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性恋研究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书义 《天中学刊》2003,18(1):116-119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用来描述对与自己相同性别的人产生浪漫的吸引力、性欲或性行为。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极其复杂,是心理动力学的、社会文化的、生物学的、情境因素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对待同性恋,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态度并不相同,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大致经历了“正常-罪恶-病态-正常”的过程。不论怎么说,同性恋确实是不符合生物本性的,是违背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同性恋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同性恋成因研究的回顾,为同性恋成因勾勒出一个大概的面貌。采用查阅献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同性恋成因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对于同性恋的成因问题,我国古代主要存在“先天说”和“后天说”,后有人对其后天因素作了进一步研究;国外主要有“生理因素决定说”和“心理社会因素决定说”。由以上探讨,本认为同性恋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郭艾萌 《成长》2005,(10):17-18
自从小学三年级从数学老师口中知道“同性恋”词,我就在潜意识里把它归为“神经病”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性了解得越来越多,知道了所谓的同性恋就是一个人的性取向而已,那些“同志”、“gay”就是同性恋的代名词。正因为对同性恋的了解多了,我反而对同性恋的态度由肤浅的平静演变力明了的恶心,想到两个同性在做着般人观念里只有相爱的异性才会做的亲昵行为,我就会把他们跟“变态”、“龌龊”联系起来。初一时,有两个男生因为手拉手逛街,就被我们确定是同性恋,并对他们的行力感觉恶心。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在中国的存在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从法学的角度对同性婚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世界部分国家已经把同性恋乃至同性婚姻都合法化的今天,中国也有必要对此进行关注。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厦学术界研究现状后,提出未来中国对同性婚恋的立法不仅有法理上的要求,也有实践中的困惑,以期引起大家对同性婚恋的法学关注。  相似文献   

5.
同性恋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同性恋群体社会干预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在对同性恋心理效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同性恋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构建同性恋群体社会干预体系的可行性建议,期望能够促进同性恋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专家指出,同性恋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国外的科学家从生物生理基因方面,对同性恋产生的原因有了重大发现,但他们也承认,孩子成长中的心理条件对其性发育的影响也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对同性恋患者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中大多数在早期都曾萌发过与异性相恋的念头,然而,由于外界的粗暴干涉,又把他们推向了苦难的深渊。清秀的小杨在金融部门任职,今年28岁。他说,他的家庭是普通职员家庭,因聪慧好学,他在家里和学校里都是公认的好孩子。成为同性恋患者后,他说,他回忆不出自己小时候有什么异常表…  相似文献   

7.
六月底多伦多同性恋大游行又如期举行了,这项被称为北美最具规模的同性恋活动每年都能吸引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同性恋人士参加,堪称万人空巷。在没到多伦多之前我就对这项活动有所耳闻了,周日到了游行地点才知道,真是盛况空前。活动分两天进行,周六主要以女同性恋游行为主,周日是男同性恋上场。虽然周日一早我们就来到游行的主要街道,可是已经有很多人盛装打扮,并且开始到处与游行队伍合影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谈曹雪芹笔下的同性恋,重点分析了贾宝玉与秦钟的同性恋关系,旨在揭示贾宝玉的男风之好,增加人们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性取向是指人对他人在躯体和情感上的认识,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众所周知,异性恋是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双性恋者较为少见,而同性恋取向备受社会关注,由同性恋所衍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日趋增多。本文将从国内以往对大学生同性恋取向调查研究结果中,对大学生同性恋取向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尤其是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普洱学院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各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不足30%,51.7%的学生拒绝同性恋,5.5%的在校大学生有同性恋倾向。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同性恋的态度显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是最早公开创作同性恋文学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同性恋观可以用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死亡前五个悲伤进程理论来阐释。鲍德温以《向苍天呼吁》、《乔万尼的房间》和《另一个国家》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其动态发展的同性恋观:从否认到发怒、讨价还价、沮丧再到接受并拥抱。鲍德温顶住种族歧视和同性恋困境的双重压力,用心书写同性恋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对展现一代同性恋变化发展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推进同性恋解放运动和同性恋文学的发展,带领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是最早公开创作同性恋文学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同性恋观可以用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死亡前五个悲伤进程理论来阐释。鲍德温以《向苍天呼吁》、《乔万尼的房间》和《另一个国家》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其动态发展的同性恋观:从否认到发怒、讨价还价、沮丧再到接受并拥抱。鲍德温顶住种族歧视和同性恋困境的双重压力,用心书写同性恋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对展现一代同性恋变化发展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推进同性恋解放运动和同性恋文学的发展,带领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其中同性恋取向备受社会关注,由同性恋所衍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日趋增多。本文将从国内以往不同社会群体同性恋取向调查研究中,对同性恋取向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同性恋现象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汉英两种语言出现了许多对"同性恋"的称呼,从其中的一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从词义表现方面看,同性恋词语的称呼经历了从贬义、犯罪、医学科学用语到中性词义的变化。这些词语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认识,体现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及对同性恋现象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5.
Q:同性恋为什么不被支持?他们在一起并没有影响其他人啊!——蔡小逸南江县小河职中在传统文化里,同性恋是很难被接受的,好在现在社会的宽容度已经大了很多,对这类不一样的爱情持不褒不贬的态度,这对同性恋者来说是一种福音吧。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成长》2006,(10):9-9
柏林是欧洲最开放、同性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继7月底举行了吸引45万人参加的同性恋大游行后,9月初又举行了名为Folsom Europe的性虐待节,在著名的同性恋区舒能堡区街上展示了皮衣、铁链和蜡烛等道具。柏林市长致书面欢迎词表示,这样的活动正好适合柏林的形象,欢迎全世界的同好来参加。主办该活动的柏林旅游公司表示,性虐待节收入的一部分将捐给舒能堡区当地的托儿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同性恋这类亚文化现象入手,试图在情色元素与人性关怀的前提下,解决同性恋题材影片传播过程中的尴尬,并提倡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相融合,促进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鲍德温是一名美国黑人作家,他是最早向社会公开同性恋观的美国黑人作家之一。詹姆斯·鲍德温先后出版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乔万尼的房间》、《另一个国家》揭示了詹姆斯·鲍德温同性恋的发展历程。三部作品分别表明同性恋从讨厌到愤怒、悲伤再到接受的发展历程。詹姆斯·鲍德温一生的经历也十分的坎坷,他面临着种族歧视的压力和同性恋的双重压力创作这三部作品,就是向人们揭示同性恋人的现实生活以及他们内心思想活动。鲍德温的三部作品相继问世,同时也推进了同性恋的解放运动和同性恋的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白先勇认为同性恋是人性的一部分,他所写的是同性恋的人,而不是同性恋,他以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看待同性恋,作品充满了生命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三对同性恋关系分析他们共同的特质:对生命有强烈的渴求与执着;爱情建立在怜悯的基础上;死亡情结。其次,根据《孽子》,从社会人生各方面渲染同性恋者的人生悲剧,写他们人性艰辛向善的斗争、人性的破坏与抚慰以及父子关系所代表的中国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最后肯定白先勇探索同性恋题材的价值:深入人的精神与灵魂探索人的生存状态,反映出人类普遍被压制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同性恋政治学经历了道德神学、医学规训和同性恋解放的过程,其中二元论是建构身份政治之基础.在同性恋理论的发展脉络中,酷儿理论对反思同性恋研究起到关键作用,但酷儿理论本身也充满张力."红色酷儿理论"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阶级分析方法和酷儿理论,是传统酷儿理论的补充和批判性重构.借助这一批判性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同性恋身份政治、"橱柜"政治神学以及同性恋压迫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