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甚至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 怎样使学生不怕作文?我的经验和做法是: 一、以说促写。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则较少,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写”不过是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在作文课中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使他们写其欲说,倡导“明白如话”的文风,是克服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学生怕作文 ,有人一到作文就感到头痛。为什么怕作文竟成了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 ,没章法可循 ,更无兴趣可言。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说促写 ,使学生不怕作文我们知道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 ,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少 ,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 ,“写”只不过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一般作文课前几天 ,将题目或材料交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用心…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学中,凡是写得较好的作文,都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然而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唉声叹气,不会写,不爱写。似乎作文难在无话可说,无情可写,无情可抒。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远离了生活实际。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4.
李良智 《山东教育》2012,(32):18-19
有人认为:"人生撒谎作文始。"很多人更是对所谓的"假话作文"口诛笔伐。作文就一定不能说"假话"吗?到一所名校听作文课。讲课的老师对学生反复强调要写真话作文,不能说假话。情真真,意切切。课后,又察  相似文献   

5.
目前作文课的基本现状是,一学期学生写8篇作文,每两周一篇。教师布置作文题很随意,作文课没有基本的序列,部分教师也没有作文课教学设计及作文批改记录。学生初中阶段上了三年作文课,写48篇左右作文,教师辛苦评改了三年,结果学生作文精品不多,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6.
王高堤 《考试周刊》2014,(33):43-43
正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我曾做过一次测试:在语文学习中,你感到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最难?57位学生中有46位感到最难的是写作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感到难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很多作文课都是老师指导完以后,学生咬着笔杆愣神,有的学生甚至轻轻唠叨:"我最怕写作文了。"是的,不但学生怕写作文,就连有些老师也怕上作文课,抱怨学生写不出好文章。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令教师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了,对学生来讲,最难的也是写作文。众所周知,小孩子学习语文总是遵循着“说→读→写”这样一个发展规律进行的,“写”是孩子在“说”和“读”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可见“写”是最难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小学作文课,老师要做的往往就是捕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调动起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现实中,每当上作文课,老师们还是担心:上什么呢?什么内容孩子感兴趣,而且又有内容可写。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8.
一位温州的教师向我咨询:"作文指导课应指导什么?"我非常简洁地回复:先确定内容,再激发兴趣.她追问:"不指导学生说一说吗?""指导学生说一说?说什么?"我反问.她好像遇到了外星人,以为我居然不知道在作文指导课上的重头戏就是"从说到写"!让学生"说内容",这种提法我能不懂吗?不知听了多少堂作文课,无不是循规蹈矩从说到写,让学生先说出内容,再引导其他学生对某生的"说"做出评价,从而规范下一生的"说".试问,当你要写文章时,别人却在你动笔前说三道四,说一些并不是你想写的内容,你是烦,还是厌?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讨厌作文的现象,一到作文课,学生便情绪低落,满面愁容,作文成绩很难提高.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为何,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作文课。一看课程表,有作文课,那脸就拉得老长,让你这当老师的都觉得让学生写作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慢慢地也讨厌上作文课、讨厌批作文。可这能怪学生吗?每堂作文课都被勒令着写东写西,既要符合教师提出的N条要求,又要达到教师规定的字数,时间又是那么有限,这作文难写啊!想不出来写什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但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欷歔连声,甚至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写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话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一、侧重引导、激发兴趣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说过:"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一千道一  相似文献   

12.
一2003年3月,我面临一个难题———将要公开执教一堂作文课。虽然有过校级乃至地区级的作文兴趣活动课的教学经验,虽然有过一年中指导几十篇学生习作发表的经历,但我仍有很多困惑:1.应该说,一开始对现场作文指导的教学结构都是含混不清的。40分钟,要不要安排写?如果写的话,评议的环节怎么处理?2.从我以前的作文教学来看,是“玩”一段,写一段,改一段。至于说指导,更多的是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及对学生作文反复评改打磨。课堂上往往多见学生的活动,几乎没有技巧的指点。这是现场习作指导吗?3.如何去体现教师的指导?这里涉及到范文的使用。如果…  相似文献   

13.
正"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怨恨作文课",这句话大概能道出作文课上大多数学生的心态。我们不能否认,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生不爱写作,他们想到作文便头疼,看到课程表上的"作文"二字便觉得面目可憎。众所周知,作为学生,作文又是不可不写的。学生不爱写、不会写却又不得不写,多么让人痛苦的矛盾!笔者认为,这一矛盾的出现源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严重缺失。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在"读"上做一点文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学生,如果没有丰厚的  相似文献   

14.
寓教于喻     
林金炎 《师道》2006,(2):33-33
又是这个老问题,真是难治的“牛皮癣”啊!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特别严重,随便在作文选中抄一篇,改动几个字,写上自己的姓名,就冠冕堂皇地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还美其名曰:择其善者而从之。这真令人头痛,以前我曾大发雷霆,也曾苦口婆心,都不奏效。我该怎么办呢?今天又是一节作文课,当我走上讲台时,学生都耷拉着脑袋:他们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抄袭作文这个毛病了。殊不知,我还带着笑容呢。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地看着我。我默不作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拾人牙慧。“想听故事吗?”我卖关子说。“想。”他们异口同声地应着。“那好,老师今天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收效不显著的教学内容,怎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认为利用课堂教学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作文课伊始,导之以趣即是在每次作文课之始或新生入学后所上的第一节作文课时,教师以幽默有趣、富有文采的开场引人入胜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有一节作文修改课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大家常常写文章,可什么叫文章呢?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时值新课改的今天,仍然有教师喊作文难教,更有学生说作文难写。笔者曾作过一次百名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抽样调查,结果有10%的学生表示对作文有较高的兴趣,喜欢上作文课,愿意搞写作活动;17%的学生愿意上作文课,兴趣一般,但能认真进行写作;29%的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写好写坏无所谓;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把尺子。现在的学生普遍喜欢上作文课,但普遍不喜欢写作文。  相似文献   

18.
王爱菊 《考试周刊》2013,(92):46-46
<正>"作文,作文,让人头疼"形象地反映了目前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和无奈。学生常常对着作文发呆或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半天才"挤出"一点儿或随手拿起一本作文书,七拼八凑,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疼。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写作。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令学生头痛,更让许多老师对它一筹莫展,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进了一些误区:误区一:以为只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写好作文。学生因为不会写作而厌烦作文课,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叫苦连天。许多老师为此想出种种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20.
张祯 《语文天地》2012,(22):66-67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作文,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每年的考场作文,很多学生习惯于写一些生离死别的故事情节。可是细想想,哪有那么多的孩子是孤儿?甚至有的教师惊呼,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作文有一句惯用语,那就是:在我三岁那年,父亲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