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篇看似平常,但又发人深醒的文章。一位母亲,在家长会上不止一次听到老师对儿子的批评,从幼儿园到高中,她没有听到过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的确,她的儿子并不聪明,但是,她没有在儿子面前批评他。反而是鼓励他,对他表示赞许,这位母亲无疑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提示] 这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是一位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写给她那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儿子的。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拳拳的母爱。这位母亲为了激发“网虫”儿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不至于对自己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竟别具匠心,运用了大量网络名词连缀成文,在幽默诙谐的调侃中耐心规劝。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肯定会被她的儿子所接受。因为这种深沉而伟大的母爱.足以感动所有读过这封信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作为儿子的我的心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是伟大的妈妈将儿子雕琢成了她心中的天使。许多年前,那个闷热的午后,母亲忍着无比的痛,将我带到了人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4)
在作为儿子的我的心目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是伟大的妈妈,将儿子雕琢成她心中的天使。许多年前,那个闷热的午后,母亲忍着无比的痛苦,将我带到了人世间。看到小小的我,母亲苦涩的面容变得甜滋滋的,那份为人母的喜悦,使她忘掉了身上的伤痛,流下了欣喜、动情的泪水——这是爸爸告诉我的。我知道,母亲自那天起,就成为了一位艺术家,她心中坚定地相信我这块小石头里蕴藏着璞玉。她要做一名雕刻家,把我雕琢成她心中最美好的天使。  相似文献   

5.
爱的姿势     
这是美国芝加哥一条繁华大街春天的一个上午。一位母亲领着儿子穿过马路到对面商店去,刚到马路中间,悲剧发生了,一辆汽车飞驰而至撞倒了母子二人。母亲顾不上感觉自己哪里伤痛,迅速从地上爬起来寻找儿子,她看见儿子正压在汽车轮下,她不顾一切地冲上去用双手去掀那沉重的汽车。_________救出儿子。汽车毕竟太重,她只是掀起一点点缝。儿子救不出来,但这位母亲一直使足了力气,保持抬车的姿势,以减轻孩子身上的压力,_________路人救出孩子。人们去喊那位母亲,可母亲始终站在那里,仍然保持着那____________的抬车的姿势,没有一点回…  相似文献   

6.
一天,香港的一位母亲突然发现儿子的校服口袋里有一包烟,在她严厉的责问下,儿子说那是同学要他代为收藏的。第二天,母亲来到儿子学校与他的班主任见面,结果真相大白。知道儿子已染上了吸烟的习惯后,她边哭边骂的跟着儿子后面回了家。第一天是骂,第二天是劝,母亲又声泪惧下地说,自己没时间好好看管儿子,是自己的错,希望儿子能“回心转意“,戒掉吸烟的陋习,好好读书学习。可惜做儿子的什么也没有听进去。第二天,她要那吸烟的父亲去劝劝孩子。欠缺劝说能力的父亲从房里出来只能说一句:“你要吸我也也没办法,不要吸那么多吧!”其实,这孩子已多次…  相似文献   

7.
王国军 《高中生》2008,(8):61-61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女人早就准备好了,女人有恐高症,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儿子也笑了。  相似文献   

8.
有位朋友向我介绍说,他的一位亲戚的儿子被某名牌大学录取了,而且这功劳应主要归功于孩子母亲,因为她对儿童心理很有研究。当她的儿子上小学时,家长会上,老师私下里跟她说:“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全班53人,你儿子排名49……”回家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名28……”儿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候着老师指责她的儿子,结果她没有听到。散会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恐怕有危险。”回到家里,母亲再次向儿子竖…  相似文献   

9.
大家还记得吗芽1999年10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古老而永恒的丰碑》一文中,写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在缆车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在南京“7·31”空难中,人们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九个月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当缆车以疯狂的速度从空中下坠的瞬间,母亲想到的是保护自己的儿子,不,也许她根本就来不及想,举起儿子是一种潜意识的支配。人们常常赞美母亲的慈祥,母亲的伟大,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可在母亲身负重伤奄奄…  相似文献   

10.
一天,香港的一位母亲突然发现儿子的校服口袋里有一包烟。在她严厉的责问下,儿子说那是同学要他代为收藏的。 母亲来到儿子所在的学校与他的班主任见面,结果真相大白——儿子已染上了吸烟的毛病。母亲边哭边骂地跟在儿子的后面回了家。  相似文献   

11.
鲁瑞——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养育了成为现代著名作家的鲁迅,同时也以她母性巨大的力量决定了鲁迅大半生婚姻的不幸。1906年,正当鲁迅受“画片”刺激准备“弃医从文”时,母亲鲁瑞却连下几道“金牌”,召他回故里结婚。鲁迅爱慈祥伟大的母亲,母亲更爱早熟并谙于世事的长子。当她听谣传长子在日本私定“终身大事”,并且已带着妻、子在神田散步,“乐不思蜀”时,她着了急。因为丈夫早已过世,儿子的婚姻大事应由她来决定,天经地义,自古如此,她不能放弃这一“神圣”的权利。而鲁迅也深知母亲怕“看不见自己儿子”的内心痛苦,因为她在丧夫后,靠对儿子的希冀、期盼为精神支柱,艰难地支撑着早已困顿的家庭,并在世人白眼的凄惨境况下,挣扎着供三个儿子读书。如今长子已成人,她多么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以减轻她多年含辛茹苦的负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     
有一位母亲比自己的母亲更伟大,那便是——中国。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年悠悠贯穿的河川;那脊背,虽老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那宽大而慈爱的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伸展她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至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的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含着多少的辛酸,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辉  相似文献   

13.
于无声处     
曾听过这样两个故事,令我感触颇深。有位做母亲的,苦于与她那上中学的儿子不能沟通。她苦口婆心地与他谈,谈,谈,……却总是没有效果。一天,儿子在学校又惹了事,这一天母亲却突发喉炎失了音。当她拉着孩子的手与他面对面坐下时;她急啊,气啊,可是不能说一句话,只是紧紧地将孩子的手握在手心,很久,很久。第二天儿子对母亲说妈妈,你昨天什么都没说,但我什么都明白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使母亲热泪盈眶。同样出人意料的是某电视台拍一个有关军队的专题片,那解说词几经修改都不尽如人意,好不容易才定稿。播出那日,荧屏上万人方阵…  相似文献   

14.
最后心愿     
26岁的母亲凝视着她那罹患血友病而垂死的儿子。虽然她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同时她也下定决心,就像其他为人父母者,她希望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实现所有的梦想。如今这一切都不可能,因为病魔会一直缠绕着他。即使如此.她仍希望儿子的梦想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开心词典     
喜欢的原因母亲正在和儿子谈论他的女朋友。母亲问:"她为什么喜欢你?""那很简单,"儿子毫不谦虚地说,"她认为我英俊、风趣、聪明、能干……"  相似文献   

16.
一个年轻的姑娘在她刚结婚不久的时候,丈夫死了,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对儿子倾尽所有,总是满足儿子的一切要求。后来儿子大了,娶媳妇了,然而这个儿媳妇看婆婆极不顺眼,想尽一切办法虐待婆婆。终于有一次,儿媳妇挑拨丈夫要婆婆的心,儿子早已习惯对母亲予求予得,于是,他向母亲提出要她的心。可怜的母亲毅然开膛捧出自己的心。满心高兴的儿子捧着母亲的心一心想拿回去给媳妇,不料一块石头拌住了他,他重重地摔倒了。这时,传来了一个焦急而心疼的声音“孩子,你没摔疼吧!”原来是母亲那颗热平乎的心…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常常撕咬着我的内心。  相似文献   

17.
女人 母亲     
她是一个儿子的母亲,也是这世界的女人。女人在屋里做着饭为了她心爱的儿子,为了那叛逆的少年。女人有时觉得儿子自私得让她伤心,从小便如此,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手,不然就哭天喊地,耍赖睡在地上,也不管周围是否有很多人。女人不明白,儿子小小的身体怎么会发出那么大的哭声,怎么就那么倔强,最后总是女人以妥协收场。  相似文献   

18.
悠悠乡思     
有些事情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无论别人怎么对你说,你也很难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甘、其中的甜、其中的苦、其中的酸。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那祈盼的双眼、儿子那娇小的身影,还有妻子信中的话。 临出国那天,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下楼来送我。母亲没再说话,然而我从她那盈满泪水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她要对我说的一切。儿子还小,还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离别,但他可能也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  相似文献   

20.
爱的力量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她比天空还博大,比大海还深沉。今天是星期三,我们上了《秋天的怀念》一课。这篇文章讲道:作者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此时也有重病,可是母亲不顾自己的身体,一直关心着自己的儿子,直到去世。可在她临终前,她还想着自己的儿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