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绘画与西画在线条的运用上有根本不同之处,西画的线条主要是描绘形体轮廓,皴擦光影明暗的一分子,线条被隐没在没有立体的影像里,线条服务于形体,或依附于形体,失去具独立存在的价值,线条自身的艺术美自然被隐去,剩下的只是色彩与光影。中国绘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条,表现物像的骨格、气势与动向,线条从物像实体中抽离出来与艺术家审美心灵相融合,并重新回到物像实体中去。因而,线条已不是原始物体的纹理、结构,(如人物衣纹、山石结构纹理)而是一种意像性极强的,既表示物像实体的形体、结构、纹理,又超于物像之上,既抽象,又概念,既带装饰性…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存在着异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种绘画线条呈现出融合与互补的趋势。从中国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美,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理性、强调实体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融合与互补三个方面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探讨绘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从广义上讲,素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也是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欧洲画坛独树一帜。素描是西洋绘画的基础。借助于特定的对象、环境、光影作画是素描写生的基本要求。因此,素描更多地受到了客观对象、光线、时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线条则往往被视为构建形体的手段,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我们学习素描,是因为它是绘画的先导,能够培养我们基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五四”以后,传统人物画,在引进西学“借洋兴中”、“中体西用”的思想潮流影响下,选择了以西画之法改良中国画的“中西融合”之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客观物象,其认识方法和表现方法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传统人物画对形体把握的能力,并形成了多元化表现的格局。中西绘画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意识,在造型观念、语言形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与冲突。西画语言具有的审美形式意义与中国绘画语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何嫁接,是一个必须把握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线条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的地方,是我们想象力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条"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并有"线条是绘画的灵魂"之称.  相似文献   

6.
孙力 《职业技术》2006,(6):33-33
素描是绘画入门课,造型艺术技法的基础。是练习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手段。素描主要是通过单色的线条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形体、色调和明暗效果的一种绘画。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在民间广泛传播。在与西洋绘画的长期接触中,民间画工吸收了西画的营养,并将其体现在各民间画种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间画工对西画做出了有所取舍的借鉴。明清民间对西洋绘画的吸纳,使明清西洋绘画的影响在中国得以继续,在中外绘画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位著名画家曾经说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表明线条对于绘画来说至关重要。美术课就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和技法两大部分,学生通过欣赏名师画作,感受线条的魅力,技法课通过自己动手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美术课的教学离不开线条,因为线条对于形体、空间、疏密组合、明暗色彩等众多绘画造型语言的表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技法课中  相似文献   

9.
线描在中国画中具有独特的造型功能,因为线的直接性,人类最早的造型行为就选择了线这一种古老的人造造型语言形式,但西画的用线与中国画的线描用线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西画中,线主要用来界定轮廓,而中国画中的线除了界形功能外,还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层次感、肌理、节奏与韵律感、暗示形状的深度关系,以腻主表现黑白不同的色阶,中国画从其产生的那时起,到现在一直在使用线条这种造型手段,悠久的线条使用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线的使用带有了独特的文化感。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开展绘画活动,对幼儿审美、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促进情感发展方面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借助绘画中的线条、形体、色彩等多种表现方式帮助幼儿把情感“画”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笔墨与线条的艺术,它在追寻笔墨与线条中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古典的文化哲学观又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从而铸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精神内涵。中国古典文化哲学的三大体系——儒、道、禅以笔墨与线条为载体,将其哲学精神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笔墨在中国画上的意味表达是以线条为依托围绕线条进行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线条。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立的精神意义。没有线条就不成其为中国画,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形式和手段,有了线条,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得以在此安顿,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艺术与中国古典的哲学思想、创作原则、意象造型、审美情趣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这就使得"线条"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变得尤其重要,因而由线条引申出来的笔法、笔墨,则成为艺术家们不断追求的精粹所在.正由于这多种合力,才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性结构独立品格和个性特征.不论是在中国绘画还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线条都以其独立的符号语言特性傲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线是绘画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由于中西文化精神和艺术观念的差异,使得中西传统绘画对于线的认识与运用呈现出迥异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在写形状物的同时。更有抒情达意的追求,它是主体与客体有机交融的产物,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西方传统绘画的线条是建立在对形体空间的科学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是对客体的理性再现。它自始至终贯穿着理性的精神。表现出主体受物理时空的制约,同客体始终处于相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色彩入手     
近年来,广州一些幼儿园在充分研究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了从色彩入手,改革传统的从线条、形体教学入手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小班幼儿绘画还处于涂鸦期,传统的用硬笔画线条组成的形体,画面呆板,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而从色彩入手,通过开展一些玩色游戏,则能充分地让幼儿运用涂鸦感知色彩,运用色彩拼凑感知形。小班末期幼儿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的画论者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方式,概括了中国绘画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石,历代的画家们受到谢赫“骨法用笔”的理论影响,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中展现自己时代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感.在现代,“骨法用笔”继承了传统的笔触技巧,又融合了西方特有的光影艺术和线条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 ,掌握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 ,对幼儿美工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绘画的含义及其作用绘画是用色彩、线条和构图 ,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 ,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绘画是幼儿使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在平面纸上画出直接可视的物像。绘画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丰富幼儿的知识 ,培养幼儿积极地观察生活、大胆地表现生活的良好习惯和审美心理。二、绘画活动的种类三、绘画的知识和技能绘画是集智力技能…  相似文献   

18.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素描被看作是进入美术大门的必经之路,因为这一训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基础领域.虽然素描表现技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造型的基本手段可归纳为两种:线条与明暗.“线条”可生动有力地表现对象,充分地抒发作者的激情;“明暗”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形体结构及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色度与空间距离感,是写实性绘画表现方法的基础.明暗素描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表现形体结构关系、明暗关系、空间关系、物体质感等.  相似文献   

20.
素描是绘画入门课,造型艺术技法的基础,是练习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手段.素描主要是通过单色的线条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形体、色调和明暗效果的一种绘画.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