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社会性信息资源分发的支撑技术,算法推荐已经成为影响或改变社会价值取向的新兴权力,这把“双刃剑”正在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算法推荐带来的相关挑战有不利于社会共识生成、解构主流话语权威、引发公众信任危机以及资本逻辑冲击主流价值观等;同时,也应抓住算法推荐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的机遇,通过技术规范、法治监管、主体自律、价值引领的策略,充分发挥算法推荐的积极作用,有效避免和抑制其负面影响,助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内容、形式以及表达方式上更趋于复杂多元,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安全建设。分析网络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出现的新特征,推究网络媒体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的挑战,积极探析网络媒介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途径,以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传播正在与数字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生态,使主流意识形态数字化传播成为新的实践课题。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生存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竞争模式已从垄断性竞争升级为交锋性竞争,同时因愈发嵌入多元社会生活系统而构筑了全新的竞争场域,即形成意识形态生态圈。立足于“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特征,数字化通过激活传播角色互动、驱动传播思维革新、拓新传播场景样态,构成了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维度。为保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数字生命力的持续涌动,必须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其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上的三维赋新:打造专业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数字传播机构、研发推广主流意识形态的数字品牌项目以及多维构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数字共创生态,是数字化有效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嵌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展现其“双刃剑”效应。人工智能提供的精准化算法、感性化表达、沉浸式场景等助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内容针对性、话语亲和力和工作实效性,也面临着资本裹挟之下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环境复杂、技术加持之下西方错误思潮渗透隐蔽性更增、“信息茧房”之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式微等潜在风险。人工智能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提升路径要从明确价值导向、提升技术赋能、健全制度保障、优化宣传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优智环境”、实现“智力支持”、确保“有智可依”、提升“智能供给”。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是通过多项新兴技术融合所创造的可与现实世界平行运行并融合的虚拟网络世界。元宇宙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价值意蕴层面,具有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实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环境优化,促进教育资源分布均衡,优化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战略意义和深厚潜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积极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引导灌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路径;利用元宇宙技术优势发挥仪式教育的“沉浸式”育人效果。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舆情监测数据,对不良信息来源实时检测处理,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从而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铸魂大学生政治信仰与国家安全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场域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要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确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场域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社会责任原则、学校发展原则、学生成长原则和文化陶冶原则,通过思想性、艺术性、队伍性和技术性路径为高校网络文化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繁荣保证、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得到蓬勃发展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培育带来诸多挑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是构成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基于此,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育面临的挑战,立足于融媒体优势,提出了加强校园微平台建设、提高思政教师队伍媒介素养、强化校园网络风险监管等措施,旨在实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呈现出隐蔽性不断增加、复杂性显著提升、对抗性持续增强的基本特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的迅猛发展加剧意识形态茧房效应,助推网络谣言扩散,网络圈群加速形成,激化管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生产风险、内容风险、传播风险与管理风险,这些风险极易衍生并转化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价值引领效度为遵循,以提升智能技术治网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立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抓手,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为保障,主动冲破“信息茧房”、精准狙击“网络谣言”、全面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破壁出圈”、推动全媒体传播效能“稳步提升”,筑牢全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提升与迭代式发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问答系统和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人类正在尝试贴近并拥抱热度“狂飙”的人工智能时代。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可以轻松实现精准化的信息生产、感性化的话语表达、三维化的场景构建,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与此同时,网络舆情泛化恣意干扰公众认知与判断、“资本巨鳄”耦合人工智能统辖意识形态建设、西方意识形态数字化侵袭愈演愈烈等风险叠变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诸多阻力。对此,须从提升“主体效能”、坚持“科技向善”、做好“固本续航”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才能以“智”促治,有效化解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83):156-157
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削弱,以及受到网络空间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和凝聚力,通过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清朗网络空间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算法推荐凭借“通人事、知人性、懂人心”的关键优势在新兴技术中崭露头角,通过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资源促进教育与技术的互融、互促、互塑。以算法推荐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机遇与风险并存。既要合理运用算法推荐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资源的精准供给、教学环节的精准设计,又要严加防范算法推荐可能导致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削弱、学生认知结构窄化、主流意识形态传导发生偏移。在此基础上,要规范算法流程,推“准”教学环节;调整算法导向,推“精”教学内容;拓宽算法应用,推“新”教学形式;优化算法反馈,推“真”教学评价,探求算法推荐助推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重构了媒介生态,改变了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融媒体建构的新的拟态环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在媒介迭代发展下,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一系列困境:智能算法技术下的圈层化传播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风险;信息碎片化语境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意识形态阵地转换折射出教育主体在渠道适应性上的薄弱。为有效应对媒介技术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在尊重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媒体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逻辑,积极探究融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智能算法、算力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深度嵌入与整合,人机协同、跨界融合与共创分享的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生产精准化、叙事感性化与呈现场景立体化提升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精度、温度和效度。与此同时,错误社会思潮耦合智能技术进行隐蔽渗透、新兴智能技术的不确定性、资本与人工智能的合谋、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在“拟态环境”中的结构性失衡等挑战直接导致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不断暴露。因此,须从强化价值引领、增强技术赋能、加强制度保障、深化意识形态供给侧改革等调适进路出发,力求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智能融渗“”智能变革“”智能保障“”智能供给”。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间精准匹配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算法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被广泛运用,因其所具有的及时洞悉受众信息需求点、准确捕捉思想文化聚焦点、有效预警网络舆情风险点的潜质,使它拥有为主流价值观传播赋能的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智能算法带来的把关权力转移、认知窄化加剧、舆论场域漂移、资本逻辑潜入等问题,避免让主流价值观传播遭遇可能的消解,则需要通过推进主流价值嵌入算法、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提升传播内容质量、抑制虚假信息散播等多重维度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彰显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蕴。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持一元唯物论,认清网络意识形态的现实根源,立足现实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树立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全局观、系统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遵循矛盾发展的基本规律,增强发现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动权;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站稳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立场,推动网信事业发展造福于人民。把握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哲学方法论,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水平,不断巩固和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是当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域。网络信息超载与短平快传播模式的混杂、各类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的并存、泛娱乐化与非理性化的表达等因素,致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了多重挑战。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着力把握核心要素,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厚植网络素养、增强正向供给、注重技术赋能来不断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互联网的“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智能算法技术正在以技术运行、话语规训、主体塑造和权力控制的方式,控制意识形态话语、塑造意识形态生产主体、影响社会权力运行,实质性地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在智能算法技术的影响下,意识形态呈现出弥散式运行、隐蔽式规训和沉浸式体验的运作样态,意识形态以更加隐蔽泛化的方式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要客观审视智能算法技术的意识形态性,把握算法影响下的意识形态生产传播规律,强化主流价值对算法逻辑的驾驭引领,理性辨析技术包裹下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助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隐性融入日常生活,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的建设、国家的稳定及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面临境外意识形态渗透愈加隐蔽多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失衡”、高校意识形态监管难度增大等诸多挑战,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高校应优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顶层设计,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墙,通过巩固价值引领、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创新教育手段等,协同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数字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数字技术成为党创新执政的“利刃”。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意义在于增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抗变能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逻辑在于数字技术在批量化数据采集、协同化分析处理、可视化动态呈现和精准化研判追索等方面具备的优势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需求内在契合。数字技术有力地增强了意识形态风险应对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导权,但数字技术在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实践中仍存在技术壁垒、技术“负能”、技术伦理等现实问题与挑战,亟须通过强化软硬件技术支持、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建构全方位防控体系等手段予以逐个击破,进而全面激活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算法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主流价值观传播获得发展机遇,即智能算法推动主流价值观传播精准化、立体化。同时,“算法牢笼”限制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全景监狱”扰乱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生态等挑战导致网络场域的风险不断暴露。鉴于此,应以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强化媒体平台的科技伦理意识、培养平台用户的算法素质作为优化策略,推动算法时代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