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教师的身份及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都有不同的评价,有把教师比作蜡烛的,有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有把教师比作一桶水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栽花与插柳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果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不妨把教育比作是栽花和插柳的工作。显然,“花不开”“柳成阴”或者“鲜花开”“柳无阴”都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出不同色彩的花朵,不同特质的树木。  相似文献   

3.
师者如蚌     
“师者如蚌”,初次听到这个词语,你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吧?我也是。这是从学生那里听来的一个词。当时只是想,只听说有把老师比作“红烛”“春蚕”“人梯”“艄公”的,都是在赞扬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教师比作“蚌”,又作何解释呢?我一直纳闷着,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句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上课比作“渠”,把上课的成功比作“清如许”,把语文教师比作“源头”,那么要使“渠”清如许”的话,我们作“源头”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活水”呢?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发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一点体会,我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除取决于教学目的、内容以及板书设计外,还取决于教师的导语设计、应变能力及其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入新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的教师把教学导入比作“春色满园”中的一枝红杏,对一节课起着点睛显旨的作用,为课堂的成功铺下基石;有的教师把教学导入比作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如果把教学比作乐曲演奏,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演奏的第一个音符,这个音符应该是动听和先声夺人的。  相似文献   

6.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精心耕耘,桃李芬芳;把教师比作“春蚕”.吐尽最后一根丝,默默地无私奉献。教师工作是一项光荣、伟大的职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荣誉感.有的甚至消极怠工,责任感大大削弱,使党的教育事业蒙受损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极为特殊的作用。故今天我们呼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从职业的特殊性来看…  相似文献   

7.
田伟 《考试周刊》2010,(22):233-233
有人把校长比作三尺讲台的领头雁.有人把校长比作教师心灵的晴雨表,有人则把校长比作学校管理的一张王牌。言外之意都是在强调,校长就是学校的天.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位好的初中校长应该是一个集“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管理行家”三重角色于一身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什么?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是对教师美好的称赞。事实上,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没有那么崇高。如果一定要把教师的工作上升到一个美好的层次,那么我认为,教师中有一部分人能将自己所知教给学生,但只能称他们为“教书匠”;而有一部分却能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这样的教师,我认为就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了。  相似文献   

9.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曾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把“语言”比作一把“钥匙”,可见语言的重要性。当然,他所说的是广义的“语言”。但我们也可以把教师优秀的课堂语言比作一把神奇的、金光闪闪的钥匙,因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谈现代教师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齐国 《职教论坛》2003,(13):59-6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任,教育的超前性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实现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作些初步探讨:1.热爱教育,献身教育。这是当代教师敬业精神的表现,是当代教师个体道德规范的核心。教师的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最受人尊重的。古往今来,人们把教师比作浇灌幼苗,学生成长的“园丁”,比作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的“红烛”,比作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比作人类编织幸福的“春蚕”,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对教师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的赞扬。教师献身…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论文章,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篇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攻玉。由此可知,修改文章宛如璞玉,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正所谓文章是改出来的,但这个“改”并不只是语文教师的批改,更包括学生自己的修改。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培育幼苗成长的“园丁”,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助人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比作甘于奉献、死而后己的“春蚕”……由这些比喻中可知,教师一职之所以博得社会的广泛尊重,不仅由于其职业的重要,更因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侵染,某些教师责任感和爱心缺失,就会造成一些学生没有崇高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情感冷漠,因而当今时代,建设师德,更要注重培…  相似文献   

13.
刘秋云  龙健 《教书育人》2006,(12):25-26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作为教育的基本要素之,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因而在教育过程中,他肩负着沉重而又伟大的责任。古往今来,教师总是被人们比作蜡烛,比作人梯,比作园丁,比作铺路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把教师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的身上背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希望,更承载着学子成才的梦想。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成为真正的“校园守望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精良师指拨,园丁辛勤功恩大”,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那是因为他们总是燃烧一颗执着奉献的爱心;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是因为他们甘愿呕心沥血,去换来天下桃李争艳。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神圣;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王菲是哈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人们总是亲切地把人民教师比作蜡烛,说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教师们也总以此喻为荣,站在三尺讲台上,勤耕不辍,灿烂不已;更有诗人、文学家、评论家把教师的“蜡烛形象”捧上天,  相似文献   

16.
王引莲 《青海教育》2008,(11):37-38
人们常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比作给学生“金子”,而把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比作给学生以“点金术”,这是很有道理的。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武器,不开发学生的智力,掌握知识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7.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作为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因而在教育过程中,他肩负着沉重而又伟大的责任。古往今来,教师总是被人们比作蜡烛,比作人梯,比作园丁,比作铺路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把教师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的身上背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希望,更承载着学子成才的梦想。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成为真正的“校园守望者”。守望孩子的智慧“守望孩子的智慧”就是要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如果要从教师传给学生,就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如果知识之火在教师手中熄…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习惯于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人梯心。铺路石,把教师的劳动与这些牺牲者、悲苦的意象联系起来,于是慨叹“当教师还有什意思”。南京师大教科院博士生导师杨启亮为当教师应该有“另一种境界”,应当把教劳动看作是一种“幸福体验”。由此,我想起古代意大利的一位造船匠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一直到死丝方尽;也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以辛勤的劳动培育祖国的花朵;而我,更愿意把教师比作巍峨的山流动的水。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指导学生“写什么”比作“开源”,把指导学生“怎么写”比作“导流”。这个比方不仅生动地表明了协作过程的本质,而且形象地揭穿了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导而不开,势必使学生如做“无米之炊”;只开不导,也必将溃堤千里,难以收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源”起决定作用,而“导流”也不应抛弃。教师在重视“开源”的同时,应巧妙“导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