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有位外语教师把英译汉中的汉语「亨利」读成了「亭利」,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其间,一位学生小声地告诉他「不是Xiǎng是héng」。不料,他竟悖然大怒:「谁让你乱说话,就你知道!」  相似文献   

2.
▲音乐小节时值的计算单位叫「拍子」。▲在相同时间里,强弱有次序的重复叫「节拍」。▲在为平均律大型弦乐器调音时,除同度和八度外的各音程,在听觉上感到音量的周期性强弱叫「拍音」。  相似文献   

3.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4.
带妹妹     
我的女儿笑笑仅两岁半,却常常当「姐姐」,带着可爱的「妹妹」。笑笑两岁生日时,我出差省城带回了一个红色布姓娃,告诉她:「瞧,爸爸给你抱回个「红妹妹」,以后你要带好「妹妹」,别淘气。」笑笑似乎听懂了。她抱着娃娃向邻居小朋友夸耀:「我有「妹妹」了」当晚,抱着「妹妹」甜甜地入睡了。有了「妹妹」,笑笑总是以姐姐姿态,同她聊天、讲故事,帮她洗脸、洗脚,给她添衣加被,哄她睡觉,一板一眼,有模有样,那么投入,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5.
编稿采撷录     
一 <<游黄山记>>动词妙用一「向时云里诸蜂,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群峰从云中露出来,可用「显现」「见」「冒」、「崭」、「突」「高」、「拔」等.仔细品味,都不如用「透」.「透」不仅有「显现」、「崭露」的意思,而且还有「穿透」、「冲破」的意思,给人一种诸峰突起、峥蝾竞上的气势.这一动人景象,更激发了作者登山揽胜的欲望.可是,作者  相似文献   

6.
补助动词「くる、いく」在日语中使用很广,日语补助动词「~てくる、~ていく」是由接续助词「て」与补助动词「くる、いく」相结合而构成的。补助动词「くる、いく」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点。通过日语补助动词「くる、いく」的分析与探讨,加深日语补助动词的理解,从而掌握更自然的日语表达技巧。掌握好日语补助动词的用法,学好日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编者推荐:首段用「这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家园」,确立全文思路——用「学习」之「象」载「心灵」之「意」,其所升华之意同所叙之事十分契合。但是,「生活」二字可删除,行文所叙三事——「《归去来兮辞》」「《呐喊》」和「抚平那早已翻皱了的页脚」——都是「学习」方面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删除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第二句改为「我读我的小屋——「兰石轩」……」;后面行文依据新的首句微调;三件事中所载之「意」,有更鲜明的指向;标题改为「心在兰石轩」。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众多先行研究基础之上,参考伊豆原(2003)的功能分类,结合对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初级日语教材《综合日语》第一、二册会话文中「ね」和「よ」使用情况的调查,探讨了终助词「ね」和「よ」在信息归属及功能上的异同。考察结果显示,语篇中「ね」和「よ」在信息传达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ね」和「よ」通过发话,都是让听话者与说话者具有同一认识,即形成共同认识领域,两者只是在采取的程序、信息归属、以及语气柔和度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六人行」的第一批撰稿人至此已「告别六人行」,第二批撰稿人将于第九期起与读者见面。自本栏第五期刊出「邀你同行」后,近日内自荐信及稿件雪片般地飞往编辑的案头,遗憾的是,自荐者中女生占了绝对的优势。男孩子们拿出些男子汉的勇气来,自信一些,勇敢一些,「六人行」期待你  相似文献   

10.
一、对常用词,联系有关句子理解。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词语,大多数属于常用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往往能够理解这些词语。例如《大海的歌》一课中「仿佛」一词,如孤立地提出来让学生解释,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查字典解决,但联系「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这个句子来理解,学生会很快意识到「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二、对合成词,先分析词素,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汉语中的合成词较多,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素),每个词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例如《晨读》一课中「思索」一词,「思」是熟字,学生知道它是考虑的意思,「索」是生字,让学生查字典,联系词句会选择「寻找」这一义项,「索」与「思」合成思索,是考虑探求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他用书托着下巴正在认真思索……」来理解,学生会用思考等近义词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日语中,表示不可能、不容易、困难等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文针对日语能力考试1、2级语法中的四个句型「~~ようがない」、「~~がた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かねる」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和辨析区分,目的是让日语学习者把握好表示这类语法的表示语义、语境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2.
「より」与「何より」都是日语中经常出现单词。「より」有两种词性:副词、格助词。「何より」是由「何」和「より」组成的短语。对于「何より」中的「より」的词性,一般认为是助词。有的甚至明确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格助词。那么「何より」中的「より」究竟是什么词性呢?此文作者综合了各家关于助词、格助词、副助词的说法,结合具体的例句,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助词但并非格助词,并且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其实是一个副助词。  相似文献   

13.
RESPECT M.E.     
ME,不仅是简单的宾格,它象征着回归自我的原生状态,忽略世俗界定,更带着特立独行的潮流气质。今年秋冬,adidas为美国嘻哈小天后Missy Elliott所特别设计的街头时尚系列「M.E.」令你重新审视自我。问世于1994年的它,此次更设计了特别的皇冠标志,今季的三种性格立场让你RESPECT M.E.!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名词「あなた」,相反,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您"你"的使用频率却非常高。大多数的中日词典也会将"您"或"你"译为「あなた」,这也是在日语学习者的会话中连续出现「あなた」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对「あなた」与"您"或"你"的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周悦 《考试周刊》2013,(73):97-98
「モレル」、「モル」、「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这几个词在日语中叫做「類義語」,也就是汉语中所说的"同义词"。它们的基本含义虽然都有"露出、溢出"之意,但在内涵上却稍有不同。本文着重从「モレル」与「モル」的异同,以及「コボレル」与「アフレル」的异同入手,其中也将涉及「モレル」和「モル」与「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的交叉异同,进而谈谈四个词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懂得四拍子(4/4)和二拍子(2/4)的打法。但它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产生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我国古代音乐是用板打拍的,打拍的板叫拍板。拍板始于隋唐时代,那时的拍板不象现在檀板的样子,鼓和板也不是一个人打,打扳的人两手各拿一块巴掌样的木板往一处击。当时的乐工都使用工尺谱,没有小节线而且直着书写,也没划分节拍。拍子的作用,打法也和现在不一样,讲究「节字」和「节句」。「节字」即每一拍打到字上;「节句」即一句末尾打一拍,目的是使演唱或演奏整齐。所  相似文献   

17.
「と」、「ば」、「たち」、「なら」在日语中都表示条件,「と」、「ば」、「たち」都既可以表示假定条件,又可以表示确定条件,还可以表示恒常条件,虽然「と」、「ば」、「たち」在意义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有些地方可以替换使用,有些地方不能替换使用,而且即使能替换使用也会产生一些意义上的差别。「なら」的用法比较特殊,它表示纯粹的假设。另外它们还有一些独特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思」「忆」二字作何解?课后注释曰:「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不难看出课文是将「思、忆」注作「想」。笔者认为「思、忆」当训为「愁」。「何所思」、「何所忆」即「有什么忧愁」或「愁的是什么」。诗的开篇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就透出了木兰愁苦忧思的端倪。这位热爱生活、勤劳纯洁的少女,  相似文献   

19.
小学地理教学巧用「小制作」首先,「小制作」能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课时,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黄、白、黑、棕四色人种的塑像。他们高兴极了,不大一会儿,活灵活现的塑像就捏出来了。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给塑像「披」上了头发。「小制作」使学...  相似文献   

20.
段继绪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1):125-126,130
对于日语助动词「ル」形和「タ」形,经常用「ル」形表示现在的状态,「タ」形是表示过去状态。但是,即便使用「タ」形也不能排除事情到现在的可能性。文章将对用于表示发现和想起的「ル」形和「タ」形的意思和这种形式下用状态动词「アル」和断定助动词「ダ」的不同点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