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英 《语文天地》2012,(9):18-19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准确领会和感悟的能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使学生听得一清二楚,说得自然得体;文章读得入木三分,写得淋漓尽致。高中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活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渎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晤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浯文素质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函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尤为重要。语言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没有简单快捷的路可走。笔者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强化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5.
赵微 《新疆教育》2013,(12):52-5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迭。语感弱的人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徐进 《考试周刊》2012,(81):21-21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反之,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更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持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培养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良好的语感体现为具有较为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那么,怎样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良好的语感体现为具有较为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那么,怎样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0.
冯宝媛 《成才之路》2010,(36):I0022-I002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能力是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它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尺度,所以说,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话得体;读得透彻,写得畅达。相反的,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淑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由此看出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语感.简言之.即语言感受力。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李玉霞 《甘肃教育》2020,(6):127-12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绝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曾爱明 《成才之路》2014,(35):91-91
正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也是比较重要的,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并致力于研究,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感性经验,需要学生在读、写、听、说训练中培养。叶圣陶对语感作了描述:"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夏丏尊先生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更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寒破口。运用诵读感悟、整体感知、分析领悟、生活体验等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符号敏锐的感受力和驾驭力,不仅是作文教学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弘扬我国语言文字、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说,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培养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