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己、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重视日常写作训练,增加学生的情感积淀 新课标不断强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随时记录身边的事或心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那么,高中作文如何才能成为有感而发、有个性、有创意的优秀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王应辉 《现代语文》2009,(9):123-123
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不仅概括了最新的作文教改成果,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写作的本质和规律。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实施写作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表达与交流”部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和交流方面建议: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实健康”,“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发现,“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出现达19次之多。以新课标为精神指针。寻找一种新的作文教学路径,“体验式作文教学”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满着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对此,《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其具体的阐述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7.
如何指导学生习作?新课标这样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思想在呼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陆楚云 《师道》2009,(7):62-63
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中多方面地积累材料,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有“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相似文献   

10.
<正>创意表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表述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每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借助写作把这些内容有创意地表达出来,可见有创意地表达需要训练和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即“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1.
课改实验以来,作文教学按照“新课标”提出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的要求,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在考场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章无法地写”的现象。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在“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开题会上,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新考试精神要求学生“负责任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有关人士透露了2005年高考作文的最新动向:“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鉴于此,作文备考不可缺少以下“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了”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要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笔者从“激”、“创”、“引”三个方面对写字教学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目标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表达,写作,多想多写。这三个词给出的是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说自己看到的,写自己想写的,在多想多写中习惯于写作,养成写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李文华 《现代语文》2010,(8):131-132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语文新课标不仅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就首先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且还在以后的学段中反复强调“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还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提倡个性化写作,具体阐述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显而易见,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传递思想、交流信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人手,引领学生写出独具鲜活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张政 《辽宁教育》2003,(3):37-38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表达中却通篇避开了“作文”这两个字,在第一学段中称之为“写话”,在第二、三学段中称之为“习作”。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变更,而是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把这一鲜活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呢?我想,应以“新课标”为依托,“新教材”为载体,从兴趣出发,努力体现“四个统一”。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讲的有创意的表达,显然不同于以往“让学生能清楚地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的提法,“写清楚”只是一种叙述过程的技能,“有创意”却是融入了  相似文献   

20.
洪高珍 《生活教育》2012,(24):39-41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以第三学段写作教学为例,阐述了通过“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玩写结合”与“评写结合”等教学手段,将写作教学融于学生生活实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