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思以<三都赋>扬名于西晋文坛,是西晋时期重要的辞赋作家.他提出了"求真尚实"的辞赋观念,在西晋赋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有关他的辞赋观产生的原因问题,本文认为左思是为了迎合时代的心理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提出的辞赋观;此外还与他的个性思想性格及当时文人的辞赋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2.
明代在赋史上首次出现描写外国的赋,即董越的《朝鲜赋》和湛若水的《交南赋》。两赋在对古代朝鲜、越南的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中,表现出了明代文人强烈的颂美意识。颂美意识在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辞赋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倾向,董越与湛若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以他国之见闻鸣本国之强盛的写作方法,从另一种角度体现了"宣上德而尽忠孝"和"抒下情而通讽喻"的传统创作观,让我们对古代文人辞赋创作中的颂美意识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作为一位对古代朝鲜文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作家,其辞赋受到了古代朝鲜文人的推崇与拟效。古代朝鲜文人模拟其《红鹦鹉赋》《病暑赋》《秋声赋》创作拟效次韵之作,不仅承袭其主题、结构、句式、语言等外在的东西,也学习欧赋的散文化笔法,以散文入赋,不拘韵律。同时,古代朝鲜文人在拟效次韵欧赋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有的在深度上还要高于欧赋,在形式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欧赋,表现出了古代朝鲜辞赋偏好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白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以外,李白的赋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并深深地打上了唐代文化的烙印。但是由于李白卓越的诗歌艺术成就,似乎掩盖了他其他文学创作的光芒,学者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到他的生平与诗歌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其辞赋创作。李白青少年时期对汉赋的学习及逐渐形成的赋学观,使其辞赋创作在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及其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一面,在唐代赋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朝鲜朝中期的许筠与中国明朝的李贽,作为各自国家当时的异端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在文学观念上同中有畀,异中有同。这表现在文学功能观、文学表现观、文学创作观、文学发展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熹《楚辞集注》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辞赋观。作为理学家兼文人的朱熹,一方面,他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辞赋文学特征有较深刻认识。他主张辞赋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反对元病呻吟、不敢直谏、立意肤浅之作。他明辨辞赋二体特征:辞主忧伤怨慕,重在抒情,故缠绵悱恻;赋主欢愉颂美,重在铺陈,故巨丽宏博。另一方面,他评注辞赋,往往作经典解读。在辞赋的内容立意上,强调忠孝仁义之旨,带着极浓的理学色彩。因此,极大限制了他的文学艺术视野,表现出辞赋观的狭隘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许筠,受到当时中国明朝诗坛“诗必盛唐”复古思潮的影响,根据当时朝鲜朝汉文诗坛崇宋拟苏走向极端的倾向,提出与明朝复古派相同的“尊唐黜宋”的文学主张。但许筠又非完全照搬中国明朝复古派的理论,他一方面汲取了其注重性情的成份,剔除了其重视格调形式、一味拟古的弊端,另一方面又结合本国当时汉文诗坛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朝鲜诗坛史上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性情”观。  相似文献   

8.
鉴于学界对魏收辞赋研究几近空白的现状,笔者拟对其辞赋进行专题探讨,同时也涉其相关的文学思想和"为魏公藏拙"问题。魏收辞赋在形式上极富藻饰,辞美文丽,文风华靡,这是其赋作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在内容、主旨上具有质实情真、充实刚健的特点。其辞赋体现了南北优长文风的融合,是"合其两长"的"尽善尽美"之作,应视作盛唐文风的滥觞。在文学思想上,一是魏收最为推崇辞赋,认为这种文体的藻饰之美最能体现作者的才华,成就其"大才士"之名;二是魏收将文辞华靡视作批评文章的标准,轻视"典正"之作。徐陵"为魏公藏拙"的真实原因,应是其被久拘北地而对北齐产生了民族仇恨心理,以致拒绝传播其文化。文章主要采用考证法对此选题进行讨论,以期对认识魏收赋作的原貌,定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其文体观,厘清"为魏公藏拙"之因等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二赋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赋作的序文所述侧重点不同;向赋含蓄隐晦,寄意遥远,许赋直抒悲愤之情,情感炽烈。对二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中朝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白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以外,李白的的赋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并深深地打上了唐代文化的烙印。但由于李白卓越的诗歌艺术成就,似乎掩盖了他其他文学创作的光芒,学者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到他的生平与诗歌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其辞赋创作。李白青少年时期对汉赋的学习及逐渐形成的赋学观,使其辞赋创作在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方面展示独特的一面,在唐代赋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中叙述了徐复先生与黄侃、朱希祖的交往,以及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的一批学人,曾亲炙于前辈大师,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他们的学术事业及学术成就早在30、40年代已打下根基。这批学人对近数十年的学术发展和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得享高寿又保持学术活力的学者,对端正学术方向,建立学术新范式,培养后继人才,影响巨大,成为1978年后学术支柱和学界领袖。南京师范大学徐复教授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了解老一辈学者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活动,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治学精神,探讨他们的学术贡献,继承并弘扬前辈的优良学风,无论是对推动具体学科的发展,对端正当代学术方向,还是对弘扬学术文化精神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14.
读到徐复先生的<訄书详注>,感到非常亲切.因为23年前我曾经跟徐先生学习,徐先生为我们讲解过<訄书>.  相似文献   

15.
从中日两国古籍记载时间看,日本的神武天皇要早于中国秦朝的徐福。但若要理性地从思想的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发展条件等方面考虑,徐福应该早于日本的神武天皇的时代。所以就以这几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不但有大量诗歌传世,还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李白的文章从数量上和质量上看在盛唐都属上乘,堪称盛唐骈散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李白的文学成就与李白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密不可分,而《庄子》则是李白学习的一个重点。李白文对《庄子》继承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庄子》中的神话故事充实了李白文的内容;二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李白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李白文展示出了大量的道家思想,如齐物论、道家的时空观以及功成身退的思想等等,这些道家哲学思想丰富了李白文的思想内涵,其中齐物论还为李白文提供了辩证的思维工具;三是《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对李白清雄奔放文风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复先生问学章太炎、黄侃,为专治轮嘉以来朴学奠定基础。他尊师重道,发扬老师爱国情操,拓展师门学术,毕生读书治学,弘扬民族文化,献身国学研究。他助人为乐,提携后进,一切为了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复先生(1912—2006)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古典文献学家、教育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二任会长和名誉会长。六年前,他以九十五岁高龄辞世,可算是中国学界鲜有其匹的享年近百的长寿老人。今年是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大家——徐复先生的弟子门生、私淑友朋,以及众多景慕先生道德文章的学界同仁,在先生曾经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大半生的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术研讨会,以纪念徐老先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易》日:“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论语》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我们纪念前辈学者,就是要从先哲的前言往行,亦即历史的资粮中汲取营养,鉴古用今,继往开来,使中华文化血脉贯通,发扬光大。就我看来,徐复先生的一生,始于帝制终结、民国肇基之初,学于外忧内乱、风雨如晦之时,有成于抵御外侮、政权更迭之秋,恢宏于国学复兴、传统接续之日。他的一生,见证了百年中国的兴衰,亲历了现代学术的更替,择善而固执地守望着传统文化家园。他情系中华学术文化,秉承师说而因端发挥,是大陆章黄学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中日韩三国都拥有丰富的徐福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特别是转化为旅游文化产业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对徐福文化资源特征的再认识是共同开发的必要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就开发徐福旅游文化资源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赋”在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前者指假物取类、长于修饰的文饰之语,后者指“不歌而诵”或“不歌而诵”的诗“。辞赋”的得名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不了解“辞”“、赋”的特殊涵义,对扬雄“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划分就不可能有一个透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