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宏深 《今传媒》2016,(9):70-71
本文对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电影中的暴力双方基本情况、暴力场景的基本描述、暴力行为性质以及暴力场景的戏剧化程度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发现电影中暴力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暴力双方主要为男性;暴力形式主要为枪击或以工具击打对方;暴力结果主要为死亡或重伤;暴力场景进行了较多的视听效果渲染等。  相似文献   

2.
马佩连 《新闻世界》2014,(12):146-148
昆汀·塔伦蒂诺素有“暴力美学大师”的称号,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本文对昆汀最新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中的暴力内容进行了分析,包括暴力内容出现的频次、暴力内容总时长占整个影片的比例等,同时对本影片与其他昆汀电影相比的新颖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耕 《新闻世界》2013,(5):259-260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热血高校2》中暴力内容出现的频率、平均每次出现暴力画面持续的时长,暴力内容的总时长占整部电影的比例,还根据暴力画面当中呈现出来的暴力元素,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媒体暴力的危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白  郭锡哲 《新闻传播》2007,(11):53-54
一、媒体暴力的现状与趋势 媒体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而另外一种则是“媒体本身的暴力”,指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用媒体本身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权优势对新闻当事人或被波及的人群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本文着重探讨第一种媒体暴力,即媒体中的暴力。  相似文献   

5.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中国发展这一类型电影的可能性与潜在作者。  相似文献   

6.
解剖“媒体暴力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4,(12):18-20
“媒体暴力”(medla wo1ence)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7.
邓婕 《新闻世界》2014,(6):32-33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8.
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2007年间北京地区的收视环境为例,就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点播以及版权音像制品等诸多渠道热播、热卖、热议的动画片进行了类别化的内容普查,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此一区间热门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分布情形、展现方式以及文本寓意等.研究发现,近年来动画收视环境及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大众收视渠道中,国产动画片暴力内容较三年前略有减弱;进口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产;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热播的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数量及展现程度均明显大于传统媒介.分析认为,与其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相比,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展现方式更加具有想象力、艺术表现力、隐蔽性和幽默感等特质,进而为其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展现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冀佳佳 《新闻世界》2014,(4):249-250
暴力是生活中的常见图景,在传统影视中的打闹逐渐失去所指的情况下,吴宇森、北野武、金基德、昆汀·塔伦蒂诺等导演使暴力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给观众以新的视听体验。在暴力美学电影的镜像下,镜头、画面剪辑、语言、音乐和音响等视听语言符号把暴力从现实的残酷性中抽离出来,使之变成后现代主义精神的表征。看似被消解的镜像暴力,却隐喻着表现人性、情感宣泄、解构高尚的艺术主题。暴力美学电影作为镜像暴力的主要形式,探寻其视听语言符号的运用,对于我们审视暴力美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影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部分,暴力以其炫目的形式感、震撼的节奏感成为当代电影表现的主体,而暴力美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电影暴力加以分析,指出暴力美学具有强烈的视听刺激性和艺术化、幽默化、正义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电影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中,美国电影常常通过生动、直白的场面直接展示暴力,日本电影则喜欢用静和动的画面对比营造暴力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旧市民电影是中国早期电影在1932年之前主流电影的唯一代表。它在1930年代初期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出现之前趋于没落。《桃花泣血记》和现在公众可以看到的联华影业公司在同一年出品的另外两部影片《银汉双星》、《一剪梅》一样,都具有旧市民电影没落、行将向新市民电影转化时期新旧杂陈的特点;而《桃花泣血记》固有的旧市民电影的暴力意识,多少与一年之后出现的左翼电影中的阶级暴力在艺术表现上有衔接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丁文凤 《新闻世界》2013,(8):271-272
从早期电影中对暴力的直接叙述,到20世纪80年代吴字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再到其后昆汀.塔伦蒂诺、沃卓斯基兄弟等人对暴力美学电影进行的风格化探索,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暴力美学热潮。暴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的视觉文化样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生活。  相似文献   

14.
苏月  徐晓清 《新闻世界》2014,(8):276-277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大逃杀东京圣战:特别篇》中暴力内容的出现频率、平均时长、时态和发生时间,对其牵涉人数、攻击方式、武器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暴力双方的屏幕形象和后果,对施暴动机、有无幽默成分和暴力内容的血腥程度等进行评判。通过对影片暴力内容的分析,结合剧情来探讨影片的深层含义和导演意图向观众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大逃杀东京圣战:特别篇》中暴力内容的出现频率、平均时长、时态和发生时间,对其牵涉人数、攻击方式、武器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暴力双方的屏幕形象和后果,对施暴动机、有无幽默成分和暴力内容的血腥程度等进行评判。通过对影片暴力内容的分析,结合剧情来探讨影片的深层含义和导演意图向观众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观众对影像市场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电影中的"暴力"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影像元素.这些元素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不断被接受,甚至被向往,以此引发快感,暴力拥有了"美学"的名义.郝建将"暴力美学"定义为:"是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的,它就是指起源于美国,在香港发展起来并在成熟后影响世界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效果."①形式化的暴力美学,尤其是电影中人为动作和行为以及行为结果的诗意与舞蹈化特征,基于电影的视听接受原则,因更多的外显性而被关注.  相似文献   

17.
每当有热门影片上映时,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这些电影是否适合带着孩子一起观看?1月30日,博纳影业宣布将率先实行一种"观影分级制",对下属影院上映的血腥、暴力、"床戏"等内容电影进行自我分级,向老幼等各层次观众进行指导性建议。对此,业内人士和观众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侯晓慧 《新闻世界》2012,(10):91-93
新媒体时代网民媒介素养对于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无处不在的大众媒体,有责任思考、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电影《搜索》作为第一部反映网络暴力话题的电影,从影片内容和制作思路上对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参考,启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要考虑网民群体的个性特点、接受习惯,从教育内容、形式、理念上积极创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暴力美学电影的最初产生,是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然而,最初的市场成功之后,文化产业的逐利性使得电影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跟风之作,这使得暴力美学电影演变成为一种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的媚俗艺术,仅仅依靠一味的模仿重复,或者以先进的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精美的画面来吸引观众,却难掩其思想内容的空洞。它必然走向衰败。文化产业必须注重创意,注重思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媒介暴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仅就媒介内容而言,国内学有的将其划分为真实暴力与幻想中的暴力,有的划分为非法的行为暴力与合理暴力,还有的从现实暴力的对应面总体分析影像暴力。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根据媒介暴力对现实暴力行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将媒介暴力划分为以下类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