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类型教育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改革实践,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针对学校科研评价存在的不足,S高职院校以类型教育为理念,建立了应用导向的成果评价制度,形成了科技成果的分级分类体系,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以诊断性评价功能激发了教师科研的内驱力,在应用型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科研成果的数量规模、科研学术氛围的营建,以及科研评价示范效应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S院校的改革实践启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应找准定位,突出高职科研类型与学校特色;分类实施,确保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科学性;质量导向,推进科研成果评价的分级与分类;协同发力,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有效激励;数字赋能,实现教师科研评价的智能便捷。  相似文献   

2.
“双高计划”的建设与评价是引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当前,各建设单位的中期建设目标已基本达成,但在省域机制创新、院校特色强化、评价导向突破等方向仍面临着一定挑战。新时代“双高计划”要肩负起建设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样板”、舞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龙头”、构建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以及树起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服务“品牌”的重要使命,以深化十大任务内涵建设为“双高计划”终期建设重点。在评价方面,要以促进院校自治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办学评价导向,强化对建设成效的评价,丰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渠道,形成面向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诊断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科研一直是高职院校常规的制度化活动。随着高职院校对科研重视程度的提高,科研“学术漂移”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科研导向重数量轻质量、科研定位“学术漂移”、科研评价标准趋同,这与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相悖。依照组织同形理论,高职院校科研在竞争同形和制度同形机制共同驱动下形成了“学术漂移”。为治理科研“学术漂移”,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以类型教育为根本,明确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以协同治理为主题,发挥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科研中的作用;以破“五唯”为抓手,优化科研评价体系;以市场需求和服务教学为导向,贯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职教20条”精神的贯彻落实、体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重大变革形势下的必然举措,也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转段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以专业目录修订引领、专业群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以体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适应性”,继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合力推进落实以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形成良好的评价生态。  相似文献   

5.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就业为导向,改进高职学生评价目标、内容和方法,建立以人才类型为前提的高职学生评价标准,变单纯的学业评价为综合能力评价,走上以岗位能力为检验标准的改革之路,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若干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目标一致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验证、结合实际等五大原则,在“破五唯”背景下,构建了综合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坚持多元评价、多维评价,侧重于应用服务导向,加大科研与社会服务贡献度的权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权重确定,形成量表,以供高职院校进行教师科研评价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话题,在这一过程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的。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标准,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从逻辑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的发展性理论,其价值目标在于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标准内容的调整,使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面临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挑战。同时,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也对高职院校工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时代工科类专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遵循提质培优的四项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应坚持“区域产业需求”导向、“教学标准引领”导向、“实践育人攻坚”导向和“创新特色发展”导向,并基于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培养新时代工科人才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目标、骨干院校建设规划、社会对职业能力新要求的重要保障,而传统的能力评价存在高职特色不明显、评价人员成分单一、评价功能简单、评价指标内涵贫乏等问题,本文从就业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了以“职业素质”为导向这一新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新思想,构建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高职学生能力“多维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新的指标体系成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协调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用人单位招聘用人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仍存在运行管理效能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协同化服务能力欠缺、人事管理制度落后、评价功能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推进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提升科研资源核心价值和共享程度,打造平台协同式服务能力,制定科研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形成以“共享、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平台管理模式和评价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贯通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工匠精神的提出则对贯通模式培养人才带来新的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电子专业人才贯通培养时,仍然存在着“重技术、轻素养”现象,导致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理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有:学生身份认同感不高、工匠精神评价模糊和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低。为此,必须厘清电子技术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创新规划贯通模式顶层设计、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落实评价导向作用,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石,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党支部党建工作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保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支部党建工作评价应以“四个结合”为原则,建立以主体多元化、内容科学化、标准差异化、方法多样化、结果导向化等“五化”为特征的支部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并以某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为例开展实践,以此表明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目标、社会对职业能力新要求和骨干院校建设规划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能力评价存在高职特色不明显、评价人员成分单一、评价功能简单、评价指标内涵贫乏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基于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能力评价新思想,构建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高职学生能力“多维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成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协调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用人单位招聘用人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劳动者践行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鲜明旗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与工匠精神在价值导向、培养目的、践行路径等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在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核是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将其全方位、多角度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广大高职院校的育人使命。文章对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转变。本文就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从升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办学特色从学科本位转变为职业能力本位、办学方式从“单一制”转变为“双元制”、“多元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是要不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主要研究旅游类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从实习目标、培训计划、过程管控、实习指导、考核评价、实习周期等方面分析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存在的不足,并从强化职业素养、规范质量标准、夯实过程管控、完善指导团队、优化评价体系和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国家战略,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目标与新任务,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时代要义旨在以“融”之理念与方式,达到“通”“合”“汇”之目标要求。“三融”战略是一项涵盖多主体、跨越多领域的复杂工程,面临着评价供给不足、评价调控不够、评价导向偏离导致的职普分离、产教疏离、科教分流的新挑战。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我国教育评价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不仅强调“破立并举”以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而且将全面引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激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动能。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必须抓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赋能契机与有力支点,以完备的评价制度供给,重塑职普等值的人才发展观,构建职普纵横融通的新体系;以全面的评价调控力度,有效调适产教的多重逻辑冲突,形成产教融合共生的新生态;以科学的评价目标导向,矫正科教多层分流的状态,创造科教力量融合汇聚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文章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围绕关键要素,提出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坚持“五聚焦、五突出”,着力构建覆盖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改革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从主体、标准、周期和导向四个维度凝练出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实际行动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量化考核泛化、同行评审形式化、评价导向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坚持定性与定量并重、分类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原则,构建一套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创新科研绩效评价的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凸显高职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特色,向应用型科研成果倾斜;建立多方协同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各部门协同开展科研绩效评价机制的管理工作;落实科研绩效评价的监督问责机制,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实施基于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业评价是职业院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三教”改革的重要推手。通过对职业教育学业评价能力观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职业行动能力内涵特征的探析,明确了传统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方法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封闭、评价方法机械等问题,难以满足职业行动能力评价要求。以德国IHK结业考试制度本土化为抓手,提出“两段五元”职业行动能力评价模式,通过三轮实践,证明职业行动能力评价与传统学业评价相比,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信效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教学启示,通过重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塑行动导向教学范式,重建学习工厂实践基地等途径推动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