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艺术中表现丑是整体反映生活不可或缺的,丑在文学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认识丑、直面丑、表现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表现。文学艺术对丑的表现尤其是化丑为美,具有限制性。  相似文献   

2.
广告丑主要体现为内容上的丑恶和丑谬,广告丑是现实生活中恶和伪在广告中的延伸.丑广告因形式上经过特殊组织,可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丑广告审美价值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在消费社会,丑可能失去批判和反思现实功能,沦落为自在的丑.因此丑广告需要悲或喜来引导.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和自然中无处不存在美,但也存在着丑;美丑并存,相互联系,对立统一。 许多课文的作者所构造的艺术美,既可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又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以丑衬美。有的丑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作者在创作时,常把美和丑并列在一起,以丑衬美。短篇小说《卖蟹》,运用正反对比映衬法,让美丑同步、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作者笔下的艺术美,通过卖蟹人(小姑娘)与买蟹人(旱烟袋和过滤嘴)之间和两个买蟹人之间的多层次  相似文献   

4.
高老庄无疑是丑的,作品揭示的丑是真实的生活的丑。作家笔下的高老庄绝不是某个行政地域,它透视着整个中国。作为艺术丑的高老庄并没有远离美,而是在丑的自我否定中升华出美。在丑的背后、作品的深层、作家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殊,故此,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的审美注意力往往只是聚集于美的事物,而丑的“魔力‘则常因美的光辉而显得暗淡无光。事实上,丑的审美价值功能却是不容忽视的。其理在于,首先,美与丑是万事万物的矛盾统一体,失去了对方例失去了自我,艺术表现美,而丑是不可或缺的,其次,美和丑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还慢互相、相互渗 的,丑中蕴涵着向美转化的因子。第三,真善美的获得,离不开丑  相似文献   

6.
美与丑是并存的,丑是艺术美的一个因素,丑能够进入各类艺术,并使美得到更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美与丑是一种辩证关系.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往往只注意艺术中美的这一面,而忽视了其另一面--艺术丑的美,更忽视了艺术丑为何会产生美感的原因.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就是在审丑中完成了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作为特殊的美学范畴, 化丑为美, 把丑的事物描绘为作用于读者审美感受的美学形象, 使读者对那些极端丑恶卑污的东西引起苦味的愉快和明朗的高贵的反感, 这是由艺术审美特质规定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定艺术方式。本文着重论述了由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主要途径有四: 按照美的规律造型; 坚持审美理想的烛照; 制造强烈的艺术反差; 构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反面的丑恶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作为客观对象,其本质是丑恶的,让人厌恶的;但作为艺术典型却是成功的、美的、值的欣赏的。中学生由于审美能力的欠缺,往往会将现实的丑与艺术的美混淆起来,因此本文试从现实丑与艺术审美的区别及高中教材中“丑”形象的分类审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美学中"丑"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李杨导演拍摄的《盲井》就着重关注"丑",故事通过内在羞恶和外在丑恶来审"丑",以期达到对美的追求,拓宽其艺术表现的空间以及对人性及社会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美学中“丑”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李杨导演拍摄的《盲井》就着重关注“丑”,故事通过内在羞恶和外在丑恶来审“丑”,以期达到对关的追求,拓宽其艺术表现的空间以及对人性及社会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和“喜剧性”,是对广义的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不只是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特性的界定。社会生活中的不幸、痛苦与死亡,经过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过滤而赋予更深广的意蕴,才具有悲剧性;而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丑恶的东西冒充它的反面的企图、矛盾与乖谬,反映在艺术家的幽默、讽刺等形式里,就见出喜剧性。但是任何审美范畴其实都是一种经验性的区分,悲剧性与喜剧性也一样。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范畴往往是成双对立而又可以混合或互转的。”“美与丑之处,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与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  相似文献   

13.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喜剧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  相似文献   

14.
丑的逻辑裂变与历史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中西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丑这一美学范畴进行了横向的逻辑解剖和纵向的历史考察,认为:美是和谐,丑是不和谐与反和谐;从逻辑的角度看,丑从量上可以裂变为偏于形式的丑和偏于内容的丑,从质上可以裂变为滑稽、崇高(广义的丑)和现代丑、荒诞(狭义的丑);从历史的角度看,丑经历了古典滑槽、近代崇高、现代丑和荒诞三大发展阶段,并终将导向更高层次的综合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它虽然没有悲剧艺术那样庄重和崇高,但它却带着自身的可笑性进入审美领域,反映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肯定人类社会实践的美学种类。也就是说,喜剧艺术是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反映,它表现的形式是轻松愉快的,而悲剧则是严峻而深沉的。悲剧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矛盾冲突和描绘的悲剧人物命运,体现了人类争取自由和光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本体力量,而喜剧艺术则是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否定,也就是对客观世界中失去了存在价值的事物的否定。黑格尔认为:“喜剧只限于使本来不值什么的、虚伪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归于自毁灭。”鲁迅也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否定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是喜剧写作的审美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作者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认识生活,反映生活,传播本阶级的思想观点,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此,无论古今,文学总是通过自我和相互间的阶级关系来传播人们思想与行动情况的。同  相似文献   

17.
讽刺性喜剧是一种以倒错的形式,夸张的手法,诙谐的效果来达到讽刺、批驳和揭露现实中本已是陈旧的生活方式、反动腐朽势力及令人可憎的但又极力掩盖其"丑"且自炫其美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关于喜剧本质的一些卓越的见解。它认为"滑稽的真正在人,在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并明确指出:"丑乃是滑稽底根源和本质。"但不是在一切情况下现实中的丑都能成为滑稽可笑,而是"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丑才成了滑稽"。也就是当丑带有荒唐和自相矛盾的时候,才会使人感到滑稽可笑。本文尝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芙学喜剧观并列举一些优秀的喜剧作品,从"生活丑是喜剧作品的审美时象","对丑的直接否定是喜剧作品的审美表现","笑声中落幕是喜剧追求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讽刺性喜剧与审视现实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提出的艺术的否定性含义,与他对丑的论述密切相关.对于丑,他是从其历史性运动的现实把握中展开研究的.丑是现代艺术的契机.阿多诺力图通过审美乌托邦的建造来拯救异化的现实和异化的人性.然而,丑和荒诞的现代艺术并不是终极的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能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颠覆能力.这是现代艺术的困境,也是阿多诺的否定美学理论的困境.但阿多诺宁愿受苦于艰难的理论地位,也要正视人类的基本痛苦,并通过阻止产生出这些痛苦的策略来消除人类的基本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可以将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褒扬和对自主自律的艺术的呼唤视为一种理论思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建江 《考试周刊》2014,(95):20-20
<正>文学作品的审美,不仅要审真实生活中的美,而且要审真实生活中的丑。歌颂真善美和鞭挞假恶丑,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语文审美教育就应该准确把握作品中的"丑"形象及其包含的艺术美。一、了解文学中的"丑"与现实中的丑的区别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和美一样,丑也在生活中无所不在。文学作品中的"丑"与现实中的丑是有本质区别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时刻保持着知识分子固有的社会批判精神。他用杂文之笔痛心疾首地指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并加以深刻地批判。他在杂文中批判某些文人帮闲与帮忙的阴险卑劣,揭露某些文人以隐士等各种头衔作为“嗷饭”招牌的真相,呼吁敢于进行社会批评的“真的知识阶级”的出现。“真的知识阶级”应该对社会的丑与恶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性,敢于进行深刻的批判。鲁迅一生都坚守着这样的精神选择,践行他一生所追求的“立人”的人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