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父亲从小就喜欢骡马,喜欢吆喝着马匹在田野里耕作,有空就跑去看赛马,他喜欢坐在马鞍上的感觉,甚至睡觉都要用马鞍做枕头,听说母亲与父亲结婚后,过了好几年才习惯了父亲的怪癖。  相似文献   

2.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道:“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3.
一凡 《学习之友》2006,(9):56-57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荷兰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4.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5.
佚名 《班主任之友》2005,(12):59-59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天,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了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6.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相似文献   

7.
罗宇 《成长》2007,(5):1-1
父亲带我去大学报到,几乎每隔10分钟就查看一下缝在裤脚里的钱,但钱还是丢了。找了一下午没找到,晚上,父亲趴在桌上哭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相似文献   

9.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0.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11.
面对意外     
王悦 《课外阅读》2006,(10):19-19
1814年,安东尼生于比利时的迪南小镇,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平时也兼做些乐器。十一个兄弟姐妹中安东尼最热衷做木工活,天分也最高,很小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里帮忙。  相似文献   

12.
美国刀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过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父亲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前日回老家,与父亲轻松交谈几句,发现昔日的威严,早已化作了浓浓的慈祥,但老人家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里依然充满睿智和豁达。“陶行知老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批判中国的传统教育,而今天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起点。”父亲那副痛心疾首的神态,让他耿直的秉性暴露无遗。现实如此,我也只能轻声安慰父亲:“在人口众多的国度里,竞争越来越激烈,应试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竞争与生存的亲临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一面湖水     
那年春天,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我问父亲,是不是以后我们在自家院子里就能摘苹果吃?父亲乐呵呵地说:“当然。”  相似文献   

15.
军歌再起     
父亲出生时,正逢共和国诞生。由于家穷,父亲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了。后来他就参军了。父亲参加过珍宝岛战役,最大的战绩是一个人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两辆T—62坦克。那枚嘉奖父亲的勋章,至今还挂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小心地擦洗一次。小时候,我常跑到父亲的书房里,缠着他给我讲战争故事,那些炮火纷飞的记忆,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萦绕。  相似文献   

16.
为父亲作画     
薛峰 《教育与职业》2004,(19):54-54
父亲握一把镰刀割出秋天的全部果实,而父亲驼了的背与弯着的镰刀构成一个完美的圆。四季和生命就在这个圆圈里盘旋。  相似文献   

17.
在父亲的朋友里,使我们深感亲切和熟悉的人中,就有陶行知伯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相似文献   

19.
无从规避     
Carieen 《成长》2006,(1):16-17
1979年我出生在一个边远小城,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都在小城的医院工作,我家就住在医院里的家属楼。父亲是个脾气温和的人,而母亲却是个急性子,总爱唠唠叨叨。我和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是在医院里长大的。小时候,我总爱跟着母亲在病房里穿梭,医院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白色的病床和消毒药水浓烈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刀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