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歌作者聂耳的《卖报歌》,半个多世纪以来,和他的其他传世之作一样被传唱了几代人。 这首歌是怎样诞生的?不久前,笔者在上海访问了“卖报小行家”、聂耳《卖报歌》的生活原型杨碧君老人,她首先向笔者披露了《卖报歌》的由来。 1933年初春,在上海的霞飞路、吕班路口,人们总能见到一位瘦弱的小女孩在卖报,这个卖报小姑娘叫小毛头。就是今天的杨碧君老人。  相似文献   

2.
提到中国儿童歌曲,没有一首比《卖报歌》流传更广的了。不少两鬓斑白的老人童年时都曾唱过这首歌,并且永生不忘。小学生、初中生、甚至带稚气的幼儿,也都喜欢唱这首歌。那这首歌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呢?《卖报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于1933年创作的。聂耳特别爱孩子,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的37首歌曲中,有6首是为儿童写的,占了他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除了《卖报歌》以外,另5首儿童歌曲的曲名是:《小野猫》、《牧羊女》、《雪花飞》、《小工人》和《卖报之声》。《卖报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班超 《课外阅读》2015,(2):14-15
<正>那是2000年抑或2001年,在我还很年轻很年轻的时代,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小小的阳台,阳台上有一盆小小的指甲花,指甲花的旁边,坐着一个女孩。她的爱华随身听里,放着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半岛铁盒》。他一句句含混不清地追问着"怎么会这样子",我也在心底追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子。好像审美走到了一个小小的岔  相似文献   

4.
何亚娟,网名“落了一夜泪(泪泪)”,是我的铁杆作者。一次在电话中我们谈得很投缘,逼人的灵气委蛇在她的话语顿挫中,笑声朗朗让我仿佛感到一抹阳光穿透电话线向我袭来,末了她问:“能不能写写我?”又是一阵无邪的笑声,于是我搁下电话细细回味着她的倾诉。为什么叫“落了一夜泪”?她笑起来,说那其实只是很随意的一个名字罢了。刚开始在“榕树下”注册的时候想过很多富丽堂皇的名字,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个名字。为此她还写过一篇散文《一尾流泪的鱼》,将它视作对自己名字的最佳注解。现在,网络上很多朋友都亲切地叫她泪泪,而现实中她的真名则常常…  相似文献   

5.
    
她是我在旅途中认识的一个女孩。名字很好听,叫林念。初次见她是在苏州的狮子林。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在长廊里站着,看旁边的女孩弹古筝。她也在听,后来上前弹了一首《渔舟唱晚》。我便开始关注这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你几岁开始学古  相似文献   

6.
1996年,我听到了《暖风》,在那个情歌泛滥的年代,面临毕业的我被这样的一首歌深深打动着。自然而然地,我也记住了一个名字--小刚! 2002年,网上的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首歌,名字叫《黄昏》,他告诉这首歌的演唱者叫周传雄。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偶尔想起那个萦绕我学生时代的声音,也断断续续地听了不少周传雄给其他歌手写的歌。然而这两个名字好好地平行于我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从朋友的口中,我才顿然知晓自己的后知后觉……2003年最后一个月份的第一天,我见到已经兜转了大半个中国的他--是小刚也是周传雄,告诉他上面的这些事情,他笑了,笑容里带着错愕又骄傲的感觉,一如《我在身边》歌词本上的所写:  相似文献   

7.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一首《卖报歌》,在神州大地传唱了半个世纪,成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群众歌曲。这首歌的作  相似文献   

8.
纸玫瑰     
随着时代的发展,恋爱,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虽已不是神秘的,但在中学校园里总是不被提倡的。面对《邶风·静女》、《孔雀东南飞》、《边城》等有关爱情的课文,我们语文教师总是有选择地讲解。那天,我给学生讲沈从文的《边城》。对于翠翠美丽而纯洁的爱情,我大胆地讲解着,小心地回避着。突然我发现一个女同学正低着头,不知在干什么。当时我并没有把她叫起来。放学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她低着头,站在我面前。由于刚刚教她们,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阮梦竹。”好富有诗意的名字!“上语文课时,你低头做什么?”“折东西。…  相似文献   

9.
说出我的名字,你一定会想到下雪,因为我叫雪宁(nín$)。妈妈说生我的时候,正在下大雪,她希望我的皮肤白得像雪,成为一个文静的女孩,所以我就叫雪宁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我了吗?当天空飘(piāo)起雪花,希望你想起,有一个女孩叫雪宁。胖胖插话看人家的名字多可爱!我为什么就叫胖胖呢?不行,得问问《新作文》的编辑阿姨为什么给我起这个名字——有一个女孩叫雪宁!112500$辽宁昌图县育才小学二(1)班@车雪宁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个寂寞的秋,平静的湖面上没有涟漪。女孩仰起那张天使般的脸,满怀期望的问:“老师,你能为我写首歌吗?”老师点点头,微笑着答应了,然而就在第二天,女孩却离开了这个世界,死于车祸。老师很伤心,望着秋天里这场无声的雪,他写下了一着歌,歌名就叫做——《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我确信它的存在,因为我一直被这首歌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和妈妈参观了上海美术馆. 一进展览厅,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的画儿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有一幅画名叫《迟到的人》,画面上有一个美丽的少女正在伏案沉思.她穿着黄白相间的纱裙,静静地坐着,她的脚边安静地卧着一只可爱的小狗.这幅画形象逼真,令人浮想联翩.这位美丽的女孩是谁呢?她在想什么?她在等什么人?那个人为什么迟到呢?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给小班的孩子上美术课.小朋友画画前,我为每位小朋友在画纸上写上了各自的名字.忽然,一个小朋友大哭起来,我急忙走过去,轻声地问她:“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摇了摇头.我又问:“那你为什么哭?”她指着画纸上的名字,呜咽着说:“这不是我的名字.”我看了看,画纸上写着“何健欣”三个字,没错啊,她不就是何健欣吗?便对她说:“你不是何健欣吗?”“是啊!但我的名字不是这样写的.”我疑惑了,怀疑自己是否写了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我的名字很特别,叫王罡。我不大喜欢我的名字,因为这个“罡”字很难读,不认识的人不是叫成“王四”,就是叫成“王正”,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认字读半边”吧!有一次,我生病去医院就诊,挂了号之后,就在候诊室里等着。不一会儿,一位护士大声喊道:“王四,进去。”话音落下,无人回话,她又大声喊:“王正来了吗?王正,王正”……”连叫了数声,仍然无人回答。我坐在长椅上,一边不时地咳嗽、呻吟着,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直到听医生叫了声“36号”,我才知道刚才的“王四”、“王正”都是在叫我。像这样的事,我一口气能说上一大串。  相似文献   

14.
背后的故事     
形容她,多半离不开这几个词:单纯,善良,真诚她说话不是那么连贯,喜欢夹一个大大的"呃"梁咏琪为她写了一首歌,叫《戴眼镜的女孩》她是一个真人版的麦兜,一个在自己的世界里梦游的傻孩子,周笔畅。一朵花,即使在幽深的山谷,安静地开放,在它盛放的过程,已经完成自身生命的一种圆满。  相似文献   

15.
"卖报,卖报!买一份报纸,献一份爱心!"在妈妈的鼓励下,性格内向的我双手扬着《江海晚报》,涨红着脸,站在通城人气最旺的大型超市大润发门前广场上,轻声地吆喝着.可是来往的行人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我.几分钟过去,我有些泄气了,声音也越来越小. "来!儿子,我们再真诚一些,热情一些,大声一些试试!"妈妈一边说,一边拉着我迎向一位戴眼镜的阿姨.阿姨停下脚步看着我们,我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忐忑地说:"阿姨,卖报,卖报……《江海晚报》,我们卖报的钱是用来捐助孤寡老人和……和……"因为紧张心急,我语无伦次了. "别急,小朋友,慢慢说.你的报纸卖多少钱一份啊?"  相似文献   

16.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我们班的小歌星边唱着卖报歌,边分发着报纸。见到新报纸,我们一齐围了上去。在最新的《教育专刊》第四版上印着许多老师的名字。在骨干教师中,我们见到了熟悉的名字——万进。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中等个儿,一双浓而密的剑眉,一双不大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风一吹,那乌黑的头发在空中快乐地跳起了迪斯科。啊,简直帅呆了,酷毙了! 以前在五年级时,我们就听说万老师喜欢作文,简直是一个“作文狂”。听到他教我所在的班级,我差点儿没吓晕过去。不过经过一个  相似文献   

17.
爱情记事本     
年前,在一个秋高气爽、碧空万里的午后,我和一个叫小玉的漂亮姑娘对坐在校园的大草坪上,边懒洋洋地嚼着草根晒着太阳,边漫无边际地谈论着友谊、爱情、理想、人生等崇高得让人头疼的问题。小玉说,每个女孩都一样,不管是否喜欢那个追她的男孩,但只要有人追总是件觉得幸福的事儿。我想这就是虚荣,便追问了一句:“是吗?那为什么女孩在有人追的时候总是躲躲闪闪,扭扭捏捏,故作矜持呢?”小玉婉尔一笑,临走时扔下一句:“傻样儿。”当然也有不傻的,通常被“傻样儿”们视为高手,他们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情圣”。高手出招总能出其不意,火候得当,三下…  相似文献   

18.
“月亮上的蝴蝶”不是一首歌的名字,而是人们对一个女孩的爱称。这个美国女孩住在一棵高大的红杉树上,她的真名叫朱丽亚·希尔。  相似文献   

19.
亲人之间     
一、唱一唱或读一读。(唱出美好的情意。)学习提示:这首《摇篮曲》,莫扎特曾为它谱曲,请你边唱边回忆,体验自己曾被妈妈抱在怀里,安静入睡的美好感觉。二、读一读(边读边把文中你觉得新鲜的词语圈出来。)小侄女上幼儿园没几天就能歌善舞了,时常溜进我的书房,伏在我背上,甜滋滋地喊:“大伯,你写的字我都认得,老师才教的。”“大伯给你写个字你认得吗?”我在纸上写了她名字的一个“洁”字让她认。“认得,就是我呀!大伯真笨,连我都不认识。”她反而考我了,逗得我大笑不止。小侄女又抓住我的笔,自己在稿纸上写上她的名字:张洁。然后把纸放在我眼…  相似文献   

20.
筱禾 《神州学人》2000,(6):29-29
那日,同事购得十几本“留学生”的书,有编的,有著的,办公室的几个人围着这些新书挑来拣去,品头论足。书的编著者多是熟悉的名字,有的还是认识的朋友。大家边翻选着,边搜索着大脑里的储存信息,交流着作者的过去与现在,评说着文字与文体。我是在翻过了几本之后,翻到了曹明华的《世纪末在美国》的。看到“曹明华”的名字,我的大脑也迅速启动,检索着近乎遥远了的信息。“这个曹明华,是不是十年前写过《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的那个上海女孩?”我似肯定又不确定地说。“会是那个女孩吗?”有人疑问着。“那个女孩文字不错的。”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