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国萍 《考试周刊》2011,(23):59-60
《语文课程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能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已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先决条件,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旧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写字教学,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不正确,学生也不愿意主动写字等不良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3.
一、题解 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谈一谈每一段的教学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献龙 《学周刊C版》2014,(9):149-149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汉字教学。汉字教学不仅仅是教会汉字,更应教会学生如何规范地书写汉字。《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学的目标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教会学生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教会学生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教会学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项任务是否能够及时完成,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系列学习任务能否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第一学段即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即3~4年级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即5~6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相似文献   

6.
龙慧 《吉林教育》2006,(7):57-58
一、如何认识“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运用不同概念的目的是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体现教学的梯度区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先生在《“写话”、“习作”与“写作”辩正》一文中对“习作”作出阐释:“从教师的角度看,‘习作’只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写的训练,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虚拟的写作,不是一种真正的写作。”  相似文献   

7.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相似文献   

8.
韩锋 《小学生》2010,(11):36-36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1-3,4-6,7-9年级分别为第一、二、三学段),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各学段(特别是第二、三学段)之间数学课程的联系更是密切。为了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使七年级的学生能够顺利自然地适应新学段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年级),“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像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相似文献   

10.
刘洁 《甘肃教育》2014,(21):46-4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目标分为四个学段,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学段称之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之为"习作",第四学段称之为"写作"。称谓不同,作文的性质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小学阶段的作文起点从"写话"开始,第二、三学段进入练习作文阶段,即习作,其性质是练笔,不是创作。因为是"习作",所以在内容上要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强调"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  相似文献   

11.
小学第二学段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是由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课标”精神和对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要求,新世纪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  相似文献   

12.
一、题解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的写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可见写字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写得好,还要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到了第三学段,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达成度,却忽视了学生写字习惯的继续培养和有效写字方法的指导,以至于学生的书写每况愈下。学  相似文献   

15.
刘如燕 《广西教育》2014,(45):49-50
正关于"书面语表达"这个概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表述: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为"写作"。这间接表明,在书面语表达的教学方面,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从新教材的编排上看,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以识字、阅读为主,语言表达以"听说活动"的形式呈现,注重培养听和说的  相似文献   

16.
刘西平 《文教资料》2012,(22):54-5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识字与写字",新增加了第四条——"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而这是第二、三学段就应当达到的目标,足以表明相当多的初中生书写素养亟待提升,他们不仅写字姿势不正确,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于此,作者结合书写教学实践的尝试和体验,从培养书写兴趣、规范书写姿势、把握书写技巧和提高审美情趣等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对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做到用笔顺规则来正确地书写汉字,它是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首要任务。由此看来,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笔顺来写字,就是我们第一学段老师的重要任务。学生笔顺不对,那么写字首要目标的达成就是空谈。写字是一项技能,凡是技能的掌握都需要训练。为此,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还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时期。写好毛笔字对学习硬笔字有引路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毛笔字教学要求为:第一学段(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硬笔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  相似文献   

19.
陈珊珊 《教学随笔》2016,(8):151-15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对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写字要求,还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认识“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运用不同概念的目的是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体现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