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差别》一文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森,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还可以说是一篇生活哲理散文,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小说。文学的文体毕竟只是大体的一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就像冰心的《小桔灯》,有人把它当作散文,有人认为它是一篇小说,无论怎样划分,《小桔灯》都是一篇文学经典,感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在杭州任教时写给学生读的一篇范文。它在作者的散文创作中虽不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没有他的代表作《背影》尤荷塘月色》的影响大,但是它却能体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很多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散文,发表在同年十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后来作者把它收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这里只谈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这点最突出地表现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我觉得作者在这  相似文献   

4.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的散文。提到散文,作为语文教师,很自然地便想到了文学作品的阅读。那么,三年级的阅读课堂,是否存在着文学教育的可能呢?反反复复地斟酌,觉得不涉及文学教育,便糟蹋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便对不起它的作者林清玄先生。适切的定位,应该是进行儿童文学教育的启蒙吧。是否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散文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夏之绝句》是台湾女作家简女贞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是第六册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我们不妨与学生一起先走进“散文”,温习我们在第四册课本附录中读过的《谈谈散文》中的一些常识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有其独特的美质 ,那就是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 ,要做到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有人说 ,一篇散…  相似文献   

6.
我以为这篇散文,以雕琢胜,也以大气胜。这篇散文,作者记叙的是和他的一个朋友的故事。文章里介绍了画家的客  相似文献   

7.
季元江 《甘肃教育》2014,(17):100-100
正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表现欧阳修谪居滁时的颓废情怀和纵酒山林的闲适雅思,是其明显的思想局限,但是这丝毫也不能掩盖它在文学艺术的高度成就。这篇散文绕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好的散文应如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散文作家。《绿》和《荷塘月色》是他写在二十年代的两篇为人传诵的名作。这两篇散文,写景细腻逼真,设色与情致俱佳,文采斐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本文试图就这两篇散文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情恳辞切,娓娓而谈,不尚浮华,不摆架子,这是朱自清散文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也是这两篇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9.
山脊上立着一座小屋,这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但台湾作家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却把它描绘得灵动多姿,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对比。联想是散文构思的重要方法。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抓住小屋与周围众多景物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10.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一) 杨朔创作散文,从不满足于对生活作一般化的表现。他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闪光的、新鲜的诗意,通过精巧的构思把这种诗意熔铸成意境的晶体。读者透过这小小的意境之窗,可以看到整个时代的风云,可以在美的陶冶中,感情得到升华。《香山红叶》就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创造。这篇游记散文,题为《香山红叶》,然而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描绘那“万山红  相似文献   

11.
夹叙夹议、情真意挚是《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特点之一,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在这篇简洁朴素的优秀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一生,讴歌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继续革命,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当我们读着这篇优秀散文时,不但使我们看到了作者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的早期文学评论,以印象主义批评和散文鉴赏式批评话语独树一帜,在主流的现实主义社会人生批评话语语境之外,获得了独特的存在。一方面,李健吾早期文学批评坚持人性批评,着重于作家创作主体论,坚持批评的独立性,从而力求批评的公正,同时,李健吾较多地采用比较的方法,构筑自己的批评世界。另一方面,他以左翼作家、革命色彩作品为批评对象,关注社会责任、时代历史,表明了作者文学批评开始转型,而这种转型也是值得思考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总体阅读思考《谈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篇文学评论。它不是针对朱自清的某一篇散文,而是通过对朱自清的整个散文创作,进行综合评价,引证分析,表述作者对朱自清散文的总看法。引导读者理解朱自清散文的精妙之处,学习借鉴他高超的写作技巧。阅  相似文献   

15.
选入高五册课本的散文《山地回忆》,一般的教学参考书,都把其倒叙视为作品的艺术特点,并认为此作"用白描手法,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示人物性格"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篇课文从体裁形式上讲,是一篇散文,而且还是狭义概念范畴的散文,即与小说、戏剧、诗歌等相并列的现代体裁分类概念.就散文的本质来讲,它并不负有刻划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使命.它的功能表现在抒情——即使是有着浓郁叙事味道的散文作品,这一本质也不可能得到改变.只不过是,在叙事散文中,抒情的角度和方式因"叙述"而得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 第11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16~2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泰山是我国五岳之宗,以它的高大宏伟成为历代作家经常吟诵、描绘的题材.在不少作品中所再现的景色多是晴朗天气中的泰山,其雨景就十分少见了.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这篇散文中,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泰山烟雨图:"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是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荆有麟光先生在《鲁迅回忆》中讲到,鲁迅曾说《过客》一篇,在他脑筋中酝酿了将近十年。这仅有3000字左右的一篇散文诗剧,竟是作者酝酿十年的心血结晶,这启示我们,对《过客》的深邃内涵,仍需我们深入地探讨。目前,研究者们对《过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鲁迅在这篇散文诗中赞扬了“过客”不顾劳顿,艰苦跋踄的探索精神。但也有人根据散文诗的气氛和形象,认为它表现了作者的彷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选了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是传统名篇。“思考和练习”的第三题认为“本文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杂文”,说“以记叙为主”是不错的,但说这是一篇“杂文”却不恰当了。我认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杂文,尽管它是散文中的一大品类,但毕竟有它独自的特征。众所周知,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它必然是以论说为主,而不是以记叙为主。而《为了忘却的记念》正是以白莽、柔石和作者的交往为主,兼顾了冯铿、胡也频,提及了李伟森。作者记叙了许多琐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有名的散文。它以骈散相间、节奏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浩浩汤汤”的雄伟气势和“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又以真挚的情感抒写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多年来,这篇散文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堪称初中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