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中国修辞哲学源远流长,成就亦颇显著。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未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修辞哲学作了初步论述,廓清、界定了“修辞哲学”的内涵以及“中国修辞哲学”的主体概念,对中国传统修辞哲学的六个不同发展时期的成就与特点的轮廓作了初步勾勒,并对中国修辞哲学在先秦至晚清时期的特点作了总结概括,认为“理论表述的非系统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一贯性”是中国传统修辞哲学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伯克的修辞哲学在美国以及全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对语言和哲学的探索,他为修辞学增添了一个新的视野,因而他的修辞思想被誉为一种“新”修辞学。本文主要简述了新旧修辞学的关系,并阐述了他的几种主要修辞哲学思想,即社会活动中所固有的等级性、分歧性、认同性、抽象性、否定性及动机性,从而有助于深刻地认识“修辞的无所不在性”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不仅包括语言行为,而且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方法论,指出二元对立的辩证法和对比法是研究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庄子有关修辞的美学思想尚未明显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在谈论到庄子的修辞美学思想时往往会涉及到对其哲学的研究,在其生动具体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中,体现出了崇尚 自然,朴素的修辞之美,崇尚虚静的修辞之美,他的修辞美学思想理论对古人甚至今人仍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着修辞和语言哲学,就修辞和修辞学的归属,修辞的定义,修辞是否贯彻语言生成的始终,语言里是否存在修辞的零形态,以及“修辞用多了成为语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修辞方法论的特点方法论是关于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门径、程序的学说。具体学科的方法论是从哲学上引用过来的,却无哲学的高度,也无哲学的宏观概括和一以贯之的深度。这里说的方法论只是指修辞根本方法的意义。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哲学上的方法论,对修辞学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事实也是如此。修辞方法的灵魂也是“辩证语用”。但修辞毕竟是具体学科,“辩证语用”在这里,也有它具体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修辞总方法是以辩证语用为灵魂,以变、选、调、炼为具体方式的综合手段、组合方法。修辞的方法论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走出技巧层面的修辞学批评,一是向修辞诗学延伸。二是向修辞哲学延伸。前者研究文本的修辞设计和诗学关联;后者从话语方式向人的存在方式提升,研究修辞如何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结论是:人创造了修辞,修辞也塑造着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修辞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建构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而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学者仅从理论上零星论及,尚未建立理论体系。今后尚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建构理论体系,以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现代修辞理论, 特别是美学修辞和交际修辞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扼要阐明20 世纪美国现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各臻其妙的提喻修辞手法及其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修辞功能的三层面,对《金锁记》进行广义的修辞分析,从话语建构开始,逐层向文本建构和主体的精神建构延伸。将修辞学研究由修辞技巧层面向修辞哲学层面提升,从而暗合修辞之“修”的三重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修辞批评是探讨文学修辞行为和规律、解读各种文学作品的批评样式。近年中国文学批评界引入国外的修辞批评模式 ,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的修辞传统。本文试图在梳理中外修辞批评历史的基础上 ,汲取各自的精华 ,演绎出未来中国文学修辞批评的基本样态 :更多地关注作家的修辞目的和策略、作品的修辞环境和技巧、文本的修辞接受与意义 ,从而揭示文学创作语言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反型反问句有两种类型: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否定式。两种类型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大。与其他类型的反问句相比,正反型反问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句首常出现一些话语标记。这可能与正反型反问句情感评价上的对立有关。与是非型反问句相比,正反型反问句语气要弱,主要用来说服劝告。这就是其特殊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手段以获得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丰富的语音修辞手段不仅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而且在词语、句式和辞格中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篇成功的修辞文本建构过程是充分利用修辞策略隐藏修辞动机并最大化修辞效果的过程。奥巴马连任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因势利导地投射了修辞情境下最完美的修辞人格,很好地取得了动机与力量的平衡,并因此寻求到修辞受众的"认同"。文章比对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修辞思想与肯尼思伯克新修辞思想中的话语"同一"修辞观,分析奥巴马2012年连任总统胜选演讲文本的修辞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代兴起的“活法”,不仅涉及到学创作的问题,而且还触及到汉语修辞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活法”是汉语修辞所特有的语言的语法与言语的修辞、固定性修辞规则与临时性修辞策略的辩证统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善于在言语与语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意义的修辞传统,是中国古代修辞方法阴阳并用、正反对待的基本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语言修辞的发展史上,“受众”经历了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过程。而现代修辞理论、实践都以不同的方式重视受众及其在修辞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众是修辞情景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修辞过程中,受众意识影响着修辞内容、形式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获得合意的修辞效果,修辞者需要考虑受众的功能需要并与之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18.
在王易先生的《修辞学通诠》中,修辞理论约占该书的1/4,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修辞学作。其修辞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总论,二是辞藻的内容及外形,三是体论,尽管各种修辞现象繁多,但体是各种修辞现象的统一。其理论为后来的修辞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修辞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essay presents genetic rhetorical criticism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ology for the study of multi-versioned rhetorical works. In contrast to methodologies of textual authentication, which focus on the synchronic delivery of public address, genetic rhetorical criticism focuses on the diachronic movement of writing that both precedes and exceeds the work’s introduction to public history. It does so by affirming the value of unauthorized versions of rhetorical works, which deepen the field’s understanding of both particular rhetorical works and the textual dynamics of rhetoric. To support these claims, this essay reassesses the textual histories of both Abraham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and Kenneth Burke’s A Rhetoric of Motives. Engaging both works simultaneously shows that there ar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extuality that unite speech-centered and writing-centered rhetorical works.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xtual histories of rhetorical works can support multiple scholarly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词的选用有时与英语表达的修辞效果直接相关,同样表达一个意思,用词不同有时修辞效果会大相径庭。因此,英语选词受修辞因素制约。在具体语言实践中,修辞因素制约一般词和具体词、泛指和特定词、内涵词和词义外延词、实际词和仿词以及精确词和词义模糊词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