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2.
马川 《科学大众》2014,(11):141+158
现象学思想对高职教育理念有多方面的启发。胡塞尔的“面向事情本身”强调中止判断和把直接知识作为认识的根据,这一原则提示高职教学方法应体现实际认识过程,从鲜明切近的材料出发,逐步通达理论。海德格尔的“面向事情本身”强调存在先于认识,即在操劳中把握对象,比单纯地观察、认识对象更原始、更本真,这一思想提示应尽量让学生在与学习材料实际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让学习内容成为生活、职业体验的内在部分。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是海德格尔步入哲学殿堂的敲门砖 ,现象学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 ,可以说 ,现象学在根本上规定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早期的海德格尔更是被当作现象学运动第二阶段的领军人物而倍受推崇。而后期技术又成为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全面地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角度考察技术思想的凸现 ,有助于透彻地了解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及与现象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在诸多方面可以展开比较.比如在探讨意识和对象的关系方面,唯识学主张通过唯识无境之理来证悟唯识相和唯识性,胡塞尔主张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来描述意向性关系.唯识无境和现象学还原这两个命题具有共同的论证思路,但在内容和立场上,二者有较大差异.本文尝试对这两个命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论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科学、艺术与真理--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思想(尤其是中期思想)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海德格尔力图超越认识论,为真理奠定一个存在论的基础.在此存在论基础上,他揭示了科学并不能密切地关联真理,艺术作品却显现了真理,因而艺术比科学更切近存在真理及其本性.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面临技术的困扰,反思技术非常紧迫。海德格尔在解释学现象学的视域内对技术现象进行了深刻思考,重新界定了技术的本质。他认为,技术是一种显现和解蔽事物的方式;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束缚着人和事物,同时它也是存在的天道的显露;现代技术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克服现代技术统治的道路是思和诗(艺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以其大量的著作,为战后建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理论构造,孜孜以求地追溯着建筑的意义。以海德格尔“在世之在”的早期思想和“诗意地栖居”的晚期思想为源泉,他展开了建筑现象学的探讨,其中,与之相关的“存在空间”、“场所”、“场所精神”等概念均包含了发人深思的哲学内涵。面对诺伯格-舒尔茨将建筑建之于生活世界的理论呼吁,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筑的意义不能仅与物质环境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当今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与人的“存在”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念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传统时间观念。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现象学出现之后才获得了正面的回顾和深入的解说。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将时间定义为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目。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念的现象学解释正是从这一定义出发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运动"、"前后"等概念的现象学分析来逐步深入到本源时间境域。  相似文献   

9.
解决当前传播学研究的学科认同问题与范式之惑的常见路径是,寻求传播学的“元理论”。把胡塞尔的现象学思考引入到当前的元理论讨论之中,首先去刻画胡塞尔对“交往”概念的界定。以此为基础,试图指出胡塞尔现象学可以被看作是“交往—传播”的元理论,可以为我们反思当前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研究提供基础的概念框架。虽然任何“元理论”从原则上都不能直接帮助我们建立起任何学科统一性,但是元理论可以通过建立具体研究的自身意识来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传播学的“身体”研究为例,在现象学的视角下展示了“身体”必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一面,以此来说明现象学的“元理论”对学科性反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明  陈达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46+66-46,66
反思以科学技术结合美学观念为主导的现代环境设计思想,借助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存在论"观点,分析在设计中决定建成适宜环境成败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存在者的存在"在设计中的勾画过程的剖解,确立现象学的空间性是环境设计思想的本质核心。最终为设计师营造出诗意栖居环境提供设计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当代西方哲学家特别是德里达的批判。这一批判的要点在于不相信面向事情本身的直观是自身纯粹自足的。我们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在场与语言、在场与语词之间的关系问题。正是这一问题的动机使我们考察海德格尔中期在这一个问题上探索。海德格尔将语言问题与存在以及时间问题联系起来,并在他不断尝试的表达方式中展现出这一个问题的难度。考察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的难点与转折点对于理解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进而理解西方哲学精神的边界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教学活动又是创新人才核心环节。现象学精神对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现象学"面向事物本身"的精神启示我们知识的讲授过程比追求知识本身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现象学的注重"纯粹意识"而非"意识的对象物"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价值;现象学的怀疑精神更是学生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此外,身体现象学对意识现象学的拓进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新精神的形成也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晚年对欧洲科学的危机作了深入反思.他认为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科学对于生活意义的丧失,并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近代科学的客观主义对古希腊以来的原初理性精神的偏离.要克服这场危机,必须将科学建立于普遍哲学即先验现象学的基础之上.通往先验现象学的道路有两条:生活世界之路和心理学之路.胡塞尔的反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来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生成和显现的,美自身以自身作为根据,而不是被另外的东西规定的.西方传统美学的根本特征是理性,现代美学的出发点是存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 “哲学……依其本质是关于真正开端的科学,关于起源的科学,是‘一切事物的根’。一门关注事物根源的科学、一门彻底科学的方法本身必须是彻底的,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如此。”胡塞尔的思想终生都导向起源问题,这样说也许并非不恰当。他的早期著作系统阐述了研究“真正开端”的途径;他终生都在发现、重新发现和阐明这些开端及其研究途径,最终,他预示了科学史研究应当遵循的目标。本文的目的就是表明胡塞尔所理解的这些目标与“真正开端”之间的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16.
程伟  胡牧 《科教文汇》2012,(17):7-8,12
西方哲学家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强调面向事物本身,找寻事物本质。现象学视野下的辅导员研究在于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严格的有着哲学支撑的学科范式。为保持辅导员学科的可发展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辅导员工作研究应有一种揭示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方法论。在现象学视野下观照辅导员工作,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辅导员学科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纯粹现象学是一门本质上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由于其本质上的特殊性而远离自然的思想方式”,“我们称它为关于‘现象’的科学”。①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简称《观念1》)一书导论的开头,胡塞尔便确立了现象学之根本任务,尽管在这几句话中,他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问题分别探讨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批判之间的差异。首先 ,关于现代科学本质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理念化” ,但它不是真正科学的本质 ;而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因素” ,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其次 ,关于现代科学遗忘症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现代科学遗忘了“世界” ;而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遗忘了“存在”。最后 ,关于现代科学危机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哲学危机 ,应回返理性 ,重建科学 ;而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始终被那不能计算的“存在”的阴影所笼罩 ,任何依靠人的智慧重建现代科学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9.
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也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学术界对于现象学运动以及现象学对其他的哲学运动的影响等专题已经作过详尽分析和探讨,但胡塞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一直以来却还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文章尝试展开对胡塞尔现象学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归纳总结了其特色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人学方法论的奠基——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张廷国在《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以下简称《危机》)一书中,胡塞尔称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①这里,胡塞尔的意思是指:当伽利略以精确的因果规律来建构自然或世界时,他实际上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