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神论”是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美学命题,后来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承续和推演,逐渐突破了人物画范畴,广泛渗透到山水画理论中,并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审美追求。那么传神论是如何渗透到山水画理论之中的,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阐述:(一)传神论的阐发、理论构架及其实践;(二)传神论与山水画理论的初步结合;(三)传神论对山水画理论的深层次渗透。  相似文献   

2.
“传神论”是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美学命题,后来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承续和推演,逐渐突破了人物画范畴,广泛渗透到山水画理论中,并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审美追求。那么传神论是如何渗透到山水画理论之中的,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阐述:(一)传神论的阐发、理论构架及其实践;(二)传神论与山水画理论的初步结合;(三)传神论对山水画理论的深层次渗透。  相似文献   

3.
论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系统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本文以现代美学理念 ,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与探讨了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与特点。论文首先分析了顾氏绘画艺术实践的美学倾向 ;其次探讨了影响顾氏形成“传神论”美学思想的各种哲学、宗教、文化等社会思想 ;最后是挖掘与总结了顾氏“传神论”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4.
“以形写神”是顾恺之提出并加以肯定的美学命题。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否定“以形写神”是顾恺之的主张,认为是后人误会而加在顾恺之头上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顾恺之“传神论”的思想渊源于中国哲学史上非佛学的形神论,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试图从佛学的形神论等探寻其思想渊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谢赫基于此而总结出"六法"论,但这些都是针对人物画而言的,山水画将如何发展?唐末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笔法记》的问世对山水画理论作了多方面的发展,其中"图真论"及"六要"论的提出与谢赫"六法"有着自不待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争“写玄论”,如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张彦远的“玄存笔先,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地介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并提出了"传神论",成为我国最早较完备的绘画理论.它已经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艺术规律,影响深远.其后由人物画领域发展到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一直推动着中国历代绘画的发展,促进中国绘画独特民族风格的形成,渐渐拉开了早期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传神"这一核心观念,从4个方面阐述了顾恺之人物画的传神艺术境界,并试图解释顾恺之人物画传神艺境的特点、魅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贯穿于苏轼诗书画理论中的传神论美学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为他拓宽了前人的形神论涵义,兼容形似与神似乏关系,以传神为最高艺术审美理想。其物化传神、赋形传神、常理传神、象外传神、韵味传神、个性传神等思想尤其具有理论价值,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本质与理想。  相似文献   

11.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0):99-100
传神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绘画审美观的形成.它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相关理论。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前朝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绘画形式的影-向。本文以汉代“重神”绘画理论和汉画像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汉画像艺术对“传神论”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汉画像艺术和顾恺之代表作的构图、造型、线条等绘画语言为传神论的传承关系提供实例论证.深入总结汉画像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顾恺之首先明确提出"传神论","神"成为顾恺之绘画创作与品评的标准.对如何掌握描绘对象之神,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之法,还明确提出了传神则要"以形写神".苏轼的传神论是在顾恺之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神论是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这是魏晋玄学流行、尤其是人物识鉴影响的结果。他的《魏晋胜流画赞》可见以“神”为首的创作思想贯穿其中。要将传神思想付诸创作,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说,“悟对通神”成为“以形写神”的基础,“写神”首要是强调眼睛的重要,还要写出“骨相”,要营造环境。顾氏又倡“迁想妙得论”,其创作思想与魏晋以来“文的自觉”有关,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他的《画云台山记》。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因为各种文化的影响在人和艺术的领域都进入一种自觉时代.绘画美学也因此产生并发展了,其基本概念、命题、范畴、理论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绘画美学思想的一个真正的开创、奠基时代.顾恺之、宗炳、谢赫三大美学家提出的“传神写照”、“畅神”、“气韵生动”说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夺其造化”,是其美学思想核心。郭熙强调了创造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必须直接审美观照自然山水;艺术家必须善于营造一个兴奋适意的创作心态;“三远”论表明了中国山水画艺术走向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6.
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领域也别具慧眼。他的画论主要见于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及一些题画文字。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最具特点也最难以捉摸的应该要算他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论了。而有关他“法”与“化”的理论则是“一画”论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法、化”理论来看他的“一画”说。石涛认为,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17.
“形神”与“意象”——动画设计中的国画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与“意象”是中国画中关于“造型”和“传神”的两个美学概念,将这一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中国画造型元素运用于动画设计中,将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经过对中国画“形与神”和“意与象”的艺术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形神”论与“意象”论在现代动画设计上如何运用,将使我们的动画设计进入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贯穿于苏轼诗书画理论中的传神论美学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为他拓宽了前人的形神论涵义,兼容形似与神似之关系,以传神为最高艺术审美理想。其物化传神、赋形传神、常理传神、象外传神、韵味传神、个性传神等思想尤其具有理论价值,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本质与理想。  相似文献   

19.
傅抱石在传统的美学观念上建立起来的造型方法和笔墨技巧,塑造出了高古典雅的中国人物画。他的人物画造型夸张洗练,着重气韵传神,笔墨语言新颖、独特,潇洒灵动,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他将山水画法融合到人物画创作中,画面意境深邃,令人陶醉,使观者仿佛可与这些画中古人共游。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论和创作论、欣赏论的重要范畴,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