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蔡元培是辛亥革命以后教育改革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是个翰林,后来又到德国去留学。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从德国回来,就任临时政府的第一任教育总长。他既是留学生,又是翰林,声望很高。就在他做教育总长的时候,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的意见》,就是对教育改革的意见。他认为教育改革一方面应针对清末教育实际,一方面学习西方尤其是德国的教育经验。清末学习日本,从日本引进学制,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是从德国学来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学习德国。清末到辛亥革命之后一段时间,我们学习西方,主要是学习德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在清末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再升为翰林院编修,在科举道路上顺利达到顶巅。中日甲午之战后,蔡元培毅然弃官回家乡绍兴,办起新式学堂,开始了他由一位旧式士大夫向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程。从1900年应聘于绍兴中西学堂至1906年准备赴德国留学,这七年是他“由办新学而转向革命“的阶段。从1907年6月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攻读人文诸学科,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蔡元培逐步形成了教育思想兼容中西的理念。从中国到德国也是蔡元培从传统旧学走向西方新学的重要里程,他回国以后,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08,(22):F0002-F0002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曾几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研读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这为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一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积极从事教育改革活动,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里,大学教育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在他多次出国留学、考察、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批判封建主义文化教育以及长期从事大学教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曾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教育。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的这段经历,使他得以亲聆杜威等众多大师的教诲,熟悉国际教育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1917年学成归国以后,陶行知运用他所掌握的最新的西方教育理论积极地投身到改造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去,并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其教育评估理论,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25日,中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1868—1940)生平事迹展在他的母校莱比锡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在开幕式上说,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留学期间,研修  相似文献   

7.
早期赴欧留学运动的发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促成了先进的中国人冲破闭关自守的束缚,用开放的眼光去看世界,其结果是开始了中国人了解西方、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近代留学运动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它对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及文化等诸方面的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近代尤其是早期(二十世纪以前)的留学运动史上,作为洋务运动重要内容的赴欧留学教育占有极其显著的位置。本文所及早期赴欧留学运动主要是指先后于1877年、1882年、1886年和1897年进行的四批船政(海军)留学(在首批赴欧船政留学之前,李鸿章曾派七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以教育强国的德国进入国人视野,大批中国学生留学德国及西方其他国家学习先进思想理念.20世纪初,蔡元培留学德国,回国后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经济独立"思想理念主掌北京大学,使之在近代中国大学中独领风骚,时至今日,余音未绝.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影响.德国经典大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寂寞"和"自由"为基础,追求纯粹的科学研究和修养自身个性,不为外在"物欲"所动,在学习中达到一种"超我"的境界,从而服务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号子民,是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新型大学教育的开拓者。 1890年他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编修。1898年他见清政府腐败,弃官携眷出都,返抵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着手倡办教育。1907年他去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回国后,1912年被国民党任为教育总长。他仿照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大搞教育改革,后因对袁世凯擅权不满,辞职赴德从事研究工作,1917年应邀回国任北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1866—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是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革命的教育工作。辛亥革命前,在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创办了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于一九○七年去德留学;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领导了反封建的教育改革,到“五四”运动前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有半”①(实际在校五年半)。蔡元培在长期革命的教育活动中,从资产阶级革命和  相似文献   

11.
韩浩 《教育探索》2006,(10):72-73
容闳从自己所受的西方教育中亲身体会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为当时只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才能使中国强盛。经过多方努力,他促成了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公派留学生之先河。容闳一生的追求与实践对当今我国的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为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来源1.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落后及世界列强的入侵 ,作为封建社会的垂暮之年,清朝后期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放眼世界,此时正是“自由”资本主义上升的极盛时期,在此期间,英国形成了“世界工厂”,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德、意、俄、美等同的工业革命迅速进行,亚洲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加生产、扩大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积极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从而肆意将殖民侵略的贪婪触角伸向物产丰饶、地广物博的中国.各资本主义国家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掀起了一个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蔡元培认为中国在近代以后科技已经落后,要想富强发达,唯有学习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正是在这种近代中国落后及西方列强凌侮的时代背景下萌生的.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我国诸多有识之士积极引进并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代表人物之一.蔡元培身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在深刻反思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借鉴吸收西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五育并举”新教育方针.他主张公民道德教育为“五育”的核心,并对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地位、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倡平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等.他的教育平等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淀,又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精华,更来源于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其教育平等思想的内涵丰富,涵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具有全民性.蔡元培的教育平等思想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一位以文化教育为职志的民主革命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深入探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和教育救国的思想,使蔡元培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具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特点;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在教育实践中既能择善而从又注意剔除封建糟粕;了解和学习西方,取文化世界主义,因而"融汇中西"成为蔡元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先提出在留学中学习西方"实学"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留学地位的思想家。他认为洋务派的派遣留学有局限,并且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臣,在出使期间,他积极推进当时的留学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他的留学思想和实践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名人与名校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在本世纪初主政北京大学,着力革新,为这所著名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个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人大规模出国留学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就其学习目的而言,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就学习内容而言,先是主要学习西方造枪炮、造船技术和练兵之法,其后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就学习对象而言,先是以欧美作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后由于日本的成功,因而日本又成了留学的主要目的地。晚清时期的出国留学潮使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光绪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非常倾向革命,1905年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并且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作出很大贡献。1907年曾赴德国留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他为教育总长。这年4月临时政府迁至北京,由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的排挤,他在这年7月14日愤然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并且到法国留学,一直到1916年回国。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积极支持正在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对新旧两种思想“兼蓄并包”,在北大教授中既有激进的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