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作为教师或父母,应大胆地放下心中的"保护伞",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发展,在大自然中成长,去体验必要的挫折,吃一些"苦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历史课堂,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呢?笔者以为,要灵活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历史教师需要心中有"人",即充分关注学生;心中有"魂",即围绕课堂教学中心;心中有"值",即联系历史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践行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引领最好的途径是创设教学情境,回归学生的生活。从教师心中要有"本",教师眼中要有"人",教师课前要有"数",教师要干"活儿"四个方面研究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引领与践行。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13,(6):12
大写"人",遵循儿童的生长节律"儿童是什么?""儿童对成年人意味着什么?""儿童与未来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可以称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当教育失明不见人的时候,所有的教育问题均由此而生。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而言,教育,并不是一个适合跨越式发展的事  相似文献   

5.
一、"主问题"设计的原则1.有效度。"主问题"的设计要有效能,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设计的研讨话题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研讨话题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意识,研讨话题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老师和所有学科教师一样,应该培养儿童成为拥有人生智慧和美好生活的大写的人,而不是教出只会生产分数的机器。作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并努力实践小学数学"三自"教学主张,出发点和归宿是"让数学亲近童年"。  相似文献   

7.
一、"主问题"设计的原则 1.有效度."主问题"的设计要有效能,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设计的研讨话题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研讨话题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意识,研讨话题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校长应始终如一地做到"心中有学生",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以此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心中有学生"就是应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家在东北。小时候,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总是喜欢对我说:"鬼子当中也有‘人’!"是的,伊田助男就是鬼子当中的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0.
爱无处不在     
闲暇之时,跟同事聊天,她们笑称我为"魅力型的教师",心中颇多感慨。教师有无魅力,当由学生判断,仅仅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未必是好教师,但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他们喜爱的教师。"爱,师之魂",此话深谙为师之道。年末岁尾,反思自己近阶段的教学,也有了点滴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强校之本,是推进学校优质发展的主力军.触发教师成长点,是推进学校优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触发教师成长点,必须从教师必备的根本素质出发. 一、培育科学思想,让教师有理想地成长 准确定位育才观.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育什么样的人呢?现在说得较多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着眼于"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占有者,使之既有高尚品德,又能追求真理,既有丰富知识,又能发挥潜能,既有谋生本领,又能开拓创新,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进化.  相似文献   

12.
将观察、纪录中的"解读儿童"误导为"读懂儿童",使我国许多幼儿园教师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迄今为止没有一种研究儿童的理论宣称已经"读懂儿童",能说的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解读的儿童而已。"解读儿童"的意义在于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实施低结构课程的反思性教学平台,提高其专业水平。这样的做法对幼儿园教师有很高的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武侠里的剑客,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客本身就是一把剑,一举手一投足都剑气弥漫。如果把语文教师比作剑客,那么语文教科书就是剑,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人书合一",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书,一举手一投足都语文气弥漫。倘如此,学生浸润于你的气场之中,听你,就是听语文;说你,就是说语文;读你,就是读语文;写你,就是写语文。幸矣。每每观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薛法根、刘晓军  相似文献   

14.
洪宗礼 《人民教育》2012,(Z2):73-76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师生这个共同体在互动中得以发展。课堂是教师最好的练功台,教师在课堂上发展了学生,也必然发展自己。教育的目的是塑人,塑造有健全人格、公民素养、担当情怀、奉献精神的大写之真人。教学即创造,课堂教学是创造艺术。教师要善于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引导学生以"有限"课堂为发端,发展"无限思考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从而让语文真  相似文献   

15.
儿童都是艺术家,他们的脑子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他们的艺术天赋等待我们开发,教师要关注儿童的每一次闪光点,捕捉让人心动的瞬间,拨动儿童心中艺术的琴弦。  相似文献   

16.
<正>梅子涵先生说,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里,每天太阳落下后,李利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在想,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何像梅老师说的那样做一个点灯的人,点燃阅读这盏灯,让一本本优秀的书走入学生的世界,点亮他们心中那盏不灭的、对阅读持续热爱的"心灯"?我们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对儿童阅读、儿童阅读推广中的一些问题,细细思索。我们往往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断地"给",却很少从学生的角  相似文献   

17.
审视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面对新时代挑战的背景下,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阐述了一线教师关于"深度学习"的理解。其中,总结了"深度学习"的五条教学策略,分别是:脑中有"标",更新理念;心中有"数",把握本质;目中有"人",以学定教;手中有"法",让学引思;指导学"法",培养习惯。  相似文献   

18.
提起"儿童中心",很多人会想起"儿童是太阳,教师是月亮,教师围绕儿童转"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比喻。这个比喻似乎含有这样的一层意思:"儿童中心"的对立面仅仅是"教师中心"。其实,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儿童中心"的对立面是不同的:从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儿童的地位来讲,它与"教师中心"是对立的;从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来讲,它与"成人中心"是对立的;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讲,它与"社会中心"是对立的。"儿童中心"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我们将注意力从教师、成人和社会转向儿童。  相似文献   

19.
<正>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而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就如同"阳光",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虽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其中又孕育着伟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得从教经历来说说几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20.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儿童在认识世界以及与人交往的最初阶段,开始是爸爸妈妈"让我怎样"后来是"老师这样说的",总以他人的要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要让孩子学习自己协调分配角色,教师的引导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通过"四常法",谈谈游戏中对幼儿自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