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2.
总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本课教学,摆脱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模式.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课堂的主流地位。“理清思路”,“综观全局”,“质疑问难”.“体味情感”这四个教学环节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阅读创意等阅读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遵循学生递进式的认知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阅读。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冯兰 《天津教育》2001,(5):41-42
谁都希望学生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心灵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多年来,我一直尝试“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一、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句…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耍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隋、以读悟语。这都充分地强调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读的方法很多,而就学生的悟感体验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而言,我认为品读是一副良方妙药。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  相似文献   

8.
语教育本体论直接制约着语教学观念,一定的语教学观念形成了相应的语教学规范。在语教学中,读与写是一对基本矛盾。在中国语教育史上,读写观念的嬗变,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以读代写(练)、读中求悟,到为写择读、读以致“用”,到以读带(促)写、读写结合,再到以写为本、以表现为本。——“以写为本,以素质求发展”的“大写作”观,“以表现(说、写)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新语教育观,可望成为21世纪语教育的主导性观念。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必然选择,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优势的发扬光大。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根据小学教材的特点,提倡读悟结合,重点训练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要加强指导,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悟情,以读悟理,以读悟道,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在“悟”之后能升华“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笔者听了一些教学研讨课,听了一些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也就达不到入情入境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走好“读悟结合”的捷径。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12.
根据洪镇涛先生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言的思想,我在诵读和阅读的教学中突出“读”字,尝试了“以读为本,沉淀语感,学习语言”的教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一、以读为本,披文入情所谓以读为本就是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方式,做到眼看、口诵、心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读通顺,读连贯,真正能够做到“披文入情、入境悟神”。正像洪镇涛先生所说的“抓住学习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抓住了读,语文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课堂上不应该是教师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以讲为…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旬段及灵动的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如何让朗读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亮点?可以从创设情境、范读引路、理解感悟、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读”领风骚。  相似文献   

16.
谢辉 《小学生》2011,(3):11-11
1阅读方式要有灵活性 在阅读课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各项阅读实践,使阅读课变传统的“讲堂”为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舞台”。课上,虽然讲究以读为本,但听、说、写、悟、议,各有千秋;疑、演、画、评、赏,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新大纲语)为目标,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在读中领悟作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和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读出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其语言的运用。它以“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品悟”为基本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19.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文章反思当下作文教学,认为学生的阅读有限,教师的引导方法不佳,就有限的教学时间提出了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来“以读悟写,以读促写”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