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备课备什么     
翻阅一本本备课本,发现很多教师备课都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稍涉及的是“能力”、“意识”或“品质”等。再观其课堂教学过程,多是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至于那些稍涉及的内容则变成了备课时贴上的标签,大都未能真正落实。这些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只是在教学目标中多了些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话语,至于课堂教学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备课中对于备大纲、备教材 ,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 ,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 ,正确分析教材中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备学生 ,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备课效果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浅谈备课中该如何备学生。1 备学生的知识基础由于生命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在教材中某一新知识的出现 ,必定是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例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学生…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中的备课 ,教师只是苦苦地“备教材” ,忽视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就现今的备课而言 ,虽一再强调“备学生” ,但小学生的多变性决定了教师总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学生的需要和思想状态等。这势必给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无形之中学生往往就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而失去了主观调控。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尝试着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 ,真心诚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我们的一番实践和摸索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起始阶段———分步骤…  相似文献   

4.
1.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材。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课题。要上好一节课,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认真备课。备课中要组织教材,确定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精讲内容,哪些是略讲或是让学生自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2.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这个口号我们已喊了多年,而真正改进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人仍在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总认为45分  相似文献   

5.
随手翻翻一大摞备课本,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之类,稍有涉及“能力”或“思想教育”之类。再观其教学过程设计并由此而实地观摩课堂实施,便是教师意图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输给学生,而那“稍有涉及”的东西常常只是备课时贴上的标签而大都未予以落实。恕笔者妄言,此类备课是极为低档的备课,此般教师是蹩脚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之  相似文献   

6.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教学上的知己知被指的是教师充分地把握教材,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以期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个人备课是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学识、才智与教材的知识融合起来,使个人的教学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这毕竟是有局限的。集体备课则是为了弥补这一局限性,充分地发挥学科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博采众长,使教学方案得以充实完善。所以强调教师个人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抓好备课环节是领导者的硬任务,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在“减负”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材必须烂熟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发之于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乃至心理素质等因素,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案的依据;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业务能力,则是教师搞好备课的关键。只有在平时备课中兼顾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 融会贯通把课教“活”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深入钻研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甚至教师的意志和情感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备课、讲课环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求知识的情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才能。备课是教师设计教学的过程。备课时教师不要单纯备如何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如何让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心中有书。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备课不仅要弄通教材内容,还要掌握全书的知识体系,各部分内容之  相似文献   

9.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记得期末考试时出的考题就是“怎样备课”。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按“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后来我发现,“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科学地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力上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是让他们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  相似文献   

11.
李世军 《黑河教育》2011,(10):36-36
新课程改革已经大张旗鼓地进行好几年了,但我们的美术教学却还在重复着“天高皇帝远,我教没人管”的状态。我们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是很认真地备课的,但他们仅仅是备“课”,而不是备“人”;仅仅考虑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让学生参与备课一提备课,我们总觉得那是老师的事情,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事实证明,让学生参与备课,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而且会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赏识的感觉,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我在教《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时,要求学生与我一起备课,师生共同搜集了大量的与恐龙有关的文章、图片、玩具、光盘等资料,使学生在上课前已储备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对上课学习新知识埋下了兴趣的种子。2.正确把握教材的立足点前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通过研究教材,找准教…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三大要素.教师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是教师的教授、引导、启发;而学生方面要通过理解、巩固等形式来完成他们的活动,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熟知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认真备课,重新组织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练习为主线,精讲导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精神呢?我认为应“讲中求精、练里务实”.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教师若能在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则能真正让学生在科学的情景中去发现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下面就以义务教材《生物》第一册(上)“花的结构”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对教材的分析认识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智慧与实践的结晶。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熟知教材的体系安排,了解各知识点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本土”特色,对教材进…  相似文献   

19.
以学为轴,认真备课包头二十三中学李其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废除过去那种“心中有书,目中无生”一厢情愿的备课模式,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以学为轴.认真备课。(1)备教材。这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针对新旧知识之间...  相似文献   

20.
备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应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常备常新”。首选,备课要有效转移关注点。备课关注的是“人”,教师在备课时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起点、接受能力、可发展空间等,而对教材的研究、教法的研究、教学资源的研究等都是服从于学情研究,是为“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其次,备课应有多种“预案”。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生命体,他们的思想是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认识是多元的,因此,认真研究学生,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多种“可能性”,并对之进行“应对预设”,教师才能临“危”不乱,胸有成竹;对学生的引导才可能是深思熟虑的,充分而有效的。再次,备课必须服从教学实际。无论是备“详案”还是备“框架”,都要让教案服从、服务于教学实际,而不能让教学实际服从教案。也就是说,当“教学预设”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教师要根据需要“调整预设”,而不能让教案“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