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细英 《亚太教育》2019,(10):122-122
新课标以及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高年级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关注的焦点。先写后教的教学方法与教师先教学生后写的传统方式相比,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写作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先写后教方法的教学优势和实践效果,希望可以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学生写"下水文",即在教师写作指导之前,学生仅知道写作内容的前提下现场完成的作文。教师依据学生的"下水文"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并通过指导前后,学生两次作文水平的比对,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实现"先写后教""以写促教"的写作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正>"教"和"写"是语文学科写作教学需要妥善处理的一对基本关系,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写作教学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写作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模式,即"先教后写"和"先写后教"。客观地说,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到普遍的认可,于是乎,更为接近"先学后教"的"先写后教"逐渐成为了众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首选。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先写后教"的作文教学思路似乎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刘琦 《教师》2023,(3):21-23
传统的习作教学存在缺乏归纳性、整体性、针对性等局限性,使习作教学陷入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的困境。为克服传统习作教学的不足,文章提出立足单元整体的小学高段语文先写后教习作教学范式,以提高习作教学的针对性。该范式基于单元整体理念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教学实践,文章作者先分析了传统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范式的局限性,后阐述了立足单元整体的小学高段语文先写后教习作教学范式的基本步骤,分析该范式的优势,以期为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教学包含了"教"和"学"两个基本要素,"教"为"学"而存在,"教"为"学"而服务,但在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关注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却不够重视。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参与合作,在教师指导下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获得体验,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指导高年级想象类习作时,教师应厘清"想象思维"和"想象表达思维"的关系,促进科学想象思维和文学想象思维的有机融合,通过"先写后教"实现学生言语想象思维的提升与言语想象表达力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关涉"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的学理关系。从专家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学生的角度看,"教什么"与"怎么教"原本就是一体的,甚至"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基于教学认知偏颇及策略选择异化的窘状,从学科、学力、学生"三学"维度,建构学生素养提升框架,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应遵从"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语文思维,学会智慧地、有价值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研学后教"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研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教"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课前、课堂的"研学"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后教"活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作文低水平重复现象,提出基于学生问题的习作评改教学实践,通过"先写后教,问题来源于学生;激发自主意识,经历习作的过程;打造评价单,评改于发展潜能区"的策略,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0.
先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是为"先研";在学生展示汇报后,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是为"后教"。让学生直面教材,走进教材,让"教学"变成"学教",实现先研后教。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学的过程."后教"是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先学"与"后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承.实施"先学后教"必须彻底改变教师的角色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善于激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应该遵循"深浅之道":教学内容的深浅选择应遵循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的本质;教学路径应遵循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由浅入深。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深""浅"之间进行转化,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呈现由"浅"而及于"深",又因"深"而归于"浅"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笔者在教学中学习借鉴洋思教学法中的几点心得。先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后教分层优化了学生,突出了重难点;训练强化了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因教而教"的内涵 近年来,根据一些教改实验的成果,教育界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对过去很长时间里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提出了批评.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注重教师的"教",也只是注重教师因"材"而教,而忽视教师因"教"而教.王夫之说:"夫学以学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及教学任务、目的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必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本文讨论教师如何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从探讨因"课"制宜,到贵在得"法",着重介绍得法的四种途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原则;以学法带动教法,教法促动学习方式;反思教学,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寻求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成:内涵阐释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生成"意指教师指导学生从"生’’到"成"而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它包括了生成性的教与生成性的学两个方面。生成性的学是相对于被动接受而言的,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生成性;生成性的教是相对于静态预设而言的,更强调教师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生成"是一种整合生成,具有自然性、创造性、未竟性等特点;"教学生成"不仅强调"学",也重视"教",不仅注重对过程的分析,也重视对结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丁炜 《现代教学》2013,(11):31-31
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书面家庭作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践行后"茶馆式"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学后教,注重合作一、1.给足时间,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传统的识字教学,教师往往把要学的生字先写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学生逐步分析读音、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结果往往是教师兴致高昂,学生却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指以学代教,更不是因学废教。"教"不能一味地被"弱化",而应该得到"正强化"。教的"正强化"是指教学中教师该指点的时候给予指点,该矫正的时候积极矫正,该推动的时候能在后面给学生一个"力",教得"正"逢其时,"正"适其度,"正"对其人。语文课堂上实现教的"正强化"要求教师要"敢教",能用得体、得力的行动昭示学生"向我学";也要"善教",能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9.
先学后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有三个措施:"先学",以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教",组织学生讨论并做出点拨;"当堂训练",结合目标及时展开训练。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