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这些小悲伤,他们平时都压在心底,从没有表露出来。"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是‘说出你的悲伤’,大家心里有什么悲伤的事,可以大声说出来,让大家帮你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这样可以使你尽快从悲伤的气氛中走出来。"琼斯小姐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出这么一句话。同学们听到琼斯小姐这句话,一个个抬起头望着她,好像在说,琼斯小姐,您怎么让我们说出自己心里的悲伤呢?我们平  相似文献   

2.
校园流行语     
现在校园流行哪些语言呢?走,一起去看看吧!“你问我,我问谁?”这句话常常让提问的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有时候有苦说不出的也不一定都是问者……那天课上,陈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父之过的‘过’是什么意思?方新,你来回答。”谁知方新脱口而出:“你问我,我问谁?”张老师顿时傻了眼,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方新涨红着脸忙捂住嘴巴,大概知道自己说错了。顷刻间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你回答得很‘好’,等会儿到我办公室里来。”同学们又安静下来,张老师的话真是“一鸣惊人”,从此再没有人敢说这句话了。可不知哪一天又“杀”出一个新…  相似文献   

3.
史俊 《山东教育》2012,(Z4):22-23
2012年4月25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刊文说:"‘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最近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号。"这让人陷入两难:"‘让’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但‘不让’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出了‘自己心里话’,敢于表达真话又是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一:"程老师,你说,我的课堂是怎么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怎么就不会画呢?学生的‘说’和‘做’怎么就脱节了呢?"我刚听完四年级的"位置"一课,执教的魏老师就把我拉到办公室向我诉苦。"魏老师,先别生气,我们再把课堂环节理一下,看看哪一环节出了问题?""第一个环节,学的例1,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互相交流,都能准确地说出哪是观察点,被观察的物体在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  相似文献   

6.
怎么老是你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are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oldareyou?’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李婕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跟随省教育代表团到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在西雅图华盛顿中学,我观摩了一堂生理卫生教育课。上课了,恬静柔美的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SEX(性)”,然后,面带微笑问大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想到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性’让我想到男人和女人。”同学们窃笑。一个印第安女孩说“‘性’让我想到生孩子。”有个男孩子冲他做鬼脸。另一个男孩说:“‘性’让我想到床。”同学们冲他扔橡皮,笑闹成一团。一个亚裔女孩勇敢地说:“‘性’让我想到生殖器。”同学们哄堂大笑。同学们说了无数种联想,每说出一种,老师便飞…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拒绝快乐小亮阴沉着脸从学校回来,妈妈问:“孩子,怎么这么不高兴啊,谁欺负你了吗?”小亮面无表情地回答说:“我们今天学了‘快乐’这个词语,老师说‘乐’就是‘高兴’的意思,还说‘只要你每天高高兴兴的,你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快’。可是,我不想让日子过得太快啊,所以,以后,我再也不想高兴啦。”哪里瘦了小王老师年轻漂亮,就是身材有些丰满。她下定决心减肥,连喝了一个月的减肥茶,自我感觉瘦了许多。为了庆祝自己减肥成功,这天,她特意换了一套新旗袍走进教室,洋洋自得地问:“同学们,大家看到我瘦了吗?”只听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到啦。”…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心里话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廖老师在全班念了我的作文,并让同学们向我学习。老师念作文时,我隐约听到有人议论。只是不知道在议论什么,我也就没太在意。一下课,好多同学问我:“海滩上的‘天涯海角’离公路有多远你知道吗?怎么可能‘遥遥望见有两块巨石’呢?那巨石有多高啊,你是怎么上去摸到‘海角’两个字的?”听大家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我太夸张了。同学们都说海滩离公路有几公里远,坐在车上根本不可能看到巨石。只是我去海南时太小了,已经记不清是怎么到巨石那儿的。至于距离有多远,这个我实在不清楚也没有去查。关于摸到“海角”这两个字,我可能…  相似文献   

11.
欣赏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心中那份激动难以平静。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于老师的学生是莫大的幸福。于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在眼前怎么也抹不掉。第一次画草:在学习“离离原上草”一句时,于老师先让学生用“原”组词,学生说出了“草原、原始、原来、原野”等词语,于老师一一板书,然后问:“你认为‘离离原上草’中的‘草’应该是哪里的‘草’呢?”学生回答是草原、原野上的草,于老师给予了肯定,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一片草,问:“孩子们,你认为这些草怎样啊?”有的孩子说“这些草很绿”,有的孩子说“这些草长得…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课间同几个孩子闲聊.班上一位活泼大方、口齿伶俐的女孩子,突然问我一个问题:老师,一秒钟内,您能说出您女儿的几个优点?我顿时懵了.女孩子接着说.她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家长在一秒钟内如果能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那么他是称职的家长.如果一个优点也说不出,那么他就是不合格的家长.扪心自问,在一秒钟之内,我怎么也说不出女儿的三个优点,最多也就一两个,对于班上的学生也一样.对于学生,我们总是要求过多,总是觉得他们身上有许多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总是达不到自己期望的那样.  相似文献   

13.
问题征答     
1.讲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的。   2.《白杨礼赞》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不平凡,接下去却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然后才让白杨“出场”,你认为这样好不好 ?为什么 ? 3.《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三部分有何作用 ?如何让学生赏析这一作用 ? 4.组织自读《一碗阳春面》,你认为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应抓住什么细节,该如何设计 …  相似文献   

14.
那一堂课真令人难忘!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做一次文字游戏,猜想一个字碰到另一个与它相似的字会说什么。结果,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说得搞笑!看“,小丸子”站起来了。瞧那扭捏作态的样子,他还未开口,同学们就在为他的夸张表情偷笑“。‘日’对‘曰’说,今年流行苗条,你这么胖,怎么能当模特?”他绘声绘色地说着“。哈……”大家开怀大笑。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人对众”,让一组同学“开火车”。阿慧瞪大了他漆黑滚圆的眼珠说“:咦,你是不是有分身术?”徐徐站了起来,装作紧张的样子,说“:别,别过来,我,我不想成为人肉叉包!”“你看你,没事带这么多人出…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北京一中学教师冲一位学生大吼:"你们家无权、无势、无钱,就是一个‘三无’人员,你随时可以滚蛋."此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媒体和公众的严厉批评.身为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说这样无师德的话,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又怎能教好学生呢?  相似文献   

16.
“约数和倍数”这部份教材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也容易遗忘。因此,我引导学生复习时,试着让他们自己去回忆整理知识,使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回忆上课开始,教师便说,“今天我们复习‘约数和倍数’这部份知识。你们还记得学这部份知识时所出现过的名词吗?”让学生在回忆中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这部份教材中所学概念的名称。教师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相似文献   

17.
“赵老师,您怎么从来不叫你班学生的大名啊?”小李老师问。“就是啊,听您班学生说,平时您不是叫他们‘毛毛’,就是叫‘豆豆’,甚至还有叫‘乖乖’和‘宝贝蛋的’?”小张接着说,“上次在您班上完《幸福在哪里》一课后,问学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竟然有很多学生说是你叫他们‘乖乖’的时候!”“一说起称呼您班学生兴奋得两眼噌噌朝外直冒光!”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课间同几个孩子闲聊。班上一位活泼大方、口齿伶俐的女孩子,突然问我一个问题:老师,一秒钟内.您能说出您女儿的几个优点?我顿时懵了。女孩子接着说。她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家长在一秒钟内如果能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那么他是称职的家长。如果一个优点也说不出,那么他就是不合格的家长。扪心自问。在一秒钟之内,我怎么也说不出女儿的三个优点.最多也就一两个,对于班上的学生也一样。对于学生,我们总是要求过多.总是觉得他们身上有许多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总是达不到自己期望的那样。  相似文献   

19.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20.
丁品品昨天在梦中接到作文国的电话,说是他上一周写到习作中的“表弟”在作文国里说不出话来,成了哑巴,要他去作文国改一改习作《我的表弟》。丁品品按照电话的指点,来到了“作文国人物活动室”。这时,“表弟”已在等着他了。丁品品走到“表弟”的面前,连叫了几声,但是“表弟”只是站在那儿,嘴唇动了动,想答话,却始终没有说出一句来。丁品品只好问作文国的老师:“我的‘表弟’本来很会说话的,怎么到了作文国,就成了哑巴了呢?”作文国的老师诚恳地对丁品品说:“我们叫你来,正是要对你说这个原因呢。请你再看看自己习作里写‘表弟’爱说话的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