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社会的美好愿景。通过叙事学、结构学、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探析《孔乙己》在人才培养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光照日月,传颂千古。 早在一九二三年十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极其仰慕,并推崇地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一九三一年,瞿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给他的  相似文献   

3.
题为唐白行简撰的《三梦记》这篇传奇小说,保存在元末陶宗仪编纂的《说郛》里。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曾提到它,没有对它产生怀疑。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先生的《唐人小说》也都把它作为白行简的作品收录进去。其实,这篇传奇小说是后人编造,假名白行简的伪作。开始发现这篇传奇小说有点问题的,还是鲁迅、汪辟疆两位先生。这篇传奇小说在讲了刘幽求妻、元稹、窦质三个做梦的故事后,附带讲了一个长安光德里张氏女做梦的故事。这个故事以“行简云”开头,以“会昌二年六月十五日也”结尾。《唐宋传奇集》  相似文献   

4.
阜新  徐红 《职大学报》2014,(2):8-11,72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悲情小说,鲁迅先生创作的这曲悲歌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女性读者感受尤为强烈而持久。对此间深重的悲剧成因,笔者从女性的视角就子君缺乏自主性的人生观念、子君与涓生人生追求缺少契合点、子君没能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等方面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悲剧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他生前并不快乐,死后更是可悲。即使到了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鲁迅。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没有把鲁迅先生当成一个文学家,一个思想家,而更多的把他当成一个政治家,这是特定的时代强加在鲁迅先生身上的悲剧。那么在静下心来认真地、全面地研读他的作品之后,或许才能领会到鲁迅先生在文学上、思想上的深刻性与前瞻性,才能真正理解他。  相似文献   

6.
朱莉娅·罗威尔(中文名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全集》是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最新最全的一部,为鲁迅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充分肯定蓝译的同时,通过分析选自蓝译《狂人日记》、《孔乙己》、《社戏》、《祝福》和《弟兄》等5篇短篇小说中的6个具体译例,深入分析探讨了蓝译中出现的误译.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指的是一个文本与存在于此文本中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和郭松棻小说作品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以此观照作家的精神世界。郭松棻的短篇小说《雪盲》与《孔乙己》及鲁迅存在互文现象。两部小说的不同文本相互参照、交互指涉,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这个独立的系统又与鲁迅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个大的互文关系。这种关系从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社会对个体的压抑以及个体生存的孤独哲学三方面来体现出来,共同演绎了一个伟大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8.
二十多年前,我在文化馆工作,工作之余,同事之间经常聊天,天南海北的,什么都聊,更少不了流行话题。电影《少林寺》的上演,掀起了一股武术热,于是,中国功夫便成了时髦的话题,在一次聊天中,一位搞京剧的同事讲了一段有关中华功夫的故事。据他说,过去,他住的那片,也就是南横街一带,曾经有个守备胡同,怎么叫这么个名呢?有个来历,说的是有一家子,万般无忧,但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作为一个悲剧形象在《红楼梦》中已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和描绘,对于她的悲剧在“红学”中早有众多的学者作过系统的分析。作者曹雪芹尽情渲染的宝黛爱情悲剧这一全H的主要情节,给予我门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当我们对这个形象进行研究时,总是众口难于归一说,甚至“几挥老拳”,这就不能不从这个形象的悲剧性质及如何形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关注妇女问题,呼唤妇女解放,是鲁迅先生反封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鲜明主题之一。被称为“妇女三部曲”的《明天》、《祝福》、《离婚》,就生动而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角爱丝梅拉达艳丽、善良、纯真,寻觅着美好绚丽的爱情,最终却被无情的现实所吞噬,为爱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的美好撕碎了给人看"。大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凭借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构建和细腻同时又不缺乏深度的艺术创作方式,谱写出了爱丝梅拉达短暂人生中的爱情悲歌。  相似文献   

12.
严家炎先生曾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书中这样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走向成熟。”①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巨大,也足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鲁迅小说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是与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悲剧性完全分不开的。离开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便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也削减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在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鲜明而活现的人物形象中,又尤其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心灵感触的震动,同时还伴随着几缕幽幽的伤感和几分莫名的怨恨。也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②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第一类是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他们遭受了叫喊于生人之中,而人们却并无反应的可悲下场。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他惨遭压迫,面临绝境,不但抑郁而痛苦,而且总在焦灼中思索、期待和追求着,以致于被迫而疯狂,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思想情绪的艺术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3.
对《祝福》主题的观察与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看法各异。在20世纪50年代政治话语模式下,人们多以革命的眼光看《祝福,》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这样的观察,固然可以突出祥林嫂形象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但同时遮蔽了《祝福》的另外一些重要主题内涵。从“怀疑者”与“觉醒者”的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应如此理解《祝福》的主题: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有着深深的体味,他的心灵深处因之有着莫大的悲哀。他敬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人,格外敬重那些能够在人生的痛苦中觉醒的人。《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所有觉醒者与先知者——甚至包括他自己——的伟大同情与深深祝福。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陆京梅 《阅读》2011,(9):21-23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何使语言描写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呢?写好提示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汉语方言中,玉溪方言别具一格,特别是喉塞音[][]和喉擦音[h]与普通话的舌面后塞音[k][k‘]和舌面后擦音[x]整齐对应,是别的汉语方言点上极少见的。这一现象曾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赵元任先生在给杨时逢先生编著的《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台湾1969年出版)写的《序》中,特别对玉溪方言讲了一段话。他说:“离昆明不远西南一点玉溪一带,就有腭塞音读喉塞音的现象。例如‘可够了?’念成  相似文献   

17.
《雷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作品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以及直击人心的人物悲剧,深深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周朴园,他所体现出来的人物个性以及在剧中的地位等等,都为曹禺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悲剧式戏剧的发展做了十分重要的贡献。那么,周朴园到底是以一种什么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呢?曹禺又想要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什么呢?下面笔者就从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形象,专制、蛮横、自私封建家长形象,自私和伪善的伪君子形象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说:“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贴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今夜看出来的大题目是‘论辩的魂灵’。”“辩论的魂灵”是什么玩意呢?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摘录了许多条,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用词精妙传神,尤其是同义词和动词的运用,更是千锤百炼,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有利于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悲剧艺术是从审美角度讲的,它是指美学范畴的悲剧,即黑格尔所说的“悲剧性的艺术”。其悲剧性可以渗透到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影视艺术等各种门类的艺术中。如戏剧《哈姆雷特》、小说《水浒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柯勒惠支的版画《俘虏》、古代乐舞《国殇》、电视剧《渴望》等都是悲剧艺术。悲剧艺术以戏剧类型的悲剧为主而兼及其他门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