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就其本质特征、内涵以及实现步骤和手段而言,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展望并描述的共产主义是一致的,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当代阐释.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对社会生产的基础作用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并借由“发展成果由人们共享的问题”将二者联接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理论的一大创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之决定力量及最终目的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人之观点的精妙阐释和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胡锦涛两代党的领导人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内在联系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是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发展是二者共同的主题;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是二者一致的战略思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二者统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从其方法论问题上来看:首先应从哲学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中国传统精华的继承和扬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等科学内涵;其次应从联系社会形态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它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英法德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根源的揭示;和谐社会———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当代价值在于:首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其次,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社会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理论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其现实启示则表现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定位应与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特点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应与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相符合,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也应与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时下中国进行着一场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运动,这场运动呼唤理论的指导。文章从马克思对各种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谐社会的实现(即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路径等四个方面的论述,探讨和谐社会的马克思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交往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前苏联著名学者巴赫金的对话交往理论和当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目标共识的达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机制,互动沟通平台的建立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途径,语言交往的有效性是和谐社会实现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周益跃 《文教资料》2006,(24):75-76
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两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共产主义这个和谐社会的至高点迈进。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再度升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失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研究探索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从我国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的社会理想。古代有先人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子,近现代有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创造性设想,新中国更有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懈追求。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发展的脉络,承担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构和谐欠缺、功能和谐欠缺、整体和谐欠缺是我们这个社会有机体实现和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而社会冲突则是其外化的主要形式。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个系统要实现结构、功能和整体的和谐,获得良性的运行和发展,通常依赖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支持。政府公共职能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建立正义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的冲突控制机制、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灵敏的社会预警机制、良好的自然保护机制等,来控制社会冲突,实现社会有机体的平衡,最终构建一个融洽祥和、互动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发展的一个探索阶段,是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本质上一脉相承都体现党执政为民,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发展是贯穿毛泽东社会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一根红线。深入研究和领会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