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和节庆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不管是传统民俗中的公众节日,还是属于个体人生中的节日,酒已成为了节日庆贺必备的"文化道具",成为节庆习俗文化的构成.因此,酒类广告语充分利用了酒在我国传统节庆中特殊文化地位的商业价值,把节庆作为诉求的基本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被视为教育的一般原理,对阅读教学来说可以表述为"教文育人"(于漪),即通过对语文材料(主要指文章)的读解,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包括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信念以及伦理道德观等内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属于文化的规范特征部分.①思想教育正是社会通过对"思想"和"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双重控制,将特定的"思想感情"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感情",将个体言行和思想纳入社会规范之中并借以整合社会、控制个体社会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欲望是后现代哲学与文学中的重要命题,是格非小说<欲望的旗帜>中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小说中人物自我发展和故事推进转变的原始动力.从现实层面、个体无意识层面和文化无意识层面解读<欲望的旗帜>中的欲望,可以发现正是因为欲望对现实的腐蚀、对超我的解构以及对"父法"的消解,构成了当代文明在现实、人性和文化中的困境,充分体现了"废墟的溃败".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典当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属于抵押性质的高利贷.近代广西民间典当业有饷押和小押,饷押主要存在于城镇,小押则在农村,它们在人们的借贷中占有重要地位.典当尽管利率高昂,但也不无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民族神话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本质有着传承性.希腊神话代表了世界神话的非伦理化,具体体现在:一、人本精神;二、命运;三、扬男押女的思想;对神、英雄审美多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99页写道:"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台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根据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产生雄蜂的孤雌生殖"(雄蜂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不应属于有性生殖;同理,"单性结实"和"单倍体育种"也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它们的新个体都不是由合子发育而成,也不应该属于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9.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旧书"虚实     
"旧书",以裸题作为作文命题,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无论是"旧"、"书"还是"旧书",都可视并可以触摸,有质感.这道命题,引发许多人的议论.有人以文化味、书卷气为其量身,又以不可"猜(题)"、"押(题)"为其喝彩.其中数王旭明的"评论"为最"尖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