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6月郑钧的演唱会。没去,是因为不想那么近地看到郑钧。在我心里,他离我很远,应该说是一个不清晰的轮廓。但是他代表着我的另一种情绪:极端的,真实的。我一直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生活中的,另一个则是深藏在心的。郑钧属于后者:放纵,无羁,自由。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这集中体现为魏晋玄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魏晋玄学中对人的情感的大胆肯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情感"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同,文学艺术由重叙事到重抒情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和原理,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学活书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位学生,让他们都能享受到…  相似文献   

4.
<正>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润泽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促动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德育课,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科核心目标,目标的达成具有渗透性和习得性。师生在合作体验中渗透情感,在情感体验中促进思维碰撞和价值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无痕的德育渗透功能。我市组织了《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学研讨会,本文以秦老师执教的七年级  相似文献   

5.
郑伟君 《小学生》2010,(10):49-50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笔者体会到爱心的引导、音乐情感的体验、生成资源的灵活驾驭是使音乐课常“活而有序”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物象由神意的传达到人性光辉的吐露,然后被纯化为人类情感符号。物象是由外在客观事物之像为人所感,进入大脑后被人内在主观情感所浸染,成为一种携带高浓度情感因子的主观物象,这种具有主观情感特性的物象就是兴象。兴象介于物象和意象之间。当这些携带情感因子的兴象聚积于大脑便是兴会。兴会在偶发因素的刺激下实现瞬间的贯通就是会通。人在会通阶段可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首期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3分。《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朗读者》为什么能受到大众欢迎?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主题·体验·文字·情感"这样的朗读模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  相似文献   

8.
<正>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比知识、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实用性、持久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题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物之间的理解和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来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  相似文献   

10.
终于又站在故乡的池塘边了.顿时,满腔的思想情感全都融进了这汪清水中.我的思绪也随着这一圈圈的涟漪飘呀、荡呀,一直荡到了那遥远的童年……  相似文献   

11.
吴波 《考试周刊》2010,(8):46-47
在新时期以来的话剧舞台上,导演田沁鑫以其鲜明的戏剧理念、独特的舞台表现风格备受戏剧界的关注。情感策略是其导演风格的一种特色..她的话剧中蕴涵着极强的情感张力,自始至终都在昂扬着一种悲壮的情感。在一次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中,她用话剧表达自我对历史、现实、人生的独特的体悟与思索,用情感来感化观众。借助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说实话,郑钧并不一个我想采访的对象,我很怕他,没理由地怕他,80年代出生的我很多时间并不能完全理解郑钧的音乐所要表达的实质,只是很直观地觉得那是属于70年代的感动。于是,当这个在幽暗灯光下仍旧不摘下墨镜的男子开始不温不火地触动我心底共鸣的时候,我反而觉得无所适从,然而诚实无罪!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交媒体中从个体情绪表达到公共情绪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社会的情感氛围、价值导向和心态变化。情绪传播在网络媒介中呈现出感染速度极快、群体情绪极化、主观情绪信息多、话语方式丰富等特点,在时空、情感、治理等维度上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高度的关联与契合,在教育时机、议程设置、环境涵养,以及教育认知、教育引领、社会动员等方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发挥情绪传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情绪监测与结构优化、境脉施教与心态治理、叙事创新与意见领袖、情绪素养与情感共同体等方面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知、情、意、行的和谐互动,渗透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容易人为割裂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过于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素质的培养,结果限制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会上升为具有稳固性和深刻性的情操,即价值观。一旦学生积极的价值观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特殊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喜闻乐见的一本好杂志,我与她相识于15年前。回顾这些年,我与她的情感与日俱增——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伴,她逐渐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而我也从单一的"读者"身份慢慢转  相似文献   

16.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师幼互动的各个要素中,我认为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石.幼儿行为的自控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尤为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一、投入情景,激发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影视、幻灯、摄影、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可以播放雄浑的《长江之歌》,通过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的引导探…  相似文献   

18.
全诗共六章,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渲染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迭,完整展现了征人由战时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历,使得诗人抒发的情感在音韵回旋中递进升华,强调突出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的感情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从而使本身没有情感和知觉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下,仿佛也具有了感情、思想和行动,——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完全“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美学中即称之为“移情”(“移情”一词从德文中译出,亦作“移感”)。移情是一种大量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审美过程中的很普遍的现象。比如,人快乐时,会觉得花欢月笑;人悲哀时,则会觉得花泣月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移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诸如:“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李白《待酒不至》)“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等等,这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