书风清正古雅,碑帖互参,注重学养。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成立30年来,贯彻"挖、抬、推、拉"四字工作方针,推动师徒授受与学院派教学齐头并进,延续公益之风,着力打造互动交流平台,常怀危机意识,稳扎稳打,推陈出新,构筑温州书法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崇尚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经过商周以来的长期积淀,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己逐渐完成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晋京师的洛阳太学里,破天荒地设立了"书博士"来专门传授书法艺术。论文谨就西晋太学"书博士"的设立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5.
崇尚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经过商周以来的长期积淀,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己逐渐完成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晋京师的洛阳太学里,破天荒地设立了"书博士"来专门传授书法艺术。论文谨就西晋太学"书博士"的设立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书法艺术可分为四期。青少年时期的张大千书法属典型的帖学书风。海上拜师后,书法除深受曾、李二师影响外,还受到过何绍基等书法家及八大、石涛、金农等画家书法的影响,体现为典型的碑学书风。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大千书风有较大变化,以独具自家面貌的“大千体”形成并臻于成熟为显著特征。“大千体”是大千在前期家学、师学、金文、魏碑等基础上融会帖学传统而推陈出新的结果。大千书法刚柔相济、心手相应的理想状态约出现在50年代以后,经50年代初在印度大吉岭的沉潜反复,至后来行遍“欧西南北美”,眼界、心胸进一步开阔、拓展,“大干体”随之迎来新境。  相似文献   

17.
继汉代书法觉醒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美学进入了自为阶段。书法美学思想蓬勃发展,并达到空前的繁荣,出现了大量的书家、书论,在汉代书法美学思相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美学观点,祟尚自然,追求妍美,并开创了书法品评之风,形成了中国古典书法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女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发展与传播意义重大。文章主张从中国传统书法篆书中借鉴,用艺术化来发展女书书法的审美功能。分别从章法、结构、用笔、点画形质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简要地阐述借鉴的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借鉴的可行性,希望女书书法成为书法艺术的另一朵奇葩而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9.
王蒙简介     
王蒙,笔名阿蒙,号龟背庐主、雁塔西楼客。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等。他最早将传统书法与时代精神集于笔端,并成为将南北书风合璧为一而驰誉陕西书坛的书法家。专著有《王蒙书法艺术百种》、汉曹全碑《书法入门》。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书风为当代书坛效仿的重要目标,说明了书法家群体审美观念的改变,书法家效仿时,由于不能理性地分析、剔抉明清书风中的弊端,导致了创作的极端.论文批评了效仿过程中缺乏审美理性、追求丑怪、讲究展览效果等问题,指出当代书法家必须摒弃创作功利意识,着重自我内在体验的感悟,才能获取书法艺术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