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久负盛名的经典唐诗选本。其编选原因客观上是由于社会当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的选本未善.以偏救弊;主观上是因为沈德潜的个人爱好,他希望通过此选本垂示准则。以达发扬诗说、重振诗教之效。  相似文献   

2.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袁嘉谷的《卧雪诗话》,集中了他的全部学识和才智,它不同于一般诗人论诗,也不同于一般人论诗,而是学兼诗人论诗。他评古今之作寥寥数言皆深中肯綮;存近人之作足以补救各种选本之不足;论诗法则随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文学选本是选录文学作品的作品集,第一部中国文学选本是《诗经》。但由于古代尊经观念和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认识,对于第一部选本的论定也有不同。传统目录中将《文章流别集》作为第一部文学选本,历代选家又大多祖《昭明文选》之例。因此,本文从各阶段选本的形式、体例及其功能入手,辨析各主要选本的历史地位,从而澄清有关选本的一些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了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上篇)。这是一篇影响很大的古文名作,很多文学选本都有收录。可是文中有一个词的含义.历来各家选本的解说或含糊不清,或言而无据.或注而不能令人完全信服。这个词就是“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谁何”。且看各家选本对“谁何”一词的解说——  相似文献   

6.
电视文化有三种基本形态 :一是作为一般文化形态的电视文艺。在适应观众心理需求的意义上 ,电视文艺是通俗文化和雅文化的合成性变异 ;二是作为选本文化的电视教育形态。选本是一种互动的文化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选本与反选本的统一 ;三是作为商业形式的电视文化。其存在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态 ,且表现为直观性、伴随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现为一种整合性的动态系统,并存有着自身多元化的意向。这样,虽然选本活动的确存有着批评的质素,但却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而存在,选本批评的命名在某种意义上遮蔽了选本活动的综合性与集合性。与选本、选本批评等相关概念相比较,选本活动的概念更具有理论张力、现实针对性与方法论意义,其极大地开拓了选本研究的视野,健全了选本研究的意识观念,强化了其现实感。当下选本活动研究可在以下论域中展开,亦即其一,选本活动的理论研究;其二,选本活动的历史研究;其三,选本活动的统计学一实证研究;其四,选本活动的应用研究;其五,选本活动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是万分讨厌各类选本的。那种动不动以皇帝开篇、尼姑道士垫尾的传统诗词选本,根本不可能反映一个朝代或是若干个朝代的诗词成就。但我不讨厌排名,能臻及尽可能公正、合理境界的排名,来自时间的淘洗。杜甫、陶渊明、黄庭坚活着的时候都是进不了那时诗人排名榜的前十.甚至前百、前千的,但时间最终还他们以公道。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莫道才先生主编的《骈文观止》一书作一评述,指出这本选本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即本书体现了编者对骈文的独特认识,本书在选文上多选清代骈文,与众不同,在短评上也与其他选本不同  相似文献   

12.
编选古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接受形式之一。在一批明清之际的“古诗-唐诗”系列选本中,就乐府诗的体例问题形成了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倾向与分岐,即大多数系列选本保留了唐前乐府诗的体例而取消了唐代乐府诗的体例,只有少数系列选本保持了乐府诗体例的前后一致性。这种主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前代学对唐代乐府诗的轻视,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唐代乐府诗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3.
对莫道才先生编的《骈文观止》一书作一评述,指出这本选本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即本书体现了编者对骈文的独特认识,本书在选文上多清代骈文,与众不同,在短评上也与其他选本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选本批评是一种以选寓评或选中兼评的文学批评样式。选编者的主体意识使选本批评显现了审美主体的文学观念;科举考试的实际需要使选本成为揣摩法则的写作范本;选本的历史意识是文学史的独特书写;序、论、赞、评的批评方式使选本呈现出多元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版本作了全面的考察,将其全集的两个版本系统的所有本子都进行了罗列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差异和优劣,并对这两个版本系统以外的全集本子和选本.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清代骈文复兴,骈文选本的编纂也呈现出超越往代的兴盛态势.清代骈文选本纂辑的鼎盛期是在乾隆至道光间,到了清代后期,骈文创作渐有衰弱气象,但选本编纂却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清代后期骈文选本紧承清代中叶,无论是选本内容、体例,还是编纂旨趣,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承续关系.不过,这种承续也伴随着一些延展和拓新,针对嘉道骈文选本的续编...  相似文献   

17.
清初明遗民编选的当代诗选将近五十种,流传至今的尚有二十五种。这批丰厚的遗民诗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后出的《遗民诗》的光辉所掩盖,它们的价值也未为今人所知。遗民选家源自其对易代之际时代氛围的切身感受而对选本采选对象、体例、风格所作出的独特选择是《遗民诗》所缺失的。在目前存世的选本中,有大量重要且未被《遗民诗》所收录的诗人诗作,因此它们对于考量清初遗民诗史具有重要价值。现存的选本体现以下特点:1.诗史题材的大量涌现;2.多真情实感的抒发;3.偏好沉郁悲壮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汉宋之争与中西之争对清代散文选本的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桐城派选本与非桐城派选本对汉学家、桐城三祖文章的评判各不相同,在选人定篇上颇有差异,即可见汉宋之争对散文选本的影响;中西之争一方面导致晚清《经世文编》系列选本的涌现,另一方面又促使一些选家通过编选散文选本来保存国粹,保存中华文明,以应对汹涌澎湃的西学浪潮。  相似文献   

19.
电视教育是电视文化的一类基本形态,具有"选本"属性。选本是一种互动的文化形态。电视教育在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都存在着"选本"与"反选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