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一个孩子,从小右腿就有些跛症,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童年几乎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老师在家长会后,也曾多次将他的母亲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孩子,从小右腿就有些跛,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童年几乎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老师也曾多次在家长会后将他的母亲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小学六年级时,学校举办运动  相似文献   

3.
人只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但却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有个孩子走路时跌跌撞撞,总是摔跤。我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原来他的鞋带松了,长长地拖在地上,没走几步便踩着鞋带了,当然容易摔跤。我帮他系好鞋带,孩子欢快地一路小跑离开了,再没有摔跤。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啊。生活的“鞋带”松了的时候,我们便会磕磕绊绊,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孩子,从小右腿就有些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童年几乎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老师在家长会后,也曾多次将他的母亲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六年级时,学校举办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各项比赛,惟有他坐在一边默默无语。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6.
恐怕很多老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尴尬场面:家长甲:“我的小孩在小学时成绩从来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现在居然不及格了。”家长乙:“我的小孩以前什么话都跟我谈,现在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却啥都不告诉我。”家长丙:“我女儿以前很自信的,现在变得很自卑,她以前是班长呀,你怎么安排她当个小组长呢?”家长丁:“你们学校作业怎么布置得这么少?我都没见过儿子周六周日做作业,他老是玩电脑游戏。”碰到这样的家长,老师通常会对这种质问语气感到不满,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沟通、不被理解的无奈。家长重视孩子而说出这些话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却凸现了…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老师真厉害!训家长就跟训小孩一样!”路旁,一位妇女对一位过路人说,手里领着一个孩子。“天这么晚了,孩子还没回来。我到学校一看,原来老师留下补作业了。” “补作业好,老师负责任。” “可是老师把我好一顿奚落,什么‘孩子又懒又滑,家长也得管管’啦,什么‘你的孩子没治’啦,什么‘干脆领回家,别  相似文献   

8.
孩子没还手     
中午去接孩子放学,孩子出来的比以往要迟一些。他没有带书包,径直走到我身边,说:"妈妈,老师让你进去一下。"说真的,我真怕听到这句话,老师让进去,准是孩子又犯错误了。锁好车,这才发现孩子脸上有两道长长的指甲印,破皮流血了,还好不算太深,但我仍然很担心。上次孩子调皮摔跤留下的疤痕还没淡去。这才多久啊,脸怎么会破皮了呢?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孩子班主任的办公室,那里还站着一个小孩。我认识这个小孩,他妈妈原来在我们菜市里开个小店,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家里的大人老是说:“你这孩子怎么啦,真是一分钟也停不下来,更别说安安静静地坐上五分钟了!”我不明白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安静地坐着,而不能好好地玩呢?有时候我们玩时不小心弄出点声音———并不是很大声的,大人们就会说:“你们就不能安静点吗!”当我们没听见时,他们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们训斥一顿;如果我们敢再多说一句,每个小孩都会知道下面会有怎样的“暴风雨”来了。在大人面前,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时间不是被大人管着就是被作业绑着,很少有权力玩久一点。有的父母管得很严,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一…  相似文献   

10.
星期六下午,小偲的姥姥来接小偲,我听他姥姥说:“小偲,你的脚怎么一拐一拐的?”我随口说了一句:“是不是裤子没提好?”小偲没吭声,我也没进一步问。过了一会,他姥姥带他又回来了。“老师,刚才我在路上越想越不对头,一看,小偲的龟头有些红肿?他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现实的影子 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老头儿和一个小孩,用一头驴驮着货物去赶集.回家的路上,孩子骑在驴上,老头儿跟着驴走.路人见了,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让老人走路,自己享受.”老头儿一听,忙抱下孙子,自己骑驴.走了一会,又有人说:“这老头儿这么狠心?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老头儿听了,赶紧把孩子抱上来,两人一同骑驴.走了一段路,又有人说:“你们好残忍,这样会把毛驴累死的.”两人只好下来走路.可是,还是有人笑话他们:“有驴不骑,真是大傻瓜!”最后,爷孙俩实在没办法,只好扛着驴走回家.  相似文献   

12.
男孩和我住在同一小区,他却有着不幸的童年.他幼年丧父,母亲又是残疾人,走路一拐一拐的.于是,他似乎注定要成为被我们这群顽皮孩子所欺负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小孩不小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年级的老师私下里在说:“唉!现在的小孩学习习惯不太好,劳动习惯更差.每到放学,有的孩子明知自己是值日生,却没做好值日就跟着家长回家了,有时老师的提醒也没用……“……  相似文献   

14.
问:我的儿子很调皮捣蛋,经常跟别的同学打架,有时人家家长领着挨打的孩子找上门来,有时儿子自己“挂了彩”回来。请问我该怎样处理这让我头疼的事? 答:小孩间出现纠纷、打架,是常有的事,作为父母不能因小孩受委屈,而一蹦三尺高,冲上去为小孩助阵理论,导致事情越闹越大,保持克制态度有利于孩子间纠纷问题的有效解决。先观察再定夺很多时候,小孩间闹纠纷、打架,完全是无意识的行为,由于不存在根本利益和冲突,小孩纠纷往往是今天打明天和,或边打边和,根本记不到脑里去。面对孩子间小纠纷,家长先不发作,安慰好孩子,观察一阵再说。说不定第二天小孩又和好如初,或完全忘记了昨天的不快,家长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求学校出面解决有时候,小孩间纠纷闹大了,或小孩出现了身体受伤害情况,家长除了给小孩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教育文汇》2006,(9):10-11
那年,我调入一所新的小学,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第一天上午放学时,我在走廊上看见一位家长搀着一位走路一拐一瘸的女孩。女孩个头儿很高,可走得很慢,每走一步都显得很艰难。我问身边的同学:我们学校怎么有个残疾女孩?“你还不知道,她不就在我们班吗?”啊!我大吃一惊,我怎么  相似文献   

16.
<正>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刘良华老师对教学的三个比喻对我的触动很大:刘老师说:教学应该像打游戏,因为游戏是及时反馈结果的。只有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学生才会像对打游戏一样,产生兴趣,激发欲望;教学应该像画地图,因为画地图可以培养整体感和大局观;教学应该像教小孩学走路,大人一定会放手,决不会因为孩子摔跤而不再让他练习走路。刘良华老师的这些精彩描述,让我终于明白: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7.
吉林方晴家长问:我的女儿4岁半,上幼儿园小班。最近幼儿园开办了一个舞蹈班,自愿报名。我也想给女儿报名,主要是希望能培养她的艺术细胞。可小孩的姥姥说,孩子的骨头没长硬,不能去练。请问孩子几岁学跳舞好呢?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1997年第12期上《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一文中说,家长指责幼儿园教师:“我每次来接孩子,孩子的鞋带总是散的,是不是因为我没给你们送礼?”老师闻言,强忍眼泪心平气和地对这位家长说:“对不起,我没照顾好您的孩子。但那不是因为您没送礼,带好幼儿是我的职责,我不应该收幼儿家长的礼物也从来没收过礼物。您放心吧,今后我会注意您孩子的鞋带的。”读后深感父母爱子之切,但转念一想,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真正懂得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各位家长,你是否问过自己:我懂孩子吗?我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有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孩子生理上的成长是必然的,而孩子是否能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潜能,继而有所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教育,所以教育专家建议各位家长:首先,要读懂你的孩子。●爱孩子先懂得他的需求做母亲的都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有母亲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爱我的孩子。”但如果摸不透孩子的心思,不了解一定年龄的孩子特定的需求,你表达爱的方式就可能不到位,到头来孩子也接受不了你的爱。例如一个小孩和另一个小孩发生矛盾后大哭,妈妈以为哭的症结是小孩间的…  相似文献   

20.
《家教指南》2008,(6):33
一要让孩子走路回家。离开家人一整天,孩子见到家人往往会有“撒娇”的表现.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家长在接到孩子时,可以给孩子温暖的拥抱以示爱意,但如果离家不是很远,家长要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走路回家的体力了,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也是给孩子“已经长大”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